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观点·评论

构建中阿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赵宏图 郑仪 林青蔚

  12月7日—10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在沙特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推动中阿、中海、中沙在多领域务实合作。

  能源是中阿合作的重点领域,是中阿关系的压舱石。此次出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将“能源安全”列为“八大共同行动”之一,特别提出“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为中阿能源合作开新局。推动构建中阿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既符合中阿双方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稳定,需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稳步推动传统能源全产业链合作

  阿拉伯国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家集团,中国是全球最大油气进口国,需求的高度互补使油气贸易成为中阿能源合作的重要起点和基石。与此同时,随着各自石化产业的日益壮大,双边油气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多,合作成效显著。未来需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新的合作机遇和模式,深化油气全产业链合作,为构建中阿能源共同体、推动中阿经贸合作升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中阿双方在传统能源合作方面有以下优势:

  合作基础足。中阿能源合作从化石能源贸易起步,稳步推进。过去十年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和天然气的总量分别上涨163%和114%。2021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原油占中国同期原油进口总量的51.47%;进口的天然气占中国同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8.8%。双边能源产业合作有序开展,中国企业积极在阿拉伯国家投资、开展项目建设,其中,协助苏丹建立起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成为伊拉克最大的油田建设者、投资沙特延布炼厂等事件颇具代表性,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也对在中国天津、福建、浙江等地的炼化项目进行投资。

  重视程度高。中阿双方均重视深化传统能源领域合作,强调互补、双赢。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中,双方一致强调“国际社会不应排除主力能源或忽视对其投资,给能源市场带来挑战”,重申双方在油气等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立场。习近平主席还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加强油气上游开发、工程服务、储运炼化合作”。同时,中沙一致同意共同探索石化领域的投资机遇,开发石油转石化技术领域富有前景的项目。

  发展前景大。以油气为核心的传统能源,在较长时间仍将是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油气长期稳定供应、加强传统能源开发利用、扩展油气全产业链合作也成为中阿双方的共同诉求。未来,中国有望与阿拉伯国家加强发展倡议对接,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能等产业链上中下游不断深入合作,以传统能源为牵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产业园区等领域合作,并与“一带一路”能源和投资伙伴关系加强对接,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拓宽走深新能源领域合作

  中阿在绿色发展、碳中和等方面的战略高度一致。面对碳中和和全球能源转型的挑战,中阿均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加速出台改革措施,降低对油气等传统能源的经济依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沙特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达50%;阿联酋计划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占比提高至50%;埃及计划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量的42%;摩洛哥计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装机容量中占比达52%。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中阿也都强调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良好共识基础。

  中阿优势互补、需求匹配,合作前景广阔。阿拉伯国家太阳能、风能资源优质丰富,临近水域,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强大自然优势,在“绿氢”制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阿拉伯国家正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氢能布局不断加快。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氢能产量居全球第一,全球50%的风电、80%的光伏设备组件来自中国,中国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已连续7年居全球第一。

  未来,中阿应立足能源发展大势,发挥优势、对接需求,逐步拓展、全面铺开可再生能源产业合作,加强中阿绿色“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欢迎阿拉伯国家相关机构加入“一带一路”能源和投资伙伴关系;围绕碳中和相关产品、设备、技术进行全方位合作探索,大力挖掘氢能合作潜力,推动绿色能力建设,加强在电力、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源及相关项目开发、碳氢化合物的创新利用、能效、能源产品及相关产业链本土化等领域和项目合作;共同推动气候谈判,携手加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共同促进能源金融合作

  中阿双方就能源金融领域加深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存在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提出“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展现了与阿拉伯国家共同致力于能源合作的决心。阿拉伯国家也有争取油气贸易定价权、保持油气贸易结算稳定、应对美元汇率波动的诉求。

  美国能源独立促其从能源进口国转为出口国,阿拉伯国家能源出口的主要买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实际交易中,考虑买卖双方利益,改变纯粹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金融体系成为可能。未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贸领域合作空间不断扩大,加之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均为双方推动能源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可选项。

  中阿双方可携手促进金融政策和能源政策协调配合,创新能源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能源金融一体化合作;从操作层面着手、从双边能源贸易做起,探索能源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路径;从能源金融角度出发,为维护传统能源产业稳定发展、引领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借助“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合作平台,促进油气资源绿色低碳开发、深化绿色金融合作;构建为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绿色金融体系,为维护全球能源稳定供应,助力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为提供石油美元之外的可选项贡献中阿力量。

  携手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维护国际市场稳定符合多方利益。对于2022年10月中旬“欧佩克+”作出减产决定,沙特等国表示其减产动机纯粹来自经济因素,与政治无关。沙特国王萨勒曼称,沙特正在其能源战略框架下努力维护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平衡。中方也积极反对将能源问题政治化。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当前危机根源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要坚决反对将粮食、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撤销单边制裁措施。此前,2020年5月,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王群大使在中国—欧佩克视频圆桌讨论会上指出,强化单边制裁加剧全球原油市场波动,能源经济“脱钩”将大幅减少国际贸易总量。

  共同推动国际能源问题去政治化。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阿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之能源安全共同行动时提出,中方愿同阿方加强能源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同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联合声明》中,双方强调全球石油市场稳定的重要性,同意继续加强能源政策协调,共同推动包容、普惠的全球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当前,中东地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问题交织,和平发展的愿望空前强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得到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的认同和欢迎。未来,中方可从能源消费国的角度为维护能源稳定做好准备,充分发挥消费国在稳定价格、促进转型等方面的话语权。中阿双方应以峰会为契机,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势头,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磋商和对话机制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多边能源安全战略对话,加强在上合峰会、金砖机制等平台的能源安全协商,携手推动有关国家减免关税、取消贸易壁垒,建设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大宗商品市场,共同畅通供应链,建立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长效机制,维护全球能源安全。(赵宏图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郑仪、林青蔚为该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094114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