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专栏动态  >  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宝石花温暖万千家

夯实底气暖万家

  编者按:

  凛冽寒冬,亦有温暖。随着全国各地气温的下降,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天然气保供攻坚战在神州大地打响。中国石油各企业吹响冬季保供冲锋号,主力气田火力全开,加大产气力度;支持服务企业做好维保,让数千里国脉安稳顺畅供气,亿万人民温暖过冬。

  一线冬供人

  “压缩机是供气核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只有心脏正常跳动,老百姓才能踏踏实实过个温暖年。”

  “供气心脏”守护神

  1月5日,正值小寒节气。走进长庆油田采气三厂作业二区苏中天然气处理厂,正在运转的两套大型压缩机组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震得笔者听不清几米之外的说话声,但这声音却让王迪感到无比安心:“压缩机是供气核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只有心脏正常跳动,老百姓才能踏踏实实过个温暖年。”

  王迪是苏里格天然气深度处理总厂工程建设项目组机动设备部主任。作为2022年长庆油田冬季保供关键工程,苏中天然气处理厂建成投运后,苏里格气田日保供能力可增加800万立方米,占2022年油田公司新增供气量的80%,在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守护居民温暖过冬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投产运行后的72小时是压缩机性能考核阶段,这是检验‘心脏’能否跳动的最后一环,必须万无一失,才能彻底放心地把它交给运行方。”为了这3天“大考”,王迪带领的机动设备部5人“守护队”不舍昼夜,攻坚克难,前前后后奋战了7个多月。

  经过认真选型、技术规格书审核、采购组件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后,考验来了。“吊装100多吨的压缩机是最费精力,对精度把握的要求更高,一丝一毫都不能偏移。”为了保证施工过程全面受控,王迪所在队伍和技术质量、安全、生产及吊装指挥人员反复进行现场踏勘,几易其稿,终于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有序展开各项工序,严格落实现场安全监督,最终压缩机、火炬取得了“一天两吊”“两天三吊”的圆满结果。

  机动设备部人员少、任务重,王迪在内的5名骨干成员各司其职、分工严明,细化出动设备、静设备管理、特种设备等不同管理岗位,保证每项设备专人负责、集中跟进。“别看我们人少,各岗位采取AB岗工作制,一旦谁因为轮休或其他原因到不了岗,其他人立刻就能顶上。”机动设备部副主任李飞说。作为“领头雁”,王迪一忙起来是从早到晚守在现场。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已经穿梭于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仔细查看施工细节;晚上,他迅速扒拉几口饭,转身就走进会议室,和组员们开会复盘哪里还有问题要协调,明天的作战计划如何部署……

  冬天的乌审旗室外气温早已跌破零下10摄氏度。当笔者问王迪天气冷是不是最大的考验时,他摆摆手说:“作为采气人,天气冷我们早就习惯了,这没什么,极寒时段就半个多月。”脸冻得通红的王迪笑着回答。

  苏中天然气处理厂设置的电驱往复式压缩机组,均由集团内部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目前,国内生产压缩机的设备主机、防爆高压电动机、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的能效、可靠性都能达到国际一线水平,而且在成本优势、售后服务的响应时间与能力方面,都是进口设备不能比拟的。”王迪介绍道。此外,从燃气驱动到电驱式压缩机的转变也是一大突破,极大地减少了废气排放与环境污染,内置结构进一步简化,人工操作更加简洁方便,故障率大大降低,为持续健康运转增加了一道“保险栓”。

  伴随着“供气心脏”的跳动,苏中天然气处理厂为千家万户源源不断地送去“福气”。(通讯员 成春晖 拓婷婷)

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作业一区雪后生产现场.王霄翼 摄

  “护好每一口井,产好每一方气,这是我们石油人的责任。海拔高,追求更高;寒风大,责任更大!”

