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 : 石油人物

建功新时代
集团公司特等劳模风采

黄京生:矢志不渝过“创客人生”

黄京生在监测压力表读数。

  2月18日,华北油田采油一厂西柳10转油站站长黄京生带着3名员工进行了阀门刺漏应急演练,大家迅速进入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

  扎根一线37年,黄京生以站为家,从普通的集输工成长为“十八般武艺”精通的“创客”站长,是同事眼中的主心骨,也是领导心中的顶梁柱,带领完成创新成果150多项,其中1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创经济效益2000万元。他所在的站2019年被评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

  2020年,黄京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扎根一线,精心打造标杆队站

  2000年,因产能建设需要,采油一厂决定将西柳拉油点改扩建为注、采、输一体的转油站。黄京生凭借出色的管理和技术才能成为改扩建的不二人选。

  新年钟声还未散去,黄京生就背着行囊来到了大站改扩建现场。从那一刻起,勘地形盯现场、结合实际修改设计方案等事无巨细的工作,让他不敢松一口气。从参与设计到施工,他一直盯在现场,对管网走向的熟悉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一样。因此,他赢得了地下管网“活地图”的美称。

  黄京生从技术员、副站长,一步步成长为西柳10转油站站长。凭借多年积累的基层管理经验,他提出“安全平稳输油、精细设备管理、绿色清洁生产”的工作思路,按干部、岗位长、员工实行三级管理,明确任务、划分职责,精心打造品牌队站。坚持“严”字当头,每天进行巡查,对于查出的问题,指定责任人,限期整改。

  在生产设备管理上,黄京生始终坚持“四比”理念,即“比谁的设备运行周期长,比谁的维修费用少,比谁的设备耗能少,比谁的生产成本低”,实现“岗位处处有人抓,设备处处有人管”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在他的严格管理下,该站设备一直保持着平均安全运行时间最长、维修成本和耗能最低3项厂纪录。

  为了缓解一线员工紧张的局面,黄京生结合实际,大胆提出了“岗位合并”的建议,按照“大岗位”模式运行,作为全厂试点,率先合并岗位,推行改革。“大岗位、大工种”运行经验先后在采油一厂、华北油田公司全面推广,缓解了一线员工紧张局面。

  黄京生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这个井井有条,处处透着精细的联合站,让每一个前来取经的同行都赞不绝口。

  2015年,采油一厂将西柳10转油站命名为黄京生站。在他的精细管理下,这个站先后荣获华北油田公司铁人式队站、安全环保先进队站、安全环保自主管理队站、应急可视化管理示范站等称号。

  追求卓越,成为新时代“创客”站长

  在西柳10转油站,他的创新成果无处不在。他身上有一股韧劲,再难的问题,让他盯上,准能破解。

  西柳10转油站有员工28名,其中23名是女员工,只要看到员工在工作中干活费劲,黄京生就想办法尽快解决问题。加热岗岗位长王华感慨地说:“小到一颗螺丝、一个阀门,大到‘拌、注、输’设备、生产流程,只要你能提出来,没有他整不出来的!”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让员工工作方便又省心。100多公斤的油料桶,两名男员工抬起来都很费力。黄京生就利用杠杆原理,自制升降装置。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他利用废旧材质制作的小吊车,两个女员工也能轻松完成50公斤阀门的更换工作。

  在站里,随处可见黄京生的创新成果。购买来的样桶清洗机因每次只能放4个样桶,他经过琢磨,将样桶卡位增至8个,提升了样桶随机旋转的稳固性,让高温喷水孔顺利洗掉油渍,不仅节省了高标汽油,工作效率也翻了一番。

  2019年,西柳作业区卸油点投运,卸油期间油气浓度大。黄京生经过现场勘查论证,自己动手为卸油台加装伴热水,又利用旧材料制作了沉降装置,将收集的原油通过管道进行回收,降低了物耗、能耗和员工的劳动强度,实现了“一箭三雕”。

  创新永无止境。“十八般武艺”精通的“创客”站长黄京生,带领完成创新成果150多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创经济效益2000万元。

  率先垂范,做冲锋在前的“老黄牛”

  “这活交给我,你放心!”这是黄京生最常说的一句话。每次抢修现场都少不了黄京生忙碌的身影。员工们说:“在站里不怕找不到黄京生,因为哪里有故障、哪里最忙,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

  “他在站上过了15个春节。”已经退休的老搭档党支部书记张萍很感慨,“他和我搭班子期间,从没休过年假,把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

  一天半夜,雷电导致作业区油井全部停抽。当时值班员工只有4名,情况紧急,黄京生二话不说,就到站外帮着去启井。由于路不好走,泥泞难行,深一脚浅一脚的,等全部开井完毕,天已蒙蒙亮。黄京生整个人就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一般,衣服和裤子全部都湿透了。

  因为人员紧张,黄京生就是“全能补位”,哪里缺人,他都第一时间顶上去。

  2019年一天夜里,站里的外输排量参数突然下降。在家的黄京生接到消息,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发了信息。短短十几分钟,在家休息的4名女员工迅速从任丘矿区向站上进发。最终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急抢修,外输设备恢复正常。

  在黄京生的带动下,员工把站上的活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干。如果站上有紧急抢险,只要在微信群说一下,大家会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战,这也是这个站特有的“抢修集结号”。

  真情厚爱,带出高效和谐团队

  在黄京生的眼里,站上的员工除了是工作上的同事,更是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他时时刻刻把员工的冷暖记在心上。

  由于站上员工年龄偏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黄京生在工作中,摸索出“情绪管理法”。他每天早晨总会提前半小时到站,先看看设备运行情况,然后到站门口迎接来上班的员工,仔细观察每名员工的表情,如果发现员工情绪低落,就和班子成员商量,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化解,及时稳定员工情绪。

  黄京生摒弃粗放管理模式,摸索出“笑脸”督办工作法。每天由站长对站内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贴“哭脸”表示需要整改,贴“笑脸”以示鼓励,既查到问题,又兼顾了员工面子。

  每年“三八”节,女员工们会收到黄京生送的礼物。小盆多肉花、刻有名字的3D打印玫瑰花、卡通娃娃等礼物,让每一位接到礼物的女员工,心里既自豪又幸福。

  工作之余,黄京生风趣幽默,很会调剂氛围。工作微信群里,只要他一出现,总是热闹非凡,开心愉悦。每次碰到团队讨论的事情,他都是第一个带头调节气氛,然后鼓动大家一起参与,既增加了知识量,又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生活中,黄京生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退休员工刘艳玲在北京住院动手术,黄京生得知后,专门坐火车去北京看望。因为在他心里,员工即使退休了,也始终是家里的一分子……

  2019年3月,黄京生带头成立了“互益家园”微信群,无论谁家需要住院陪护、维修物品等,只要一发布信息,就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解决员工家里的燃眉之急。

  真心换真情,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让每名员工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成为行动迅捷、随时备战的高效率队伍。

  37年来,黄京生始终牢记责任使命,不断超越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用责任和担当生动演绎着新时期石油人的独特精彩。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电话:010-62094114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523205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