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原油产量、天然气产量、原油加工量分别跃居国际可比公司第1、第2和第3位,成功跻身世界500强第4位、世界石油公司50强第3位。即便面对2015年国际油价低位震荡等挑战,中国石油仍保持平稳发展。这得益于中国石油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记者从2月17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资源劣质化矛盾突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严峻形势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石油保障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驱动力。【详细】
> 中国石油“十二五”科技创新助力稳健发展
> 人民网:中国石油”十二五”新技术创效超1000亿元
> 经济日报:“十二五”中石油新技术创造效益超千亿元
> 科技日报 :中石油“十二五”新技术创效超千亿元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全力实施“优势领域持续保持领先、赶超领域跨越式提升、储备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的科技创新三大工程,取得了40项重大标志性成果,申请专利超过2.1万件,是“十一五”的两倍多,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项;新技术创效超过1000亿元,科技贡献率达到6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石油创新15项重大理论和核心技术,研发25项重大装备和软件,支撑石油、天然气每年新增探明储量连续9年保持在10亿吨当量以上,石油产量连续21年维持在1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16年间增长5倍多。
 
科技成果多:五年中,中国石油取得了40项重大标志性成果,申请专利21766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项;创新层次多。既有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也有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经济效益好:五年中,中国石油依靠新技术增效超过1000亿元;社会效益好:清洁汽柴油生产等技术减少了排放,保护了环境,让更多人受益。
科技创新水平高:很多项技术都是国际领先水平,不但打破了技术垄断,很多技术还是中国独有。这也使得中国石油的科技创新能力居于世界第一方阵行列。
着眼长远,超前储备:按照“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超前眼光规划科技发展,坚持“科技超前15年储备,超前10年攻关,超前5年配套”,让科技始终走在生产的前面。
真正做到了万众创新,
无论是从事科研的专门机构,还是基层一线的普通员工,以“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取得了各方面技术的突破。
 
 
重大勘探开发理论技术  创新开辟油气工业新时代
创新深层古老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等重大科学理论,指导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等盆地接连发现龙王庙等多个亿吨级油气田;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使大庆油田石油采收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成为战略性接替技术;
超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革命,在鄂尔多斯盆地“磨刀石”上建成油气产量当量5000万吨以上的长庆油田。
 
 
清洁汽柴油生产成套技术  有力促进我国油品质量稳步升级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汽柴油生产成套技术,支撑了新一轮油品质量升级;
大型炼化成套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工程建设领域拥有系列与国际一流技术比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创新炼化能量系统优化、二氧化碳埋存与驱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等系列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了中国能源产业低碳清洁发展。
`
 
 
一流科技引领“一带一路”新征程
国际业务2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与中国石油拥有一流技术密不可分。
中国石油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管理运作90多个油气项目,原油年生产能力超过1亿吨,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近300亿立方米;
海外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服务业务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输量天然气管道技术  推动国家能源战略通道建设
不但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西气东输二线等所用X80级钢材全部由国内企业生产,直接带动了国内产业升级,仅此一项就节约工程投资365亿元,使我国X80钢管高压输气技术水平及应用规模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重大工程技术助推勘探开发迈上新台阶;高端装备系列化助推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建成了油气钻井装备、石油天然气管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深层地震勘探、8000米超深井钻井等核心技术推动破解复杂山地勘探开发世界级难题,助推库车大气区发展;
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重大装备基本国产化,特种钻机、连续管等五类系列化高端装备以及物探测井核心装备和软件已完全替代进口产品,一些装备还出口到中亚等地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实施科技创
新三大工程。
制约主营业务发展
的关键瓶颈技术。
重大核心技术和装备规模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推进科技工作国际化。
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在公司发展全局的战略核心地位显著提升,为推动公司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1.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
2.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
3.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
4.高原咸化湖盆油气成藏理论
5.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理论与技术
6.山地地震勘探技术
7.超深层钻完井技术
 
■ 通过50多年艰苦探索,实现了上扬子震旦系灯影组内克拉通镶边台地沉积、寒武系龙王庙组缓坡颗粒滩-泻湖沉积的系列重大科学发现,提出构造背景上岩性地层圈闭形成大气田的理论新认识,发现四川安岳龙王庙整装大气田,这是我国天然气发展史上最重要、最重大的科学发现,对推动中国乃至世界上元古界-下寒武统成藏理论创新和勘探突破具有深远意义。
■ 突破8000米深层勘探极限,支撑塔里木库车克深万亿方大气区建设,引领了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世界潮流。
■ 发现了英雄岭、姬源、华庆等一批大油气田。
 