  愿我一时寒 换得千家暖

  海拔2500米,冬季积雪覆盖,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在我国最晚迎来日出、最后送走日落的塔里木油田阿克莫木气田,采气工李珏莹奔走在新年伊始巡检保供的路上。

  “阿克1井采气树油压波动,加热炉各仪表异常报警,需要立即到现场检查。”

  “收到,收到。”

  1月6日,塔里木油田阿克采气作业区采气班班长吴远疆接到任务,带上新分来的女大学生李珏莹,背上巡检包,拿上巡检仪、检测仪等工具一同前往井场。此时已是20时许,他俩踏着高原上最后一丝晚霞,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

  已生产了18年的阿克1井是阿克莫木气田投产的第一口井,不仅“年长”,也是祖国边陲最西边的一口井,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5亿立方米。它是吴远疆呵护的“心肝宝贝”,不容有一点闪失。

  经过一路坐过山车般的颠簸后,皮卡车驶入阿克1井场。刚一下车,一股寒风直面扑来,李珏莹不自觉地紧了紧棉工服,即使如此,她依旧被冻得瑟瑟发抖。而此时的吴远疆疾步直奔采气树,借助电筒的微光,双膝下蹲,目光直视油压表,右手随即点开数据采集仪核对参数值,随后又摘下手套,用手背触摸电伴热,他轻轻拍打了一下表盘,仔细查看压力指针是否异常……

  阿克莫木气田地处昆仑山与西天山交会处,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中,冬季长且暴雪多发。正值深冬,高原异常寒冷,滴水成冰。吴远疆顾不得寒冷,打开加热炉控制屏,反复调节控制加热炉真空压力。20多分钟的忙碌后,油压、加热炉仪表各项参数恢复正常。此刻虽然手脚早已冻麻木了,哈气在帽檐、眉毛、头发上结成了霜,但他的心里又温暖又踏实。

  看着眼前的一切,李珏莹深深被感染,似乎不再感到寒冷。在静谧的群山间,管道里奔流的天然气声息,令她守好气井的信心倍增,又将她带回第一次巡检的记忆中……

  那是一个雪天的午后,阳光洒在帕米尔高原,空气清新却寒风刺骨。第一次参加单井巡检的李珏莹,站在巡检车前,紧握拳头,用力深吸一口气,像是在给自己打气一般。

  23岁的李珏莹是“油三代”,对于帕米尔高原的艰苦条件早已熟知。在阿克采气作业区实习的6个月里,环境的艰苦使她发怵,高原反应令她痛苦不堪。

  李珏莹参加巡检的第一口单井是阿克1-H4井,位于山峰顶端。坐在巡检车中,原本有些高原反应的李珏莹更是觉得呼吸困难、胸闷难受。当时她并不理解吴远疆在这里的17年坚守。

  巡检中,李珏莹缩着脖子抱着手站在师傅身旁,只见师傅调整燃料气调压阀,不放过0.001兆帕。她不解地问:“0.001,还需要调吗?应该差不多了吧!”话音未落,只见平时和颜悦色的师傅眉头一皱脸一沉,敲着她的安全帽严肃地说:“天越冷,越需勤到现场勤巡检。不要小看这0.001,你堂堂大学生,不会不理解‘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吧?”李珏莹只觉得冻得通红的脸上,瞬间热了起来。

  “护好每一口井,产好每一方气,这是我们石油人的责任。海拔高,追求更高;寒风大,责任更大!”正是师傅的这句话,让李珏莹明白了石油人的责任。

  正是有一批批像吴远疆一样的石油人,扎根祖国西部边陲,寻油找气,餐沙饮雪,攻坚啃硬,才有了阿克莫木气田累计产气量突破40亿立方米,才有了南疆利民管网的平稳供气,才有了千家万户的滚滚热源。站在祖国最西部的气田巡检现场,李珏莹一改初入井场时的稚嫩与浮躁,搓一搓冻得通红的脸颊说:“忍受一时的冷,能换来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值!”

  那时,十几公里外的乌恰县即将迎来新的一天,李珏莹把保供责任扛在肩上、挂在心上,奔走在寒风呼啸的黑夜里……(记者 苏华 通讯员 吴小凤 陈松)

身背工具包、肩扛标志杆的大庆油田输气工负重巡护输气管道。 彭菲 摄

  “站库人最少时只剩8名干部员工,我们将8名员工分成4个小组,王荣江、张洪建、倪学龙主动放弃休息,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

  冬供人的“七十二变”

