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产业新闻  >  炼化·新材料

能源强国调研纵深行
向“转”突围 合力破局

推进驻辽炼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上)

辽阳石化公司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在大检修中全面推动技改技措项目,实现装置转型升级。 王志强 摄

  编者按:辽宁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也是我国最早的炼油工业基地之一。70余年过去,这里逐渐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焦点区域。坐落在此的中国石油7家驻辽炼化企业现状如何?转型的破局之路在何方?又该如何在新时代“辽沈战役”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近期派出采访团队深入辽宁地区实地调研,探寻驻辽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和企地融合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敬请关注。

  出山海关,再向北!

  眼前的辽宁,是我国最早的炼油工业基地之一。20世纪60年代,炼油工业“五朵金花”中的“三朵”在此绽放,撑起新中国油品生产的“半壁江山”。

  时光荏苒,如今这里成为我国炼化转型升级的焦点:年炼油能力超1亿吨,位列全国第二;区域消费能力有限,成品油外运量超过70%,资源过剩、产品结构失衡等问题突出。

  坐落在辽宁的中国石油7家炼化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置身“红海”的他们现状如何?他们又该如何合力破局、突围?近期,记者赴辽宁地区实地调研,先后走访11家驻辽企业、地方政府、民营企业等,以期寻求答案。

  (一)

  无论从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市场变化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企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来看,转型发展都是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的唯一选择。

  盘锦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开工、宝来巴赛尔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一期的裂解装置试运行……近年来,辽宁炼化企业接连抛出“大招”,区域市场屡起波澜、备受关注。

  ——从国家战略看,“双碳”目标倒逼产业转型,一场广泛而深刻的行业变革已成定局。

  “我们开发区就是依托抚顺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而建。如今,园区内超过2/3的企业都跟这家公司有合作。”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景春说。

  在我国“炼化一体化”“减油增化”的大趋势下,辽宁政府致力于发展炼化一体化企业,这不仅能扭转当地成品油过剩的局面,还能带动产业链发展。尤其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化石燃料过剩产能亟待缓解、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及高端化工品产能亟待提升。

  这“一减一升”带来的主要影响或将是:国内小型落后产能陆续被淘汰,大型炼化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上演一场石化行业的“抢滩登陆战”。

  “企业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辽阳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贵合认为,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越早转型越有优势。

  ——从市场形势看,辽宁资源过剩或将进一步恶化,一场优胜劣汰的“生死战”迫在眉睫。

  向内看,产能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根据区域规划,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将在5年内相继投产,预计带来产能约3600万吨。

  向外看,传统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受新能源汽车发展、广东石化投产及国家对成品油出口政策等影响,预计未来辽宁省有超过1200万吨成品油需要调整外运市场而“另谋出路”。

  这“一增一减”无疑将再次加剧辽宁省成品油产销矛盾,区域资源过剩或将进一步加剧。对于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来说,转型发展是唯一选择,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必须“背水一战”,打好这场不能输的战斗。

  ——从产业链现状看,呈现“低端拥挤、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一场转型升级“围剿战”正在上演。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但在辽宁,这仅代表以成品油和基础化工产品为主的低端市场。“这块市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拼的是价格。目前我们还保留产业链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优势,但窗口期也就剩2年到3年。”东北化工销售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博说。

  辽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省石油化工产品以成品油为主,产量占原油加工量的60%;炼化一体化程度较低,乙烯产量与原油加工量比仅为2.5%。不难看出,低端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中高端市场却“高处不胜寒”。

  长期以来,辽宁约95%的中高端石化产品市场已被其他市场主体占据。“我们想扩大这块市场份额,或‘一步到位’进军高端新材料领域,可谓难上加难。”辽阳石化科技与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吴飞介绍,每年市场新需求数以万计,但大多属于技术含量高、开发难度大、单一品种用量小,要“拿下”这样的市场,并不容易。

  低端市场一片“红海”,“几个牌号包打天下”成为过去,这要求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必须拿出“啃硬骨头”的决心转型,才可能跻身市场“蓝海”;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创新创业,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产品巨人”。

  ——从企业发展看,大企业、老企业发展困难突出,一场自我变革的持久战拉开帷幕。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装置老化、员工结构失衡等现象较为突出。7家驻辽炼化企业平均年龄接近70岁。其中,抚顺石化公司、大连石化公司、锦州石化公司和锦西石化公司已有近百年历史。

  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党委书记苗立新说:“我们厂装置平均年龄接近30岁,其中最老的重整装置已平稳运行34年。”

