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产业新闻  >  油气·新能源

面对老油田持续稳产和“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辽河油田再展新气象新担当,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辽河油田:答好千万吨稳产新答卷

  3月17日,列为老油田“压舱石工程”的辽河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再获日产油18.1吨的高产新井。从濒临废弃,到二次开发重返高峰,再到日产200吨稳产15年,这个开发32年的老油田持续演绎青春不老的神话。

  老油田不老,始终是稳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走过53年的辽河油田,用千万吨油气规模持续稳产37年的担当给予最好的诠释。

  面对“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的时代新要求,对于老油田来说,油气保供责任更重。一面是持续稳产的压力和挑战,一面是“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的时代课题。大战大考面前,以稠油生产为主的辽河油田,能否再展新气象新担当,闯出一条老油田高质量稳产之路?记者走进辽河油田,深入探究老油田稳产的方向和路径。

  稳产的信心底气从何而来?

  保持战略定力,依托自身优势接续耕耘,开辟老油田发展新境界

  老油田是中国石油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稳产的“压舱石”。在国内原油年产量2亿吨攻坚战中,以辽河油田为代表的东部油田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代辽河石油人肩负能源保供责任、支持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沉淀下来的最大共识是,千万吨规模不仅要稳,而且要行稳致远。

  稳,有稳的底气。老油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当下的辽河油田家底依然殷实。油田探区内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天然气资源待探,有亿吨级探明未动用储量亟待释放。多个地区致密油、页岩油单井获得良好产能,新增的鄂尔多斯矿权,已具备成为未来战略接替的潜力。经过新一轮对标评价,辽河油田采收率还可再提升3个百分点。依托坚实的稳产根基,辽河油田规划2025年油气当量重上1200万吨以上。

  稳,有稳的优势。老油田多年积累的底蕴优势支撑油田行稳致远。辽河油田已形成完整的核心技术、配套技术系列,几乎涵盖陆上石油的全部开发方式,能够应对今后各类复杂油藏勘探开发。多年来,辽河油田靠精细管理管家,形成了从一井一策到油藏经营再到对标提升管理的经验,加之改革优化调整形成的一体化管控优势,有效护航老油田持续稳产。50多年来,辽河石油人一路披荆斩棘,凝练了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和传统,为油田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2022年,辽河石油人众志成城,抗击历史上罕见的洪灾,牢牢守住了油气千万吨生产规模。

  稳,有稳的空间。当前国际能源结构深度调整,老油田借势谋新势在必行。辽河油田抢抓机遇,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之路,依托地质条件得天独厚的已开发油气藏,加快推进储气库群建设,2016年以来累计注气量突破130亿立方米、采气量接近100亿立方米,成为东北及京津冀地区天然气调峰中心。同时,积极推进光伏、风电、地热等新能源业务,启动储碳库和储能库建设。一个能源供给总量更大、供给方式更多元、生产过程更低碳的千万吨油田新面貌正逐步显现。

  稳产瓶颈如何破解?

  大胆解放思想,以观念之变推动发展之变,创新蹚出老油田稳产新路

  解放思想是把“金钥匙”,能打开制约发展之“锁”。近年来,正是通过一次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中国石油在深层油气开发、非常规等多个领域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保持了油气增速上产的强劲势头。

  新年伊始,辽河油田在职代会上提出“两个并重”理念:常规与非常规并重,油气与新能源并重。这释放出强烈的稳产转型信号。一石激起千层浪,带来辽河油田新模式新业态的全面起势和创新发展思路思维的竞相涌流。

  攻克非常规,辽河油田采取非常规思路和举措,创建大平台施工、工厂化压裂、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并打破原有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推行“五个一体化”,集中优势资源大打效益开发攻坚战,非常规从预探到建产时间缩短50%,产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依托新能源,辽河油田着力打造更加低碳的“千万吨”。一方面利用二氧化碳辅助稠油吞吐开发,另一方面利用光伏、风电、地热、污水余热等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破解稠油高能耗难题。今年1月还依托绿电启动了电蓄热锅炉试验,成功后有望逐步取代燃气锅炉。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回顾53年的发展历程,辽河油田始终以思想之变引领行动之变,蹚激流,过险滩,一路稳产37年。

