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石油科技

从0至1的创新之路有多远

——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磁导向技术创新团队

  磁导向技术创新团队是工程技术研究院非常规油气工程研究所专门从事复杂结构井磁场导向技术研究的一支科研团队。历经10余年的磨砺,目前创立了以“钻井、磁、电”三个学科为核心的磁导向钻井技术研究方向,成为中国石油磁导向钻井技术创新引领者与标准规范的制定者。

  打破国外技术权威封锁

  “十五”期间,我国应对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亟待提高。上世纪90年代,磁导向钻井技术已在西方出现,主要用于煤层气两井连通、稠油双水平井钻井。那时,我国在此应用上主要依赖国外。

  2008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针对复杂结构井井眼轨迹“厘米级”控制精度的世界性难题,工程院组建了磁导向钻井技术创新团队。团队一成立,就遇到了国外技术权威的封锁。最大瓶颈就是测量机理和算法运用。团队苦练内功,在结合磁学、钻井工艺等学科基础上,引入了航天相关理论,成功地攻克了瓶颈。之后,仅用2年,快速开发研制出了具有极高精度的中国式磁通门,成为创新中国磁导向钻井技术的“引领者”,扭转了我国在该项技术领域“掣肘国外”的被动局面。

  攻克无源磁导向钻井技术

  2020年,无源磁导向钻井技术在我国还是一项救援井钻井的“卡脖子”技术,长期受制于国外垄断。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工程院立即成立了无源磁导向技术攻关领导小组,优化重组无源磁导向研究团队。

  正在此时,吉林油田一储气库老井因密封性和安全性,需采取封井作业。由于井筒内鱼顶丢失,无法使用常规法封堵,无源磁导向技术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手段。但由于老井部分侧斜数据误差大,不能指导磁导向作业,给无源磁导向技术实施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复杂艰巨的任务,团队主动加压,将任务、要求、时间节点等进行了细分,责任到位,挂图作战。

  盛夏,队员要忍受蚊虫叮咬。还遭遇了4次百年不遇的恶劣天气影响,钻井现场泥泞不堪,运载工具的货车不能到达现场,团队就人拉肩扛,硬是将半吨重的工具“背” 了进去,最终采集到了宝贵的原始数据。

  到了冬天,气温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团队在寒冷的现场继续调试,手脚被冻出了冻疮。除夕之夜,从凌晨3时一直作业到下午6时,没有一人提前离岗,连续64天共进行了28次作业,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试验获得成功,实现了国内无源磁导向钻井技术从“0”到“1”的突破。

  引领磁导向钻井技术创新

  磁导向技术创新团队从“跟跑”到“领跑”,逐步实现国产化技术和产品替代,部分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靠的法宝是“创新。”

  近年来,团队先后成功研制出DRMTS远距离穿针工具、SAGD双水平井磁导向钻井工具等四大技术利器,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磁导向钻井实验室,有力推动了磁导向技术在煤层气、稠油、地热、非开挖、储库等领域的运用,实现了对钻井邻井位置的实时导航与“厘米级”定位,大幅提升了我国复杂结构井的钻井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团队以服务现场为理念,把成果用在勘探开发现场,着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其研究成果已在煤层气、地热、稠油及非开挖管道穿越等领域累计完成作业服务128井次,作业成功率100%,达到工业化推广应用水平。

  攻坚克难、创造佳绩。团队将以敢为人先的科研激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勇于登攀的科研创新精神,继续为中国石油磁导向钻井学科事业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电话:010-62094114 |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523205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