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图片新闻

长庆油田:地上“留绿” 地下“造绿”

长庆油田生态文明建设吸引蓑羽鹤安家

长庆油田一线员工上班途中拍摄到蓑羽鹤成群结队从天空飞过。 慕进升 摄

  中国石油网消息(通讯员杜嘉 马媛 张雅宁)4月18日,在春意渐进的毛乌素沙地,连绵的樟子松、沙柳、柠条、花棒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多几分生机盎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比往年提前20多天,又一次成群结队成功翻越喜马拉雅山,落户在长庆油田苏南公司巴彦呼日呼区域内的SN0166和SN0100井丛附近。

  长庆油田负责气田开发的苏南合作开发区域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草地交替绵延,生态环境脆弱,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近年来,为了积极践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天然气绿色环保开发理念,长庆油田始终坚持服务原地貌的生态治理方案。近十年,通过采取种植乔木5000株、灌木5万多穴、草方格固沙治理18万平方米、植草1.8万平方米、站场绿化3.4万平方米等一系列生态建设措施,累计恢复临时植被9.1万平方米,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环境控制指标全部达标,真正实现了“建一个气田,留一片绿色”的环保目标。

  “在气田开发初期,我们就将生态观融入生产建设的全过程。”苏南作业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地面建设部署上,长庆气田连续多年调整气井部署,避让上百口气井,放弃不可估量的天然气产量。并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原则,形成大井组集气站布局优化技术,同比常规区块,建站数量减少80%,累计节约用地1620亩。并执行“土地整理—绿化整地—植被恢复”一站式生产程序,管道施工坚持表土剥离,分层堆放回填,钻井队搬迁及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周期较长的作业一边生产一边进行临时植被恢复。站场内以硬性绿化为主,站场以外临时用地则通过带、片、网结合方式进行植被恢复和防风固沙作业,实现区域生态治理和气田生态安全的同步提高。

  做好地上“留绿”工程,更夯实地下“造绿”基础。基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核心原则和清洁生产技术,长庆油田以小井眼定向井施工技术为创新突破点,通过将气井井径215.9毫米减小至152.4毫米,理论井眼容积减少50%,单井岩屑产出量比常规井平均降低约40%,从源头减少钻井岩屑的产出量。同时,钻井液、固井材料用量均减少50%,不仅达到了提质增效目的,更做到了“废气不冒、废渣不留、废液不漏”。

  2021年,长庆油田苏南作业分公司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集团公司绿色矿山验收,并被内蒙古自治区列入首批绿色矿山企业,昔日的漫漫黄沙,如今已渐渐被青葱的绿植所代替,和谐的生态环境也吸引着数十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来此安家,迄今为止,辖区内蓑羽鹤数量已由当初的25只增长到200多只。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电话:010-62094114 |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523205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