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企业家精神”解读
  • 相关链接
  • 》  相关链接

    【简介】

    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对应的英文词为“Entrepreneurship”,其含义为个体发现市场上的企业家机会,并能够将其商业化、创办为企业的能力。然而,现存文献并没有企业家精神的统一定义。在被学者们广泛使用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这一概念的定义也已经远远超过字面意思,其内涵大大扩展,涵盖了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提供金融资本、创新、决策、领导、经营活动管理能力,有效进行资源分配、承保能力,寻找套利机会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创业和自我雇用等诸多内容。

    >  “企业家”的起源

    在经济学文献中,“企业家”的概念最早由坎蒂隆在1775年的《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提出。企业家概念的法文是“Entreprendre”,其含义是“着手工作,发现创业机会,借由创业和创新来达到人生目标,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斯密从劳动分工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家的职能:进行产业投资和产业管理。

    萨伊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从经济范畴上对资本家和企业家做了界定,这是其对企业家理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

    马歇尔认为企业家在社会生产中具有三大职能,即整合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承担生产中的各种风险和领导协调其他劳动者等。

    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理论影响最为广泛。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把企业家定义为创新者,把企业家精神定义成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舒尔茨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处理失衡的能力。

    柯兹纳也对企业家精神有独到的论述,他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对潜在创业机会的一种敏锐性,是察觉发现现实生活中创业机会的过程。

      公司治理模式与企业家治理的逻辑

    公司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更多的资本和股东、更多的金融工具,都把合作的边界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而把所有复杂要素组合起来的最核心要素是企业家。因研究企业家如何得到激励和成长而出现的一个经济学科叫“公司治理”,该学科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理论,研究什么样的治理方式最有利于企业和企业家成长。

    尽管不同企业治理结构不同,改进的方向和手段也各异,但有一点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公司里必须有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是创造价值的人,是不断创新的人,是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种治理结构的公司,也不论是强管理者还是强所有者,公司治理的逻辑就是遵循企业家成长的逻辑。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只有延续企业家逻辑才能可持续发展。

    >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溯源

    一是传统的广义企业家精神。

    这个时间起点是先秦时代,也就是中国的古典主义时代。知识分子参与商业经营,精英人物参与商业活动,提高了商人的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基因从先秦时代就奠定了。

    二是近代工业化初期的企业家精神。

    当时的中国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面临民族危亡,二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企业家精神总结为八个字:家国情怀,民族精神。

    三是工业化迅猛兴起时期的新中国企业家精神。

    新中国成立真正开始了工业化。当时有两大国家任务:一是工业化,二是赶超西方。在这两大历史任务的指引下,当时的企业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很强的奉献精神,国家至上,国家目标超越企业目标;二是企业与国家同构,自觉将企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构,不分彼此。

    四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家精神。

    处在经济转型的大时代,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这一代的企业家普遍有着济世情怀;二是这一代企业家普遍顺应时代,具有在转型时代嗅觉灵敏、开拓创新的能力,善于创新,抓住机遇;三是国际眼光,他们虽然在家门口艰难起步,但后来都自觉主动地参与了国际竞争。

  • 》   爱 国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弘扬企业家精神,首先要增强爱国情怀。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是企业家精神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一个优秀企业家,总是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努力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对于企业家来说,把爱国之情融入报国之行,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用发展佳绩诠释爱国情怀。

    改变中国缺屏之痛

    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说:“企业家应该是有理想主义情怀,又有生意人头脑,能够善用资源,建立财富创造体系,为人类谋福祉的专业人士。我们是把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的公器去做,要为中国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

      

    对于中国大陆显示产业而言,京东方的出现,堪称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命运。10多年前中国大陆液晶电视产能持续增长的同时,显示屏作为产业核心部件始终受制于人。

      

    面对“无屏之痛”,京东方从零起步,开启了对显示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京东方2003年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投建中国大陆第一条依靠自主技术的第5代液晶显示生产线,并于2005年成功量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

      

    京东方用了10年多时间,带领中国显示产业在全球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使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成为全球显示产业举足轻重的一极。

    民族汽车技术狂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说:“比亚迪最核心的信念是将实业强国、产业报国作为梦想的注脚。做好自己的产业,不断用技术创新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国家、社会的最好回馈。”

    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代表之一,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从二次充电电池制造起步,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在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鳌头。

    技术信仰是比亚迪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源于王传福材料科学工程师的出身,以及他对技术的长期狂热追求。

    早在2010年,比亚迪就在全球率先推出“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提出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纯电动巴士和纯电动出租车。现在这一解决方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国多个城市推广,并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2015~2017年,比亚迪连续三年斩获全球新能源车年度销量冠军。

    》   创 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就要勇于创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同广大企业家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密不可分。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弘扬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家才能化危为机,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开启AI新时代

    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说:“企业家肩负着做强、做大企业的强烈使命,创新是必由之路。海康在创新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规避‘为了创新而创新’,所有的创新都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海康威视抓住每一次技术浪潮带来的发展契机,不断成长壮大。

    19年前,28名以工程师为主的创业人员,从研发、生产数字监控产品压缩板卡起步,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坚持科技创新,最终将海康威视打造成安防龙头。

    海康威视作为一家以技术见长的公司,在视频监控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额的研发投入来保障持续技术创新。从2006年公司开启智能分析技术研发以来,海康威视已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布局,并应用于公共安全、智能家居、工业制造、汽车智能化等领域。

    为了加快创新业务的发展,2015年9月,海康威视制定《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建立起新业务创新发展的长效激励方式。

    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说:“创立科大讯飞就是要让中文语音技术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让中文语音技术由中国人做到最好,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代表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声越来越响亮。”