1.单砂体刻画和剩余油精细挖潜技术
2.第三代精细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3.二类油层聚合驱油技术
4.化学复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
5.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6.外围油田注水开发综合调整技术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进一步集成配套,成为大庆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战略接替技术,2014年开始规模化推广,2015年产量突破350万吨,2016年将达到429万吨。
 
1.陆相浅水三角洲油气成藏地质理论
2.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技术
3.超低渗气藏效益开发模式
4.直井多层及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
5.油气田撬装一体化处理技术
6.油气田标准化建设及数字化管理技术
 
 发展特低渗透-致密油气成藏地质理论,研发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创建致密气田规模效益开发模式,新增探明储量油24.64亿吨、气4.28万亿方;加快5亿多吨储量开发动用,彻底改变了“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历史,使长庆成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田,2015年油气产量5480万吨 。
 
1.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与平台系统
2.被动裂谷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
3.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勘探配套技术
4.盐下复杂碳酸盐岩气田群高效开发技术
5.巨型碳酸盐岩油田开发技术
6.大型砂岩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7.海外超重油和高凝油油藏经济开发技术
8.海外复杂油气藏安全高效钻井技术
 
 评价全球468个盆地油气资源,在乍得、尼日尔发现系列大油田,使国际大公司勘探40多年放弃的中西非反转叠合裂谷成为富油气盆地;
 加快中亚阿姆河大气田勘探开发,2015年产量达130多亿方,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
 加快了伊拉克艾哈代布和哈法亚等油田产能建设,2015年原油年产量超过6000万吨;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国内成熟技术集成应用到特色技术创新的跨越,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1.清洁汽油生产技术
2.清洁柴油生产技术
3.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剂技术
4.轻汽油醚化技术技术
5.高品质润滑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等系列新产品
 
 国IV/国V标准清洁汽柴油生产成套技术,成为公司油品质量升级的主体技术,为治污减排提供清洁油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攻克了稠油深加工国际重大难题,实现了我国超稠油深加工技术的历史性跨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克拉玛依石化建成了稠油深加工和环烷基产品生产基地,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大型乙烯装置成套工业技术
2.大型裂解炉技术
3.裂解产物预测软件及配套系列催化剂
4.千万吨级大型炼厂成套技术
5.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10套炼油主体装置工艺包
6.大型炼厂设计总体优化技术
7.45/80大型氮肥装置工业化成套技术
8.二氧化碳压缩机等关键设备
9.钌基合成氨催化剂等系列配套催化剂
10.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成套技术
11.无搅拌氧化反应器等关键设备
12.操作条件温和的低能耗工艺及减排新技术.
 
 大型乙烯成套技术成功应用于大庆石化12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实现三年以上稳定运行,技术指标国际先进,使中国石油成为全球6大乙烯专利商之一,结束了中国几十年乙烯技术及装备依靠引进的历史;
 千万吨级大型炼厂成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40多家企业的80多套工业装置建设,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中国石油炼油技术和千万吨炼厂自主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营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三大型氮肥成套技术:开发出国内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45万吨/年合成氨、80万吨/年尿素成套工艺技术,在宁夏石化建成生产装置。工艺及关键设备首次全部实现国产化开发应用,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8%以上,是“一带一路”优势可推广技术;
 百万吨级PTA成套技术:已建成5套百万吨级生产装置,建设投资降低三分之一,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大型石化装备自主化的重点项目,为我国化纤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燃气管、医用及汽车用等高附加值聚烯烃系列新产品
2.9个品种烯烃聚合专用新型催化剂
3.丁苯、丁腈、稀土顺丁及乙丙等合成橡胶生产成套技术
4.环保化合成橡胶等功能化系列新产品
5.宇航级碳纤维及生产技术
 
 高附加值聚烯烃系列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开发了9个品种专用催化剂,生产出60多个牌号高附加值聚烯烃新产品,燃气管、地暖管、医用、汽车用等聚烯烃新产品开发和量产实现零的突破,与下游优质高端用户建立加工应用联合试验基地,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发展;
 合成橡胶成套技术及系列新产品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并建成乳聚丁苯、丁腈和顺丁装置;开发出乙丙、异戊橡胶生产成套技术工艺包;首次实现国内最大溶聚丁苯橡胶装置达产全销,产品成功用于高端轮胎;环保型合成橡胶推进了国产轮胎产业升级,制品满足REACH法规要求,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成功开发出宇航级碳纤维及生产技术:自主开发出航空航天、核电装备及油田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产品成功用于国计民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物探测井)
1.G3i大型地震仪
2.低频可控震源LFV3
3.Geo-Mountain复杂山地地震软件系统
4.EILog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
5.大型复杂储层测井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CIFLog2.0

