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欧盟出台新计划 绿色转型博弈加剧
     郭姝君 王建明 孙海萍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

    当地时间2月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2月9~1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与国家元首特别会议讨论并批准了该计划。在向“净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清洁技术,全球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正在引发新一轮国际竞争。该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世界主要经济体打响了未来绿色经济的优势争夺战。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该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绿色转型博弈?

    出台背景:对美国相关法案的回应

    2022年8月,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出在未来10年内,将投入369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为在美国建立清洁能源工厂的公司提供补贴,并为购买美国生产的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税收抵免。

    为应对《通胀削减法案》,2022年10月26日,欧洲投资银行集团批准一揽子定向融资计划,以支持欧盟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减少对第三国化石燃料的依赖。

    2022年12月9日,欧盟就《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又名《新电池法》)达成协议,对电池全生命周期阶段进行规范,为实现欧盟循环经济及“净零”目标提供法律支持。

    随后,欧盟碳关税也被提上议程,目的在于解决“碳泄露”问题。加上此次政策出台,这一系列动作彰显了欧盟实现“净零”目标的决心,也体现出明显的地区保护倾向,即通过制订行业标准、防止本土公司外迁、加强补贴政策等一套“组合拳”来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

    主要内容:四大支柱支撑欧盟低碳战略

    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旨在利用一揽子绿色产业支持政策,来简化和调整激励措施,通过放宽对国家援助的限制,鼓励资金流向欧盟清洁技术,为欧盟提升“净零”排放技术和产品制造能力提供有利的环境。

    该计划基于4个支柱,通过更简单的规则、更好的融资渠道、提升工人技能,以及加强供应链,以实现欧盟气候目标。

    支柱一:建立可预测和简化的监管环境。欧盟通过强有力的监管为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并为劳动力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欧盟委员会将提出《“净零”工业法案》,以支持欧盟关键技术的研发。

    该法案为“净零”工业相关行业提供一个简化的监管框架,确保简化和快速的项目许可流程,并通过制订欧洲标准来支持欧盟相关产业在单一市场的技术升级。该监管框架将得到《关键原材料法》的补充,以确保欧盟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同时,欧盟计划改革电力市场结构使消费者受益于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

    支柱二:加速拓展融资渠道。欧盟委员会将加大对欧洲清洁技术的投融资,在保证单一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使成员国更容易提供必要的援助以加快绿色转型。

    在短期规划方面,欧盟通过国家资金、欧盟资金和私人资金等方式支持欧盟战略性“净零”生产项目。其中,国家资金来源于临时危机过渡框架(TCTF)及对《绿色交易豁免条例》的修订,通过简化审批及援助流程,为战略性“净零”生产项目提供投资支持;欧盟资金来源于REPowerEU资金及赠款(2500亿欧元)、InvestEU计划(3720亿欧元)及欧盟创新基金(400亿欧元)提供的过渡方案,以帮助欧盟成员国提供快速且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私人资金则通过建立资本市场联盟(CMU)为清洁技术领域的公司及个人提供投融资机会。

    在中期规划方面,欧盟委员会提议建立欧洲主权基金,旨在保持欧洲在绿色和数字化转型等新兴关键领域的优势,并维护欧盟成员国的凝聚力及欧盟单一市场的公平机制。

    支柱三:提升绿色转型技术水平。欧盟将通过建立“净零”工业学院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合作伙伴联盟等方式,在原材料、氢能和太阳能技术方面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具体方式包括:通过已实施的《欧盟技能协定》为劳动力提供绿色转型所需技能;通过数字化教育加快教育体系改革;促进技能资格认证及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实施;对技能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等。

    支柱四:推进助力供应链韧性的开放性贸易举措。欧盟除了与世界贸易组织合作外,也继续推进新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和改善现有的FTA。此外,欧盟推出了一些新举措以促进全球合作和解决贸易问题,包括关键原材料俱乐部、清洁技术/“净零”工业伙伴关系和出口信贷机制。

    影响及应对:我国石油行业转型发展之路

    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对绿色低碳行业给予数额庞大的补贴,并加强劳动力绿色转型技能培训,意图通过吸引“净零”排放技术与产业在欧盟落地,争夺全球范围领导力。我国相关产业将面临严峻的转型挑战。

    全球绿色转型博弈加剧,将倒逼我国加快脱碳步伐。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石油行业转型节奏如何把控成为一道必答的难题。石油行业作为高碳排、高耗能行业,产业发展惯性大,能源转型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面临减排时间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

    此外,石油企业虽已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基本实现科技自立,但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领域技术能力不足,存在发展技术瓶颈。全球绿色产业地区保护主义及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加大了对外合作的难度。

    坚持先立后破原则,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石油行业应坚持在能源安全保供方面承担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要围绕油气安全稳定供应,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全力推进高效勘探和油气增储上产,充分发挥油气资源生产自给的“压舱石”作用。

    在国家继续加大绿色低碳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大背景下,石油行业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节能减碳创新模式,把绿色低碳纳入企业战略体系;加强国际能源转型趋势研判,强化转型路径研究,以系统的发展战略指导油气企业实现科学降碳。

    合作共赢、强强联合,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较快,新能源优势企业实力较强。同时,我国在新能源设备部分关键软硬件和前沿负碳技术等领域研发能力亟待提高。

    对我国石油企业而言,一是加强与国内新能源生产、制造、开发重点企业开展合作,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共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二是与国际石油公司联合开展CCUS等负碳产业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等研究工作,将国际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引入国内。

    三是加强现有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支撑产业绿色化转型,推动新型低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在石油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支撑作用。

    四是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核算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全面提高数据质量,为石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面、科学、可靠数据支持。

    把握产业调整期发展新机遇,加快综合能源融合发展。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中涉及多项综合能源发展政策,包括氢气与天然气的融合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等。我国石油企业应深入研究综合能源体系的未来前景和实现路径,结合自身优势,在探索构建“煤油气电热氢”多能互补能源体系中掌握主动权,实现石油企业从传统油气公司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

    一是石油企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开发老油田与新能源结合的多种模式。通过积极融入当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新能源定位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打造老油田翻新的样板工程。

    二是石油企业利用雄厚的资本实力。通过资本纽带、设立子/分公司等方式,构建分工协作的业务组织体系,积极扩展新能源、负碳产业技术服务等领域,提升转型效率,引领产业发展。

    建立推广技术标准和市场规范,加强绿色产业国际主导权。我国石油公司具备在能源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与优势,应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清洁低碳能源相关标准体系的制订工作,努力成为能源转型引领者,在国际绿色标准制订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建议石油企业可依据所在行业建设生产运营特点,主导制订并推广上下游产业链绿色低碳产品的标准体系。同时,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技术推广路径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碳减排量等核算标准。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