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综述·分析

  中国科学院院士、集团公司新能源首席专家 邹才能

  中国石油公司转型进入战略机遇期,“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加快布局“常规油气向非常规、国内油气向国外、油气产业向新能源”跨越,“三个更大跨越”将更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新能源是助力实现碳中和的新战略,支撑实现我国能源转型+能源安全+能源独立的新使命。

  加强技术研发,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储备新能源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新时代10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并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指明了方向,是新能源事业发展今后5年以及长期必须坚持的总遵循、总指导。

  一、全球新能源发展形势

  世界石油工业正在经历从常规向非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革命)、从化石燃料向新能源(新能源革命)、从机械化向智慧化能源(智慧化能源革命)“三场能源革命”。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形成“四分天下”格局:煤炭发展进入“转型期”,石油发展迈入“稳定期”,天然气发展步入“鼎盛期”,新能源发展渐入“黄金期”。

  (一)新能源发展“黄金期”与石油公司转型“机遇期”

  新能源发展渐入“黄金期”,以氢能、储能、可控磁约束聚变为代表的3个可能“灰犀牛事件”,正在深刻影响能源行业,氢能工业与石油工业具有最佳融合发展优势。以量子计算与计算科学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世界石油工业从传统机械化生产进入智慧化时代,引领油气公司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中国石油公司转型进入战略机遇期,“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加快布局“常规油气向非常规、国内油气向国外、油气产业向新能源”跨越,“三个更大跨越”将更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二)“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是能源发展大势

  1.全球能源结构现状呼唤加快碳减排。碳基能源长期利用出现新问题,如今年英国史上首次发布极端高温红色预警。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引发全球重大环境与疾病,累计造成10亿人死亡;人类平均体温过去170年间下降了0.4摄氏度,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发生率不断提升……应对诸多问题,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控制碳减排与气温升高“天花板”,得到全球187个主权国家认可。目前,已超过134国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英、法、瑞典等13个欧盟国家已立法,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双碳”目标下,世界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世界碳排放中化石能源占84%,非化石能源占16%,碳中和下能源结构将实现革命性转型,一次能源消费量2030年左右达峰,峰值60亿吨标煤;碳排放量2025年左右达峰,峰值约106亿吨。碳汇+CCUS贡献20.7亿吨减排量。2021年,煤、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分别为20.58亿吨油当量、 7.31亿吨油当量、3.26亿吨油当量、6.5亿吨油当量,而到2060年,则预计分别为2.9亿吨标煤、2.3亿吨油、4090亿立方米、48亿吨标煤。“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将由“一大三小”(一大:煤,三小: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向“三小一大”(三小:煤、石油、天然气,一大:新能源)转型。

  要重新认识新能源地位,新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能源科技创新的前沿、绿色地球建设的动力。过去传统认为新能源是一种能源资源,现在新能源是助力实现碳中和的新战略,支撑实现我国能源转型+能源安全+能源独立的新使命。

  (三)能源公司加快布局新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体系

  在“双碳”背景下,国内外能源公司加快能源转型,布局新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道达尔能源、bp、壳牌等国际公司2021年新能源权益装机分别为33吉瓦、22吉瓦、25吉瓦,2030年权益装机将是2020年6~8倍,未来将持续加大新能源投资,2030年是2020年15~36倍。bp等诸多国际公司,2021年清洁能源投资占比也将是2020年的2~3倍。

  2019年以来,国内主要发电企业新能源装机爆发式增长,截至2021年年底,光伏装机80吉瓦,国家电投占近50%;风电装机200吉瓦,国家能源集团占25%。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新增装机总容量将超620吉瓦,国家电投、华能、国家能源集团、华电、大唐、国投电力、中广核、三峡集团等已成为新能源装机的“尖刀部队”。

  二、中国石油新能源布局及技术创新方向

  (一)“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国石油方案

  中国石油新能源总体部署为:第一步清洁替代(2020年至2025年),新能源产能占比达到7%;第二步战略接替(2025年至2035年),实现新能源与油、气三分天下,新能源占33%;第三步绿色转型(2035年至2050年),新能源达到半壁江山,占比50%。

  中国石油的第一次创业(“油+气”):1993年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从“国内”到“国内+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地域拓展;2000年西气东输,实现“石油”到“石油+天然气”的业务拓展;2000年海外上市,实现“国内”到“国内油气+国外油气”的经营拓展。

  如今,中国石油正在开展第二次创业(油气+“三新”):坚定不移做强做优油气业务,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三新”布局,努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谋划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开启基业长青发展新征程。

  成立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先期聚焦风、光、热、氢、储、智慧能源六大领域,加快新能源科技布局;支撑当前清洁用能替代:风、光、地热;全产业链储备氢电转化技术:氢能、储能;超前接入未来综合供能业务:智慧能源与战略。

  (二)加强基础研究,加快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1.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实力。科学有无尽的前沿,突破从0到1的开拓;技术有无穷的力量,实现从1到10的发展;产业有无限的发展,达到10到无穷大的飞跃。历史的经验与现实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围堵,无不印证着基础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从战略层面,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2.加快构建能源与碳中和科技创新学科体系。在油气领域,要开展全球油气资源与选区、非常规油气新理论技术、油田智慧化与大数据、LNG与储气库;在新能源领域,要加快开展太阳能、风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地热能、海洋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等研究;在碳中和领域,要开展CCUS/CCS、碳减排技术、负碳技术、碳经济研究。

  3.加快建设基业长青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把准战略方向,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原创技术供给,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当务之急,要培养四类领军人才,即:科学素养+颠覆思维+甘于寂寞的科学技术家,科学素养+全球视野+企业家理念的战略科学家,全球视野+战略思想+科学素养的全球企业家,战略思想+全球视野+科学素养+企业家理念的社会管理家。

  我们肩负着实现碳达峰、发展新能源的历史使命,新一代新能源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技术研发,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储备新能源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打造中国石油特色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094114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