  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的装置普遍存在老旧、能耗高等问题。无论是维修保养,还是扩能改造、新建配套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是这些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除了装置老旧,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的员工结构也亟待优化。早在十几年前,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就关注到员工结构问题,通过限制进人数量来控制总量。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如今的部分关键岗位人员“断档”。“接下来的两三年,企业很大一部分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会退休,到时他们的事业交给谁?”辽河石化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姚斌说。

  纵观历史,“百年老店”无不经历时代浪潮的多轮洗礼。辽宁是老工业基地,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会相对较早面临发展中的系列难题。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有拿出决心和魄力,才能闯过一道道难关,蹚出一条发展的新路。

  (二)

  转型升级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科学辩证看待自身优劣势,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开辟转型升级新通道,方能行稳致远。

  “炼化行业必须开发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站稳位置。”实地调研中,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受访人员存在一个普遍共识:转型升级是企业破解发展桎梏的“密钥”,关键在于如何辩证看待优势和劣势,借势而为、破局而生。

  ——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和供应商,资源是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底气”。

  东北地区是我国原油的“富矿”,分布着中国石油三大主力油田:大庆、辽河和吉林,原油产量占中国石油总产量45%左右。这些原油资源,是驻辽炼化企业的先天优势。

  据统计,每年中国石油7家驻辽炼化企业加工的原油中,约45%来自这三大主力油田,其稳定的原油供应成为驻辽炼化企业转型发展的“压舱石”;剩余的来自跨境管输原油和海上含硫原油,鉴于长贸合同的稳定优势,以及码头、原油管道的运输优势,这些资源无疑是驻辽炼化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但辩证地看,资源品类不够多元、品质差异性较小是驻辽炼化企业产品同质化明显的主要原因。以相距仅有50公里的锦州石化公司和锦西石化公司为例,两者原油资源、发展历史、企业规模十分相近,产品重合度高达80%以上。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中国石油7家驻辽炼化企业均已意识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但要想打造某一领域的产品巨人并非朝夕之事。以特色炼油产品开发为例,大连西太副总经理张上直言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久久为功深耕某一产品领域,实现新产品开发由点至面;二是需要区域的协同,一体化谋划、差异化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确保企业间的互补和互促。

  ——作为上中下游一体化企业,“一盘棋”作战是驻辽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优势。

  中国石油在辽宁省共有11家企业,其中油田1家、炼化7家、销售3家,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作为中间环节,驻辽炼化企业应该能够更专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装置运行,增产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但辩证地看,传统的产业链思维也导致驻辽炼化企业容易出现营销能力跟不上市场、生产刚性不适应需求柔性变化等问题。

  “有企业通过新媒体平台询问购买渠道,但我们要经过内部和化工销售企业的层层传递,才能最终实现与客户对接。”某驻辽炼化企业相关人员透露,“信息传递全流程走下来时间较长,但市场不等人。”

  这凸显出传统产业链思维与灵活变动市场思维的不适应。驻辽炼化企业要更好地适应持续变动的市场需求,并以此指导上游生产,找准顺“市”而为的方向。

  ——作为辽宁地区骨干央企,良好的企地关系是驻辽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强支撑。

  2月8日,在中共辽阳市委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李贵合以市委常委身份出席并讲话。

  李贵合在辽阳石化任主要领导,同时也是市委常委,这种“交叉任职”的形式已经延续10年。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阳铁矿、冶金、铝精深加工等“原字号”产业曾齐头并进。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以辽阳石化为代表的石化产业变成“一枝独秀”。2022年,辽阳石化产值占到辽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被当地政府形象地比作“眼珠子、钱袋子、饭碗子”。

  调研中,辽阳石化并非孤例。在抚顺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中国石油企业工业产值占比从30%到50%不等。在大连市,石化产业对当地工业增长贡献度达98.9%;在沈阳市,仅东北销售公司一家的销售额就占到沈阳市的37%。“地方经济增长是以增量来体现的,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就是在培育新增长极,未来将成为辽宁全面振兴和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叶景岩说。

  遍布辽宁省的石油化工基地,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石化产业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有石化园区21家,占全国石化园区的3.4%。在记者调研的7家石化园区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均是园区的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但辩证地看,区域对于原料型企业的过度依赖,也容易导致产业链的短链和断链现象,增加转型升级的难度。

  过去10年,国内石化资源和市场重整布局。占据资源优势的辽宁并未完全将产业链延伸至终端消费市场。以大连为例,当地炼化企业生产的石化产品,要运往华东、华南等地,附近几乎没有承接的精细化工企业。“我们未来的重点就是做好延伸产业链这篇‘大文章’,在园区内打造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峻峰说。

