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产业新闻  >  社会责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为爱笃行结硕果 昂首奋进新征程

  33载扶贫路,中国石油几代扶贫人初心不改、为爱笃行。从“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青藏高原,到群山环绕、远离城市的三峡库区腹地;从干旱少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到“地上无草、地下无宝”的太行山区……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决战脱贫攻坚,将爱心洒满全国28个省区市476个县市区。1万多名扶贫干部先后接力扎根扶贫一线,携手千万受益群众奔小康,为幸福加油!

  这次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是中国石油脱贫攻坚战线上涌现的杰出代表,是集团公司党组带领下几代扶贫人的缩影。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展现了新时代石油人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相信在“十四五”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中国石油将会有更多优秀集体和个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贡献石油力量!

先进集体

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石油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中国石油党组领导下,负责统筹推进全集团扶贫工作。自1988年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中国石油几代扶贫人贯彻落实党组部署,扶贫足迹遍布全国28个省区市476个县市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70亿元、惠及帮扶地群众超千万。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扶贫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8亿元,覆盖集团公司帮扶的10个定点扶贫县(央企最多)和5个对口支援县,以及所属企业帮扶的1175个村,派出挂职干部900多人、驻村工作队540支,受益人口超过350万人。

贡献脱贫攻坚的石油力量

记者 魏枫 特约记者 刘昉昳 王子

  作为中国石油扶贫工作的统筹管理部门,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扶贫办)坚持从解决贫困地区和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发挥自身优势,以改善民生保障、生存基础、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帮扶项目为主要抓手,以改善民生、扶持产业、消费支持、保护生态、增强能力、带动就业、保障健康为主要途径,努力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贡献石油力量。

  修建石油新村、铺设幸福路、开凿致富渠……扶贫办重民生、抓基础,将补齐帮扶地发展所需基础设施短板、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作为目标,援建一批批受地方欢迎的基础设施,打破脱贫瓶颈,助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实施气化南疆项目,解决了南疆五地州400多万城乡居民用气问题,吸引了大批新型工业化龙头企业入驻,带动地方走上以石油石化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之路;陆续投入近3000万元援建灌溉项目,在新疆帮扶地改造戈壁荒地2.765万亩,土地经灌溉后进行流转种植经济作物,实现了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化,带动了农牧民本地就业,惠及贫困群众5500多人,户均年增收近2000元。

  为稳定脱贫,扶贫办重精准、抓产业,推动贫困县产业与当地经济融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坚持把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要抓手,近年来在定点扶贫县陆续投入近2亿元,援建养殖种植合作社、屠宰基地、加工厂、产业园、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生态林扶贫市场等产业类项目20余个,探索实施扶贫果林种植、地沟油收集等生态扶贫项目,完善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推进了产业升级,建立了长效带贫机制,带动了就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产业基础。

  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增收脱贫的有效方式,也是石油人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扶贫办重统筹、抓消费。注重创新、多措并举,帮助提升扶贫产品质量及市场影响力、共建种(养)产销产业链。统筹内外部资源,组织所属147家单位、动员120多万员工参与消费扶贫;通过食堂采购、加油站便利店销售、员工消费,2019年以来购买和帮销扶贫产品超10亿元。同时,发挥专业化优势,帮助地方打造地域性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了帮扶地自我发展能力。

  扶贫必扶智。扶贫办重扶智、抓培训,围绕干部能力建设、教育医护、创新创业、劳动技能等重点领域,打出智力扶贫组合拳,累计培训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及贫困劳动力超12万人次,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保障。

  为了更好地统筹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办建立责任、制度、决策、监督、考核工作体系,实行全周期项目及资金管理,每年定期开展专项审计工作,确保工作阳光高效运行,形成了“民生为基、产业为重、人才为本、消费拉动”的石油特色可持续扶贫模式,为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3年,扶贫办默默耕耘,助力中国石油获得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授予的“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第九、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在2017年至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中,评价等次均为“好”。

