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石油人物

  “企业发展靠科技,技术创新无止境。做科研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不怕失败,脚踏实地;要有奋斗精神,敢于吃苦。”

  ——詹仕凡

  【同事眼中的詹仕凡

  “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他带领我们从真正的工作需求出发,认认真真做研究,踏踏实实做项目。我想这应该就是‘工匠精神’。”

  ——“詹世凡创意工作室"成员、东方物探一级工程师 郭锐

  4月1日,正在北京参加中国石油煤层气公司三维地震技术设计会的东方物探首席技术专家詹仕凡告诉记者,近期他在组织国家重大专项及集团公司新技术新方法项目“十三五”收尾结题工作。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的詹仕凡,虽然临近退休,但是丝毫没有放松技术创新这根弦,仍在筹划人工智能等前沿物探技术加快研发的时间表。

  挑战自我 敢于创新

  1983年,詹仕凡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东方物探。他从一名实习生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找油找气最前沿摸爬滚打了15年。

  他勤奋好学,在地震勘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在物探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1996年担任地调一处总工程师。他认为,要快速发展物探技术就需要建立创新研究机构,对物探技术难题集智攻关。这支骨干队伍后来成为东方物探KLseis采集软件的主要研发力量之一。1998年4月,他被任命为东方物探副总工程师。

  詹仕凡开始把目光放得更远,目标定得更高,按照东方物探科技创新总体部署,把打造物探技术利器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自己所学解释技术专长,带领技术团队潜心攻关。

  詹仕凡十分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及推广应用。2000年初,他带领多波技术团队赴内蒙古苏里格进行多波采集处理解释配套攻关,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数字三分量三维地震勘探,通过攻关在国内率先形成了多波采集、处理、解释能力,天然气富集区预测取得较好效果,符合率由常规地震勘探的72%提高到84%。

  詹仕凡首次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采集技术设计方法,实现了采集技术设计从参数驱动、模型驱动发展到数据驱动的跨越。他大力协调推进国产KZ28、KZ34重型可控震源国内首次生产、滑动扫描高效采集国内首次试验及国产ES109大型数字遥测仪器首次生产试验等重大现场试验。这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采集作业效率提高20倍以上,大面积替代了传统的炸药激发,大幅降低了采集作业成本,为实现安全环保、绿色勘探提供了样板。

  为架起地震和地质的桥梁,实现精准勘探,詹仕凡首次提出以现代属性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油气识别新方法规划,带领属性团队潜心攻关,使之成为国产GeoEast软件国际领先的特色模块,使小断层断距识别精度由10至15米提高到3至5米,储层预测成功率由60%提高到80%。

  建设团队 攻坚克难

  技术创新需要团队合作,集智攻关,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技团队至关重要。

  2011年初,正值“两宽一高”地震采集处理技术逐步成熟,东方物探计划在内部以GeoEast软件系统全面替代国外软件。值此关键时期,如何打造“两宽一高”地震解释技术来支撑GeoEast软件跨越式创新发展,怎样满足油田个性化需求,同时探索团队敏捷高效研发的新模式?詹仕凡凭借多年技术研发实践经验,经过深思熟虑,向公司提出组建高效精干的创意工作室进行专题攻关。在东方物探领导和有关技术管理部门支持下,由詹仕凡挂帅的东方物探创意工作室应运而生。

  詹仕凡紧密围绕勘探开发技术瓶颈,带领工作室成员立足物探前沿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工作室成立初始,他和助手们一道深入塔里木、新疆、吐哈探区,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油田地震解释需求,同时关注国际上新技术新方法,确定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詹仕凡坚持技术研发为科研生产服务的理念。10年前,触摸屏技术方兴未艾,如何把解释技术与触屏技术相结合提升解释工作效率?詹仕凡经过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决定研发一款基于触摸屏技术的解释软件。时不我待,说干就干。为方便研究,詹仕凡干脆从自己的办公室直接搬进了创意工作室,与团队的4名科研人员共同工作,随时解决方法和软件问题。

  詹仕凡带领工作室成员仅用10个月时间,在2012年底推出全新的GeoEast-EasyTrackV1.0。作为全球首款触摸屏解释软件,能完成从数据加载、层位/断层解释到平面成图的全流程构造解释研究,不仅可以用手指或触摸笔直接在屏幕上拾取层位和断层,同时实现语音控制,并支持智能旋钮操作,解释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和直观,为提升解释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立足前沿 勇攀高峰

  近年来,詹仕凡根据东方物探国际化发展需要,持续加大物探前沿技术研究攻关。

  伴随东方物探宽方位、宽频、高密度采集、处理配套技术的应用,地震资料解释数据量剧增,国内外解释系统无法解释超量数据。他带领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创新了叠前五维地震数据解释方法,突破了准确识别油气目标难题,形成了高密度宽方位地震数据解释技术,并在全球率先推出五维地震数据解释软件,实现了地震解释技术从叠后到叠前、三维到五维的跨越。该软件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应用过程中,裂缝预测的准确率由66%提高到92%,有力支撑了高产油井部署。

  詹仕凡在技术创新中不停步。他先后从事地震解释、野外采集、地震解释方法研究、软件开发,2017年,又开始人工智能挑战性研究。东方物探和西安交大联合攻关,成立油气智能探测研究机构,着力推进地震勘探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目前,他主导研发的多个智能化解释软件模块已经在塔里木油田处理解释会战及其他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见到显著成效。

  多年来,詹仕凡始终致力于地震勘探技术的原始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落地工作, 先后参与了“七五”“八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组织和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课题。他提出的现代属性分析、碳酸盐岩储层雕刻、五维解释、多频解释方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全球陆上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中国石油石化科技创新十大进展。

  (记者 谭晔 特约记者 魏志红 刘津彤 通讯员 赵佳瑜)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电话:010-62094114 |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523205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