      

    技术创新型公司是科大讯飞给自己的定位,它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从未动摇。

    时间没有辜负创业者们的努力,相关政策也给予了科技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2001年,科大讯飞获得了战略投资,研发脚步加快,管理模式也进行了重大调整。此后,公司钻研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部分领域开始领跑,受到国际关注。2008年,科大讯飞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国内唯一的语音产业上市企业。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源头技术、打造智能语音产品并推动产业应用,科大讯飞做到了。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在相关领域屡获国际赛事冠军。今年,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认知智能等AI核心技术领域持续保持国际领先,获得国际多通道语音分离和识别大赛三连冠等多项荣誉。

    》   诚信守法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做到诚信守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不守法度必栽跟头。要提高法律意识、涵养契约精神、强化守约观念,做诚信守法的表率,推动经营发展行稳致远。

    质量代表企业的生命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诚信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也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对质量管理仁慈就是对消费者残忍。”

    质量始终是格力经营管理思想中的重要一环。董明珠认为,真正好的营销是靠产品质量和诚信。1995年,格力实施“精品战略”,提出“好空调,格力造”的口号。格力先后建成了热平衡、噪声、可靠性、电磁兼容(EMC)、全天候环境模拟等400多个专业实验室,来提升空调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董明珠近乎“野蛮”的质量意识,使得格力始终表现出一种痴迷于质量的“沉醉状态”,当质量与成本发生矛盾时,成本必须服从质量。2005年,董明珠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空调整机6年免费包修”;2011年,承诺“变频空调一年免费包换”;2012年,推出变频空调实施“2年免费包换”;2014年,提出“家用中央空调6年免费包修”。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不管在哪个行业,诚信是企业永久的投资。企业的发展仅有诚信是不够的;但不诚信,企业肯定是发展不了的。”

    从内蒙古辐射全国,伊利拥有一条涵盖上中下游的全球产业链,供应商遍布3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龙头企业,伊利在自身保持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带动全产业链各个节点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谋求互利共赢。

    伊利多个系列产品持续多年稳居乳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傲人的成绩背后,品质是最强有力的保障。“伊利即品质”,是伊利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企业信条。

    伊利将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合作伙伴,系统性构建全球质量管理体系。2016年,伊利进一步强化了全员品质观,将“100%用心、100%安全和100%健康”作为最高标准,将“人人都是品质创造者”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   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当前形势下,关爱员工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员工健康,同员工携手渡过难关。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说:“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恒大也没有今天。我们应该去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回报社会,我们必须回报社会。”

    恒大在做强做大的同时,不忘记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创立24年来,已累计向社会捐赠超150亿元。最值得一提的是,恒大在2015年开始结对帮扶贵州毕节全市10县区,捐赠110亿元帮扶100多万人脱贫。

    恒大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已为广东脱贫事业捐赠超30亿元,累计为广东各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约38亿元。恒大先后为受灾地区捐赠超过8300万元。

    在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恒大第一时间向武汉捐赠了2亿元和5000吨蔬菜,并向中国医学科学院捐赠1亿元用于加快抗疫药物研发。此外,恒大作为总协调人,联合钟南山团队、哈佛大学成立中美新冠肺炎科研攻坚专家组,将在5年时间内提供8亿元经费支持科研攻关。

    坚守向善之心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扶贫不能光捐款输血,更要造血扶贫。期待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脱贫事业,帮助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受益。”

    新希望集团在刘永好的带领下,从成立之初就扛起“公益爱心大旗”,倡导“光彩事业”、帮扶农村走致富路、创建“博爱屋”、支援汶川地震捐款,新希望公益爱心行动的脚步从未停止。

    以凉山扶贫为开端,20多年来新希望集团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投资超过50亿元,结合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新疆、甘肃、宁夏和四川等14个省区市的贫困地区建设了超过150家“光彩事业”扶贫工厂,带动当地6万多人就业,帮助数十万农民脱贫。

    今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希望集团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旗下兴源环境公司火速参建武汉火神山医院污水处理项目,华融化工无偿向社会提供500吨防疫消毒物资……

    》   国际视野

    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拓展国际视野,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应有之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大市场,企业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全面提高参与国际竞争、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必将带领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开阔心胸看世界

    华为技术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说:“一个企业需要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奋发图强;一个民族需要汲取全球性的精髓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

    从一个注册资金只有两万元的贸易代理公司,到今天成为世界通信行业巨头,华为这一路并不容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市场的腥风血雨中,任正非提出了一个宏大目标,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占领海外市场。于是,完全没有任何海外经验的华为开始了跌跌撞撞的国际化历程。1996年,华为进军海外的第一步迈向俄罗斯。1998年,华为进入泰国。1999~2000年,华为陆续进入了非洲、中东、亚太、独联体、拉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华为的品牌在这些地方打响。2000年以后,华为将目光转向欧美。2004年,华为中标雅典奥运会通信设备建设项目,这个项目让华为声名鹊起。

    用商业和信任连接世界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世界需要全球化和贸易,这不只关于贸易或进出口商,而是关于信任和文化交流。当贸易停止了,世界就停顿了,我们应该通过贸易和商业为世界赋能。”

    1999年,马云等18位创始人在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推出的第一个网站就是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阿里巴巴国际站。

    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了全球速卖通,全球消费者通过这个零售平台可以直接向中国制造商和分销商购买产品。

    2014年,阿里巴巴将全球化确定为基本战略。

    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国际站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80%。全球速卖通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境零售电商平台,并开启全球直播网红孵化计划,将国内已经非常成熟的电商直播带货模式复制到海外,推进全球社交电商建设。这一系列的轨迹,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进程大潮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