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已超过45摄氏度,地面温度近60摄氏度,坐落在底格里斯河旁的大庆钻探DQ006钻井队正在进行下套管作业。这是他们今年打的第3口井,累计进尺1.2564万米,是进尺最多的一个井队。

  艾哈代布是伊拉克数年战争后启动的第一个对外合作的石油项目,面对战后满目疮痍,大庆钻探人克服复杂的社会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勇当伊拉克战后石油开发拓荒者。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2009年4月12日,大庆钻探艾哈代布DQ50257钻井队原平台经理高宏伟等5名员工背着家人留下遗书来到伊拉克,仅用1个月就顺利开钻。7月15日,AD008井顺利打完进尺,取芯收获率达97.58%,7月26日成功固完井,创出了该区块取芯收获率最高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让伊拉克石油部人员刮目相看。

  随着艾哈代布油田开发步伐的加快,水平井施工、大位移水平段、高含硫等难题迎面而来。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艾哈代布项目部把作业部和HSE部工作重心前移,细化搬家方案,优化组织运行,推行日检、周检、月检和巡检制度。同时,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优化井身结构、优选钻头和施工层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摸索出该区块不同尺寸井眼的水平井施工技术,并优质高效完成了艾哈代布油田井深最深、水平段最长的ADM6-4H井,实现了生产安全高效运行。

  艾哈代布项目虽然是日费制,但是立足中国石油海外发展,这个项目部有效发挥队伍优势和技术优势,推进钻井提速,在AD-205H井和AD-14井创出了艾哈代布油田钻井周期31天17小时等10项钻井最高纪录,受到甲方负责人书面表扬。

  力克双重阻碍

  伊拉克很多地方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艾哈代布油田,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以上,地表温度最高近70摄氏度,还时常伴随沙尘暴。5月14日11时,艾哈代布的气温为43摄氏度,DQ001钻井队带班队长任春带领3名雇员卸套管。他们虽然满头大汗,但安全帽、防风镜、围脖一个不少,捂得严严实实。“这天儿穿少了,很容易被晒透,衣服和皮肤贴在一起会引发过敏。”任春解释。像任春这样敬业的员工在项目部比比皆是:项目部总工程师两脚磨得红肿,一瘸一拐仍坚持工作;顶驱师顶着烈日,排除顶驱和变频设备多处故障……

  自然环境的恶劣对大庆石油人来说都可以克服,但复杂的社会环境更为项目带来不少影响。

  2014年,由于ISIS攻击伊拉克,很多队伍撤离。为了保障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经理杨兆龙在现场坚守了近7个月,他时时刻刻注意搜集战乱信息,为73名员工安全撤离做好充分准备。7月1日,局势稍有缓和,项目部第一时间恢复后续生产工作。伊拉克中部石油公司总经理德曼在谈到与大庆钻探合作的时候说:“大庆人很优秀,未来我们还选择大庆人。”

  我们是“萨蒂格”

  多年来,伊拉克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大庆人却对待他们如同家人。开斋节期间,项目部中方员工主动承担重体力工作,并提前预备好开斋节食品。工作之余,项目部积极筹办篮球、拔河等比赛,丰富的文体活动让伊方员工有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2010年9月,6名伊方员工踏上中国之旅,到大庆油田学习钻井专业知识,开辟了艾哈代布转变培训方式的先河,在伊拉克政府和员工中得到很大反响。油区所在地阿哈拉市市长巴哥2015年出访大庆油田时感慨地说道:“感谢你们给我们人民的尊重,你们是我们的萨蒂格(朋友)。”

  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大庆钻探艾哈代布人用“社会动荡士气不减,高温酷暑干劲不减,风沙肆虐速度不减”的担当意识和精益求精的服务意识,累计打井325口,创产值59.89亿元,实现了从一支井队到数十支作业队伍、从工程作业到工程技术服务并轨同行的健康发展。大庆钻探人用勤劳、智慧、善良、包容、勇敢和中国石油人的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让中国石油队伍获誉底格里斯河畔。

  • 分享到:
  • 分享至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电话:010-62094114 | 编辑信箱:news@vip.oil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