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其他

  侯祥麟,一生都致力于“提炼”至精至纯的人生。他年少离家求学,笃定共产主义理想,随后投身中国的革命事业。1940年,抗战急需液体燃料,侯祥麟就在四川以桐油、菜籽油为原料,炼制汽油和柴油。在此后的60余年里,他与炼油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让中国“雄鹰”有了自己的“粮食”

  “一旦进口中断,飞机就可能被迫停飞,某些战斗车辆就可能被迫停驶。”上世纪50年代,中国军用和民航所用航空煤油一直依靠进口。在这种紧迫情势下,侯祥麟组织6个研究室的力量,带领科研人员探索攻关。1961年,合格的航空煤油终于研制成功,并于次年正式供应中国民航和空军部队。

  1959年,为配合中国原子弹、导弹和新型喷气飞机的研制,研制多种特殊润滑油的紧迫任务落在了时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侯祥麟身上。

  他带领科研团队,在资料贫乏、技术力量薄弱、仪器和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平地起家,反复试验。

  终于,在1962年至1965年间,氟油、硅油、酯类油等一系列高精尖特种润滑油品被先后研制出来,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航空、航天、核工业发展的特殊需要。

  他让“五朵金花”盛放

  1962年10月,炼油科研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任石科院副院长侯祥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了未来要集中攻克的炼油新工艺、新技术,主要是: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有关的催化剂和添加剂五个方面的工艺技术。

  当时热映的一部电影叫《五朵金花》,影片讲述的是五位名叫“金花”的白族姑娘的爱情故事。会议上,要开发的这五项新技术,被大家热情地叫作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从此,“五朵金花”在我国炼油行业叫响了。

  此后,侯祥麟把主要精力放在“五朵金花”的研究开发上。大到科研方向、试验方案的制定,小到试验的每个环节,他都紧盯、深抓、重落实。功夫不负有心人,“五朵金花”终于结出丰硕的成果。

  到1965年底,我国炼油年加工能力达1423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到494种,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四大类产品产量达到617万吨,自给率达到100%,结束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历史。

  他与妻子相濡以沫、伉俪情深

  91岁高龄时,侯祥麟院士毅然挂帅“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该项目的研究,关乎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发展。侯祥麟接受了国家的重托,担任中国工程院该项目研究课题组组长。此后的一年,侯祥麟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并圆满完成任务。

  侯祥麟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离不开妻子李秀珍数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和支持。

  在侯祥麟课题研究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他不受外界干扰,不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进度,李秀珍嘱咐女儿们不要向她们的父亲透露她逐渐恶化的病情。在侯祥麟去医院看她期间,她特意把身上的各种管子拿掉,使病情看上去没那么严重,好让侯祥麟安心钻研课题。

  侯祥麟课题汇报的那天下午,李秀珍永远离开了。侯祥麟在他的《我与石油有缘》一书中说:“秀珍为我奉献了一生,可我还没有来得及为她做点事情……原想课题结束后,多陪陪她,没想到连这一点都没做到,她就已离我而去。最遗憾的是,最后时刻,都没有把自己想说的话说给她听。”

  侯祥麟院士的光辉业绩,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那些智慧的哲思与激荡人心的精神力量必将寄托于“侯祥麟星”,永远闪耀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之中!(记者 王英妮)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094114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