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产业新闻  >  社会责任

  走进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玉代克力克乡拜什喀帕村、依提帕克村,只见一条条柏油路纵横交错,一幢幢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一座座棚圈、禽舍干净整洁,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这一切,得益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得益于运输公司驻村帮扶工作的扎实推进。

  用心用情办实事

  推动帮扶工作增“温度”

  拜什喀帕村、依提帕克村距离伽师县城110多公里,均属建档立卡的原深度贫困偏远村,道路、产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成为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快速改善的突出问题。

  发展,需要基础。驻村之初,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完善基础设施。2018至2022年5年间,运输公司投入帮扶资金430余万元,新建村委会围墙700余米,打造村委会活动中心和新时代实践站2座,村委会内外铺设水泥地坪和花砖5000余平方米,安装红色彩钢顶1700余平方米,新建法制宣传公园1座,四史馆2座,安装太阳能入户灯362盏。对53户农家棚圈进行改造,购买100只伽师良育母羊,扩大村级养殖,并由养殖合作社实施繁殖分红项目,使2村733户2680人持续受益。

  拜什喀帕村、依提帕克村是伽师县的“北大门”,与巴楚县毗邻。由于所处地域多为沙漠和半荒漠地带,年降水量只有35毫米,灌溉用水极其短缺,土壤碱性较大,农作物种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为切实解决村民种植难的问题,运输公司投入资金,为村里500多亩小麦地、石榴田、伽师瓜地铺设滴灌带,解决了灌溉用水急、难问题。

村民看着自家干净的羊圈,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杨涛 摄

  发挥资源优势

  推动帮扶工作有“深度”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成为驻村干部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拜什喀帕村、依提帕克村具有适宜石榴、伽师瓜生长的沙性土壤,气候、温度均适宜发展石榴和伽师瓜特色种植产业。由于长期分散粗放、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全村还没有一个上规模、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工作队和村“两委”按照产业发展提速、农民就业致富的思路,确定了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石榴产业。

  长期以来,拜什喀帕村和依提帕克村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村民收入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为提升传统产业,激活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集思广益,通过土地流转、引导村民务工就业等方式,解放富余劳动力,增加家庭年收入。截至2022年底, 两村1277名劳动力全部稳定就业。经过5年的精准帮扶,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4300元增长至1.3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7%以上。

村民采摘石榴叶,准备制作茶叶。陈金龙 摄

  聚焦环境治理

  推动帮扶工作提“精度”

  “以前我们的房子一家一个样,房子里面铺的都是地毯,卫生一点也不好,现在运输公司给我们房子里面铺了地砖,真是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在拜什喀帕村,80岁的村民阿娜尔罕·达吾提说起自家居住院落形象的大变化,连连竖起大拇指。

  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工作队深入村组调查摸底,逐户宣传,召开现场座谈、屋场夜话及党员群众座谈会,围绕家庭“三新”、屋内地面硬化、垃圾转运等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经过与当地乡党委政府沟通,正式确定整改方案,投入专项资金150余万元,重点用于拜什喀帕村、依提帕克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活垃圾治理,对126户安居富民房内部0.5万余平方米地面进行了硬化,新建垃圾场2座。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和“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要求,两村重点实施了整治庭院、墙面、门窗、厕所项目。同时,两村还发动村民在自家菜园统一搭建葡萄架和小拱棚,既干净整洁,又增加了庭院经济收入, 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工作队干部和村民一起查看葡萄长势。杨涛 摄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094114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