(钻井采油)
1.精细控压钻井系统
2.自动垂直钻井系统
3.21/35MPa气井带压作业成套装备
4.8000米钻机/四单根立柱9000米钻机
5.以“工厂化”为核心的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系列
6.裸眼分段、分簇射孔、水力喷射和复合桥塞等水平井储层改造系列工具

 
 物探核心装备已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应用,地震处理软件已成为国内主力平台,全面替代进口 ;
 山地复杂地震软件系统被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认定为“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
 主力测井装备和软件结束了先进测井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精细控压系统井底压力控制精度优于国外同类技术,取代进口,服务日费从40余万元降至10万元以内,迫使国外公司自动退出中国石油市场,并走出国门与国际知名公司同台竞技;
 水平井钻完井及压裂成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水基钻井液主体指标达到油基钻井液水平,成为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降本增效和绿色环保的有效接替技术;
 研发成功8000米钻机,在塔里木山前推广应用21套,成为山前复杂深井主力钻井装备;四单根立柱9000米钻机试验取得重要突破,再添深井钻探新利器。

 


1.X80高钢级大口径天然气管道建设与运营技术
2.油气管道关键装备及软件国产化
3.管网集中调控和风险预控技术
4.天然气液化及再气化技术
5.大型地下储气库建设技术

 
 X80高钢级管道建设技术支撑西气东输二线、三线、中缅等管道顺利建成,节约直接投资200多亿元;
 高钢级管材、压缩机组、全焊接球阀等重大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国际上首次使用天然气介质开展X80、1422毫米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自主建设黄冈、江苏、唐山等LNG工程,跻身全球四大掌握天然气液化技术公司之列。
 
1.致密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2.致密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3.中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4.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5.地热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非常规油气业务成为战略增长点。2015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约300亿方,超过总产量30%,成为公司天然气发展中坚力量;致密油产量已突破100万吨。
 
1.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技术
2.污泥资源化技术
3.钻井泥浆不落地工作液循环利用技术
4.油田开采节能优化技术
5.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成套技术
6.炼化污水低成本升级达标处理技术
7.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
 
 攻克CO2驱油与埋存、含油污泥资源化等五项技术瓶颈,创新加热炉提效等五项节能技术,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吉林CO2驱油与埋存示范及多项节能减排工程,实现节能45万吨标煤、污泥减排22万吨,COD减排437吨、CO2减排100万吨;
 构建了公司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体系,建成6项标志性工程,4项示范工程和2项推广工程分别实现能耗下降5-15%和3-6%,年节能20万吨标煤、年增效3亿元以上。
吉林CCUS示范工程示意图

FCC烟气脱硫装置
 
  GeoEast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2011年以来推广应用1514套,创效17亿余元,国内物探单位覆盖率90%;通过雪佛龙等公司准入认证,在多个国际项目中得到应用;
 大型采油工程网络软件PetroPE功能覆盖国内90%以上油气井,应用3万多井次,平均提高系统效率3%左右,折合年节电1.3亿度以上;
 新一代油藏数值模拟软件HiSim推广应用100余套,节约引进成本2亿多元;
 水平井钻完井与储层改造工厂化作业技术推广应用50余个平台、400余口井,作业效率提高40%、建井成本降低30%,减少井场占地3000余亩、废弃物排放20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
 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实现产业化和系列化,推广作业机60余台套、连续管9000余吨、配套工具500多套,同比进口降低成本20~35%,作业2600余井次、效率提高50%以上,成为公司转变井下作业方式的革新技术;
 带压作业技术与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同比作业效率提高40%,年应用4000多口井,减排污水150多万立方米、增油气当量近10万吨,年直接效益2亿元以上。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些都为公司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未来五年,是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关键时期,是从主要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发展,转移到注重质量效益稳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就对科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十三五”规划要有明确定位,确立具体目标,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对于下一步工作,王宜林强调,要扎实推进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努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强化科技攻关,扎实推进重大项目部署落实,有效支撑公司稳健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京ICP经营许可证010289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专题策划:潘丹丹 专题制作:孙笑頔 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