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自主创新突破高端装备润滑技术封锁

    润滑油是影响中国制造高端装备可靠性、稳定性和运行寿命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高铁、风电、机器人、特高压输电、核电、大型工程机械、远洋轮船等高端装备的快速发展,核心零部件领域相继取得一定技术突破,但由于设备润滑长期依赖价格昂贵的进口高端润滑产品,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的进一步发展。这对号称“工业血液”的润滑产品及技术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2010年12月,中国石油集团润滑油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试运行。针对我国高端装备的润滑技术空白,实验室通过多年的研发及市场化运作,在高铁、风电、机器人、特高压输电、核电、大型工程机械、远洋轮船等领域陆续实现了零的突破。随着机械设备朝着更为小型化、轻量化、大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对油品及其添加剂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实验室持续进行油品及其添加剂的性能改进。

    齿轮油复合剂 技术从跟跑到领跑

    齿轮油研发团队多年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自主研制的RHY4208齿轮油复合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我国润滑油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打破了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也实现了行业生产的提质增效,提升了我国润滑油的自主研发水平。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首席科学家伏喜胜这样说:“这个国家奖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在自主知识产权上的成就,而且证明了中国润滑油已经从‘中国制造’走向了‘中国创造’。”这项技术成功应用于风电、高铁、汽车、钢铁、煤炭、水泥及军事领域等多个行业,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变压器油 能源大动脉安全保障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石油第一桶变压器油的问世,到如今拥有全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昆仑变压器油不仅打破了国外产品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网系统的高价垄断,更是成功应用于多项世界级首创项目。结合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快速发展的国情,实验室团队集合中坚技术力量,成功开发了直流换流变压器油,并应用于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世界首个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及昆柳龙±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除了保障传统的高压/特高压输电网络安全运行,昆仑变压器油还成功应用于大亚湾核电站,经受住了长期复杂工况的挑战,创下十多年的安全平稳运行记录,再次印证了昆仑变压器油产品高质、安全、稳定的产品性能。“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昆仑变压器油是国内拥有完全自主技术,全部使用国产化原料,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同台、公平竞争并大规模出口海外的润滑油产品。

    牵头标准制定 引领行业发展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实验室科研团队依托国际领先高端设备,组织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或联合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和企业标准,修订了我国工业闭式齿轮油标准GB 5903、液压油标准GB 11118.1、涡轮机油标准GB 11120,联合制定了船用标准GB/T 38049,使我国润滑油的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对规范管理用油、指导生产有重大作用。变压器油研究室拥有国内最完善的变压器油研究和评价手段,是国内变压器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的主要起草单位,牵头制定了电气绝缘油中腐蚀性硫的试验法GB/T25961等国行标13项,联合制定了变压器和开关用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标准GB 2536,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GB/T 7595-2017等产品标准3项,其中独立制定的KI50X直流变压器油企标Q/SY RH2097引领了直流换流变压器油行业发展,成为国内外直流输电用油的质量标杆。

    在多年的技术攻关中,实验室团队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促进品牌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实验室将持续发力,以自主研发助推中国制造不断进步,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制造、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提供高端润滑产品和技术,不断参与新基建和高端装备研发的各个环节,为中国制造保驾护航。

  • 陈国需

    陆军勤务学院教授

    润滑油重点实验室经过10多年的艰苦攻关和持续创新,已经是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润滑油和添加剂研发团队。这个团队积极制定润滑油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大力发展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润滑油,实现了风电、高铁和军用领域高端产品的通用化、民用车辆齿轮油和工业闭式齿轮油的通用化,实现了特变高压输电、核电、大型工程机械、远洋轮船用油的应用,打破了国内多个领域的技术壁垒。

    在我国,风电机组用润滑油脂99%以上依赖进口,与我国作为风电装机和发电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润滑油重点实验室齿轮油研究室针对直驱型和双馈型兆瓦级风电的轴承滚子形状及实际运行工况,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和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兆瓦级风电轴承运行条件下的润滑难题。2019年分别在两家风电场风电机组齿轮油招标中中标,首次改变了国外对风电齿轮油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如果说复兴号是一列流淌着中国血液、具备完全自主产权的高铁列车,那么齿轮箱油就是血液中最强大的基因。实验室齿轮油团队发明的高铁齿轮箱专用润滑油,通过了60万公里的实车考核,首次实现了中国原创润滑油技术在“复兴号”上的成功应用,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提供了润滑保证。首批高铁齿轮箱润滑油样本被中国铁道博物馆永久收藏,作为中国高铁润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被写入历史。

    昆仑变压器油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奇迹。拥有全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产品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中国电力工业的技术垄断,更是成功应用于多项世界级首创电力工程项目,支撑了我国变压器制造行业发展和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及国家电网公司和变压器制造企业“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未来,润滑油重点实验室团队仍将坚持润滑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研究探索润滑油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形成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并推进产品标准制定和升级换代,助力“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保障国家润滑安全。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长寿命润滑油,引领中国润滑油市场,整体提高国家润滑水平。

  • 齿轮油研究室研发团队:

    多年来,实验室研发团队坚守昆仑润滑研发人的传统,从我国国情及客户需求出发,秉承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理念,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润滑油和添加剂的研发和工业化应用。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建设相关评定台架,针对“新基建”和“中国制造2025”开展润滑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的艰苦攻关和不断创新,实验室突破高端齿轮油研究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制的多个齿轮油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高铁、风力发电等中国制造重点前沿行业相继取得突破。

    中车机械传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阙红波说:“昆仑润滑高铁齿轮箱油是第一个通过60万公里实车测试的,也是第一个成为产品全面供给高铁的民族品牌,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实现了中国齿轮箱油的追赶和超越。它的研发成功对我国高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变压器油研究室研发团队:

    为了打破国外不加剂变压器油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实验室经过近6年的努力,通过从油中分离提取芳烃、硫、氮化物,考察变压器油基础油中烃类和硫、氮化物对变压器油性能的影响,一举攻破了不加剂油关键技术,开发出了满足国际标准的变压器油产品Petro 45U,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替代进口油出口海外。同时实验室还研制出同时满足三标(GB、IEC、ASTM标准)的变压器油Petro 45X Plus,填补了国际空白,成为昆仑品牌走向国际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虽然研发历程是艰辛的,但是看到这些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作为研发人员的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并充满动力。

    液压油/汽轮机油/船用油研究室研发团队:

    作为世界最大船运公司,马士基对其设备运行安全及用油可靠性的要求近乎苛刻。昆仑气缸油和系统油先后在马士基万箱集装箱货轮完成行船试验并获得OEM认证,坚定了马士基对中国石油船用油技术的认可。

    基于前期积累的信任,马士基提出与中国石油合作开发船用油在线调和装置BOB系统专用复合剂。BOB复合剂的开发需要解决添加剂在BOB系统的稳定性、低剂量下高清净和高抗磨需求以及复合剂与系统油匹配性三大难题。项目课题组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在低加剂量和高性能方面找到平衡,成功获得曼恩和瓦锡兰的认证。在完成船用油认证并合作取得BOB复合剂开发后,中国石油成为世界上能够为马士基提供全船供油方案的少数几家国际公司之一。在进行上船技术服务过程中,对技术人员最大的褒奖和认可便是马士基船员对昆仑船用油由衷的称赞。同时,液压油和汽轮机油自主技术分别通过并取得JCMAS HK和Denison、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国际认证。

    在船用油、液压油和汽轮机油逐步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作为科研人员深刻地感悟到:只有自身强大,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只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并转化为创新优势,才能真正完成产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专题策划:王晓雪 专题制作: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