  22-1,21-4,17-9,8+1,9+2……这不是简单的数学题,而是大港油田大张坨储气库作业区在疫情影响下每天正常上岗的员工人数变化情况。

  截至1月9日,日采气462万立方米,累计采气97.07亿立方米,安全生产8096天……这是连续缺员情况下大港油田大张坨储气库作业区上交的稳产保供答卷。

  2000年11月投产的大张坨储气库是中国第一座商业运行的地下储气库,担负着京津冀冬季天然气保供重任,目前共有员工22名。近日,作业区员工陆续感染新冠病毒,保供运行压力逐步上升。

  采气生产不能耽误,坚守岗位的大张坨储气库员工人人化身多面手,施展出“七十二变”看家本领,为千家万户温暖过冬保驾护航。

  “站库人最少时只剩8名干部员工,既要考虑如何保证日常生产,又要琢磨倒班人员技能素质和应变能力整体搭配情况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如果再发生异常情况该如何应对。我们将8名员工分成4个小组,王荣江、张洪建、倪学龙主动放弃休息,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站长王健介绍说。

  非常时期非常考验。大张坨储气库的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保障安全生产、投身防控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压缩机工程师张洪建、注采工程师王荣江主动请缨“变身”全能型选手:注采井有问题,冲;设备有故障,上;倒班人员不够,补。

  安全生产要保,人员健康也要保。厨师、保洁员接连“中招”。为了降低传染风险,站上员工变身卫生员,对卫生间、办公室等区域进行消杀,在工作群里宣传防疫知识;为保证员工就餐,他们变身搬运工,到基地食堂将饭菜拉到井站,分发到员工手中;为保持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他们拿起扫帚、簸箕变身保洁员,打扫站库卫生,及时清理产生的垃圾。

  当疫情与保供狭路相逢,大张坨储气库作业区员工从“石油红”变身厨师、保洁员,奔走忙碌在站区、井场和食堂间,他们为爱而“变”,因责任而“变”,用心维护着站上的生产运行。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人员最吃紧、生产最紧要的关键时期,大张坨储气库的保供脚步依然铿锵有力。

  “徐遍强可返岗,宋万磊可返岗,马克可返岗,李海强可返岗……”在身体情况允许条件下,大张坨储气库作业区员工都选择第一时间返岗。

  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正是普普通通基层员工的坚守,调峰保供工作才能安全运行,千万家庭才能温暖过冬。(记者 张敬潇 通讯员 吴雅娟)

  冬供进行时

大庆油田 为了确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等城区用气,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在科学精准调控装置、提升天然气集输能力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岗位、技术、管理三级巡检责任制,对输气管道实行分类分区标准化巡护管理,天然气装置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巡检。图为员工在巡检天然气深冷装置。王志田 摄影报道
西南油气田 1月8日,四川省遂宁市迎来入冬后的又一次寒潮,给偏远山区井站天然气输供带来不小难度。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遂宁采油气作业区精准研判,加大井站夜间巡回检查力度,严格监控生产数据,抓实节日期间生产动态监控、站场设备维护保养、老井增产稳产措施落实,马力全开,保障川渝地区冬季用气需求。图为值守员工夜间巡查,监控生产数据。 周俊 陈家均 摄影报道
西部钻探 1月5日,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有26支钻井队进行深冬施工。该公司深入实施“单井安全提速创效工程”,2022年累计进尺116万米,单队年进尺提高15.11%。图为克拉玛依钻井XD70101钻井队白班采集员正在泥浆罐区检查液面标尺。苏玲 摄影报道
唐山LNG接收站 1月2日,来自卡塔尔的世界上最大的Q-MAX型LNG运输船“拉什达”号顺利靠泊在唐山LNG接收站码头。作为到访10余次的“老友”,“拉什达”号以新年首船的身份,用装载的26万立方米LNG,为首都及华北地区喜迎新年增添了一份暖暖的“喜气”。图为“拉什达”号靠泊在唐山LNG接收站。郭振阳 刘昆仑 摄影报道
管道局 1月9日,管道局抢险中心在廊坊基地内开展不同口径、不同介质、不同堵漏方式的备战练兵。从2022年11月中旬开始,管道局抢险中心已完成15项涉及冬供的管道维修维保工作,妥善处理了4次管道泄漏险情,并参与实施5次政府级别事故应急综合演练,提高了管线应急处置能力,为京津冀地区冬季保供保驾护航。图为焊接套袖,完成油库管线泄漏处置任务。王悦 胡启帅 摄影报道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094114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