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检在“冰河世纪” |
|  |

|
刘英 王海霞
正月廿八,刚完成交接班,魏荣均就开着电动三轮车开始巡检。
魏荣均是大港油田第四采油厂作业二区生产一组员工,他要巡检的是独流减河泄洪区内的生产区。滴水成冰的寒冬时节,凛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口罩边角有热气凝成的小冰珠,唯有没有遮挡的眉眼处一片冰凉。魏荣均说,外面天冷,白天都得零下好几度,要是不想灌风,棉工服就得抻直了坐在屁股底下才能保暖。
巡检的路略有颠簸,人工设置的道路标示桩齐整排开,树桩高度相同,闪光条有序地包裹其上,一目了然。干燥的路面逐渐被浅浅的冰水浸漫,小冰碴大冰块浮游在路面上,电动车不得不慢下来,水位与脚踏板差不多齐平时,魏荣均熄了火,回身拿过雨鞋,开始趟水巡检。
这个生产区共有油水井26口,管线29条,设备设置35台。因为在泄洪区,每到夏季承接上游泄洪任务后包括道路一起都被洪水包围,巡检要涉水进入,道路标示桩由此诞生。入冬后,这种情况仍未褪去,部分区域水位有时不降反升。这个生产区位于北大港湿地内,浸水的现场设备和管线存在腐蚀、穿孔等风险,环保压力巨大。
防止泄漏,及时发现刺漏、穿孔部位并采取有效措施是每一次巡检的重中之重。魏荣均巡检的速度并不快,地罐、污油桶、污油池等重要区域都要走上一遍。淌着冰水行走的路线很熟悉,水有时没过鞋面,有时过了脚踝到了腿肚,一圈圈的水波纹在他周边绽放。
一圈下来就是一个半小时,魏荣均工裤上打湿的部分也结上了冰,一拍咔咔作响。“要是湿的面积更大些,估计工裤都能站着了!”他笑侃道,“最难受的是水灌到鞋里连袜子都湿了,脚是嘎嘎冷啊!”
像魏荣均这样的员工,这个生产组一共6人。为了尽可能降低泄洪对井站管线和设备的影响,汛期来临前,这个生产组挖掘11处排水沟,间歇性排水超过210小时。结合电气设备实际抬高35处,做围挡保护17处,围油栏阻隔500米。
入冬后,他们克服大风低温、道路泥泞、积水结冰等不利因素,加密巡线频次,每天4个小时一次的巡检一次也没落下过。员工们每3天对易泄漏油井更换盘根1次,及时关注系统压力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置。
截至目前,受淹油水井没有发生一口人为躺井、未发生一起跑冒滴漏事故,未影响1吨油、1方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