  先进集体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是我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作为驻疆央企,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主动担当作为,投资建成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企地共用公路等;先后派驻212名驻村干部,投入专项资金实施项目180多个,形成了“一户一方案、一村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县一风光”的扶贫格局,帮助20多个深度贫困乡村3.4万人脱贫摘帽。

  幸福洋溢满心田

  记者 受吉相 苏华 实习记者 王玥

  “现在不出村一个星期就能绣一幅作品,每月最少能挣800元。”2月24日,新疆库车市牙哈镇阿克布亚村民依玛那木·拜克热说,“石油人是我们的福星。”

  这是塔里木油田参与扶贫工作、携手地方发展5年多来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700多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消费扶贫、技能扶贫、就业扶贫等项目180多个,精准助力南疆20多个深度贫困乡村脱贫摘帽,让贫困群众脱贫后的路子越来越宽广。

  沙漠本没路,塔里木石油人硬是闯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辟出一条通途。出资35亿元建成以沙漠公路为代表的2500多千米企地共用公路,条条大道支撑着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更成为南疆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交通命脉。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是中国石油一号援疆项目。塔里木油田投资64亿元结束了南疆地区伐薪烧炭的历史。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让南疆430多万各族百姓用上天然气,过上甜蜜日子。同时,捐资建设23座希望学校、幼儿园、医院等,解决了上学难、看病难问题。

  脱贫攻坚,离不开主心骨和带头人。塔里木油田坚持“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策略,派出212名驻村扶贫干部,带动数万名当地贫困群众增收。

  驻英霍伊拉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单社刚,一上任就邀请种植、养殖专家进村教授专业农技知识。学到种植本领的村民承包一座蔬菜大棚,每年增收2000元。通过牛羊、棚圈等方式入股的养殖合作社,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库车市牙哈镇阿克布亚村不少妇女为了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工作。工作队了解到她们有一定的“十字绣”功底后,出资购置刺绣工具,在村里设立技能培训室,邀请师傅进村培训。2020年,绣娘们绣出作品243幅,销售金额超过10万元。

  近3年,塔里木油田帮扶的12个贫困村种植果蔬7800余亩,存栏畜禽3万余只,人均年收入由2000元增长到9000元再到1.2万元……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先进个人

梁楠郁

  梁楠郁出生于1980年,现任西藏那曲市委副秘书长、双湖县委副书记(挂职),中国石油高级审计经理。2016年,他接过前13任中国石油援藏干部的接力棒,投入西藏那曲市双湖县的扶贫事业中。4年里,他与双湖人民共同改进医疗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发展脱贫产业,为双湖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2019年6月,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最美支边人物”称号。

他们不脱贫,我就不回家

记者 魏枫

  今年,是中国石油援藏干部梁楠郁来到西藏双湖县的第5年。

  2016年7月28日,梁楠郁第一次踏上双湖,感觉像踩在“云端”: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0%;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被称为“人类生命极限试验场”;在当地人眼里,双湖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当时双湖是全国贫困县,21.9%的人口未脱贫。为了亲近这片土地,梁楠郁跑遍了双湖的每个村落,行程超10万公里。5年间,双湖通电、通网、通路,基础设施有了,百姓的日子也好了起来。2019年,双湖终于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发展产业,培育当地造血机能是所有扶贫干部的工作重心,也是最大愿望。双湖县位于羌塘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腹地,拥有仅次于南极、北极的世界最大陆地型冰川。这里有湛蓝的色林措湖,有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梁楠郁带领团队耗时3年打造“羌藏高原原生态体验游”,成为西藏首条售价过万元的县域旅游路线,推出仅4个月,收入就超出之前全年旅游收入的4倍。美景还吸引了《驶向荒原》摄制组,为双湖拍摄的节目,网络点击量超千万次,叫响了双湖旅游的品牌。