  区域产业链的短链、断链现象往往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量。但这注定不是一个企业或者某个地方政府可以单独完成的,只有企地携手、优势互补、互促互融,才能依靠资源优势强链、补链,为地方经济注入长久活力。

  (三)

  观念一转天地宽。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在“决心”,最大优势在“自身”,最大力量在“同心”。要找准“发力点”,构建“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调研中,几乎所有驻辽炼化企业都曾遇到过某些发展机遇,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后,至今仍留有遗憾。这给我们带来启示:炼化市场竞争对手极速前进、窗口期不断收紧,机遇期转瞬即逝,等不得、缓不得、更拖不得。留给驻辽炼化企业的政策红利期和发展机遇期越来越短,不是能不能转的问题,而是不得不转、必须得转。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转、怎么转?

  ——最大动力在“决心”,有魄力敢想敢干是先决条件。

  “我们园区一共50个编制,审批服务部就有13个人,力争实现立项‘不过夜’、审批‘不出园’。”辽阳市宏伟区委常委、高新区副主任吴琪是一名85后,他想要通过机构和人员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转变“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固有认知。

  调研中,类似已经下定决心“转”的案例不在少数。锦州石化抓住“双碳”机遇,成为国内最早、中国石油唯一的针状焦生产企业;锦西石化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京Ⅵ_B油品升级技术攻关,清洁能源助力“绿色冬奥”……这些企业的探索,共性在于将转型升级提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当作新时代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事实证明,只要敢想敢干,发展道路自然宽。

  ——最大的优势在“自身”,差异化特色化是路径。

  冬季是沥青销售淡季,沥青库存往往处在高位,但是每年辽河石化的沥青库存却控制在安全低位,基本达到产销均衡。

  辽河石化原油年加工能力为550万吨,在驻辽炼化企业中并不具备规模优势,但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辽河稠油特点,实现沥青系列化、润滑油高端化、低硫船燃战略化,部分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成品油收率处于较低水平,加速奔向减油增化、减油增特。

  “小企业”迸发的“大智慧”给我们启示: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挖掘自身特色,只有做到超前一步、自成一家,才能在产能过剩大势中另辟蹊径,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调研中,很多企业都在探索发展路径:辽阳石化将打造国内重要的芳烃新材料产业基地;抚顺石化力争成为世界级石蜡生产基地……中国石油“驻扎”辽宁的炼化“七子”,既要挖掘各自特色化发展路径,还要实现优势互补,合力下好“整盘棋”。

  ——最大的潜力在“终端”,向下延伸是方向。

  坐落在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集团,是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纺织企业之一。颇具特色的是,这家民企是从纺织做起,由下至上打通产业链,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一体化业务模式。

  这引发我们思考: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如何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将产业链向终端高效市场延伸?如何与其他企业“合纵连横”打通全产业链价值链?

  ——最大的力量在“同心”,携手共赢是未来。

  “我们同抚顺石化、锦西石化、吉林石化、大庆石化等企业都有原料互供模式,实现了系统内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大连石化首席专家王国彤介绍。

  在中国石油统筹调度下,驻辽炼化企业之间互供现象较为常见:如大连西太和辽河石化不同含硫量油品互供,前者用于做轻质船燃,后者用于做重质沥青,实现物尽其用;大连石化为抚顺石化供应油浆,确保让原料发挥最大价值……

  除此之外,“抱团取暖”现象在辽宁也尤为突出。抚顺石化、大连石化与辽河油田合作,在绿电、CCUS等方面谋求发展。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实力强。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在内部互促的同时,更要巧借“外力”。

  “公司会随同政府到各地举办推介会,仅2019年就有5次,累计时间超过80天。”东北化工销售橡胶塑料处处长谢成阁介绍。

  记者了解到,辽宁政府在招商引资时,特别重视发挥政府“链长”和炼化企业“链主”作用,把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产品当作“梧桐树”,吸引有实力的下游企业“凤凰栖枝”。以辽阳市宏伟区内34家企业为例,半数以上是地区政府“联合”辽阳石化招商而来。

  这实则是一场双赢: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以吸引化工企业入驻,带动当地税收和经济发展;对于驻辽炼化企业而言,可以完善产业链、提升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转型升级这场战役中,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冲锋在前,力争成为辽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的代表性企业,燃动新引擎、激发新动能。

  我们期待着,新时代驻辽炼化“七子”的发展新突破!

  (抚顺石化、东北销售、辽阳石化、大连石化、锦西石化、锦州石化、辽河石化、大连西太、辽河油田等记者站及东北化工销售等企业对本文有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094114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