  当20世纪90年代辽河油田产量达到顶峰后连续10年递减之际,面对千万吨能否稳住的疑问,辽河石油人大胆突破半个多世纪的“风化壳成藏”理论认识,创新形成了变质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增添了亿吨级储量。当21世纪初现有开发方式难以为继之时,辽河油田在中国石油率先实施了老油田二次开发,重选开发方式、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流程,迎来开发大突破,有效支撑了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10年。如今,当再次面临“油田越找越小、越找越贫”的困境时,辽河石油人再一次解放思想,在油藏描述上,打破以往条块分割研究的思维定式,采用大比例尺进行整体编图,以系统思维对地质体进行重新认识和组合,油气资源潜力清晰呈现出来。按照规划,“十四五”预计大比例尺整体编图升级推广至7个老区,部署开发井800口,建产100万吨,全力支撑千万吨持续稳产。

  辽河油田属于典型复式油气藏,这里的地质认识绝不是一次认识或者几次认识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从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打破常规、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和突破。

  远看无陡峰,身临江潮涌。当前的辽河油田上下正积极主动适应转型发展,以观念之变推动发展之变。

  稳产动能如何增强?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千万吨稳产的“最大增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集团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东部老油田,技术创新更是实现勘探开发新突破的有力支撑。

  在辽河油田,蒸汽吞吐技术释放了稠油、特稠油、超稠油资源,开启了辽河稠油走向高产的传奇之旅,助力原油产量攀上历史最高峰——1552万吨;SAGD、火驱、蒸汽驱、化学驱等转换开发技术,支撑起辽河油田1/4的产量。辽河油田稠油特色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已输出到“十国十五地”,引领了中国石油稠油技术发展。

  辽河油田地下构造十分复杂,断块复杂、破碎、多套层系,决定了勘探开发的难度,却也催生辽河油田科技创新的紧迫感,成就了辽河油田的科技高度。

  2021年,辽河油田在中国石油率先推行科技“揭榜挂帅”,2022年推出了强化科技创新23条新举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23年,辽河油田又创新推出“赛马制”,大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资源有限,创新无限。50多年来,辽河油田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千万吨稳产的“最大增量”。

  春华秋实。50多年来,辽河油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526项;中深层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变质岩潜山勘探开发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全面建成,拥有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这些技术和人才为老油田千万吨稳产增加了底气、增强了信心。

  纵观辽河油田特色技术培育,始终秉持战略思维,超前实施,久久为功。辽河油田拳头技术SAGD,早在1996年至1997年就开展试验,2008年金融危机下,辽河油田顶着巨大压力坚持工业推广SAGD技术。如今红利释放,杜84块SAGD连续6年保持百万吨稳产,堪称辽河油田效益开发典型。这是辽河油田始终保持科技创新定力、20年磨出的一把“利剑”。

  辽河油田保证科研攻关超前研究、超前试验、超前配套,做到研究一批、储备一批、推广一批,为油田每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

  当前,辽河油田紧锣密鼓编制基础研究10年战略规划,致力于解放储层技术深化研究、改变工况技术迭代升级、转型创新技术快速突破,努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作示范。

  今年年初召开的辽河油田科技大会,部署2023年重大科技专项15项,重点围绕新能源、节能降碳开辟新领域新赛道;部署前瞻性基础性技术攻关项目5项,推进稠油热采注汽锅炉替代等技术的探索,推动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涌现,为油田低碳、绿色发展储备源动力。

  老油田不老,风华正茂。相信辽河油田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定能交出一份高含金量的千万吨稳产新答卷。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094114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