  藏语中,卤虫卵名为“加措色钦”,意为“大海金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捕捞卤虫卵,就成为双湖财政和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双湖的卤虫卵无药孵化率高,却卖不上好价钱。为此,梁楠郁先后进行3次竞标,在当时成品卵价格腰斩的情况下,双湖卤虫卵毛料却卖出了历史最高价。2018年,梁楠郁又协调建设双湖第一座现代化卤虫卵加工厂,摸索出“基础研究+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基础上的中国石油产业援藏扶贫模式。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卤虫卵加工本地化,售价提高45%,带动4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当地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为双湖稳定脱贫奠定了产业基础。

  有了健康,才能更好地奔小康。初到双湖时,梁楠郁发现当地急缺医疗设备和人才。他一边协调捐赠医疗设备,一边选派当地医生到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等地培训,使各个科室人员逐渐配备到位,各种先进医疗检查仪器被启用,还完成了一场创造历史的特别手术:世界医学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海拔最高的剖宫产手术。

  教育是双湖牧民们的希望。为了提升双湖教育水平,梁楠郁想出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巧借外力——送双湖中小学生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北师大附中等学校就读;二是自力更生——协调成立“双湖县中国石油教育基金”,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目前,55名双湖中小学生到拉萨就读,4名学生考取大学,实现当地大学生零的突破。

先进个人

卜鹏洲

  卜鹏洲,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分公司精准扶贫办公室主任,现任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南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2012年开始,他从事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在泾川县6个村开展驻村帮扶。9年来,他扎根扶贫一线, 带领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他先后获得“甘肃省扶贫标兵奖”“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村民心中的“攒劲”书记

记者 黄海

  元宵节前后,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南河村村民景小粉移栽菜苗最忙的时候。作为南河村承包温室从事蔬菜种植的第一批人,她也是蔬菜产业实打实的受益人,2020年种菜收入近9万元。

  2012年,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分公司党群工作处处长卜鹏洲作为扶贫干部刚到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时,这个山村萧条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农村要致富,关键要有支柱产业。为此,卜鹏洲将林果产业、设施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实现促发展、促增收。

  朱家涧村三面环山,是深度贫困村。卜鹏洲协调资金引水上山、铺沙化路,并动员村民养鸡种菜,让萧条的山村充满了生机。村民朱小平年增加收入6万元,其他小规模养殖户也实现了数千元的收入,小养殖变成了大效益。

  后来,朱家涧村实现异地搬迁,从山里搬到镇上。卜鹏洲又协调资金为每户村民建一座蔬菜大棚,实现了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党的好政策,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驻村队员的紧密配合,朱家涧村的变化,让卜鹏洲更加坚定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小杂粮是黄土高原的传统农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市场热捧。卜鹏洲联系科研院所开展土壤分析,测土种粮,推广种植奶小米、黑小米、油小米、糯小米1万多亩,带动了农民增收。

  泾川县罗汉洞乡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2017年,县政府将这个“硬骨头”分给了卜鹏洲。他从两万多亩无人管理的柿子林中找商机,筹集资金修路除草、施肥修剪、置办农机,还联系企业建起6个柿饼加工厂、161座晾晒棚、7座小型保鲜库,并连续举办三届柿子文化节,让红果子换来了“红票子”。

  之后,卜鹏洲又带领罗汉洞乡南河村发展露天蔬菜、黄花菜种植加工等产业,并带动全县最先进的育苗基地来此落户。如今,种菜大户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带动100多人在园区就业,吸引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务工。

  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不仅要打造好产品,还要有好渠道。他到甘肃、宁夏等地寻找优质杂粮加工企业,严格工艺流程,实行标准化加工,通过中国石油“昆仑好客”平台和社会渠道培育产业链,形成了以杂粮为主的“一分珍谷”品牌,以休闲食品为主的“一路小温暖”品牌,以柿饼为主的“泾州柿饼”和“罗汉洞柿饼”品牌,让扶贫产品走向全国。

  一件件实事,让卜鹏洲成为村民心中的“攒劲”书记。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电话:010-62094114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523205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