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能否延续? |
|  |
|
闫建涛 捷诚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过去两年多,油气价格的表现是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典型反映。2023年注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不论是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季节性短周期、政治经济周期还是生态环境周期,接受周期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好周期,并从中受益。但是,判断2023年大宗商品周期是否还会持续,需要以史为鉴,研判经济和政治等长周期因素,还要加强对短周期因素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预测油气价格。
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或将持续
众多大宗商品品种在多年内普涨的情形,可以称之为超级周期(Super-cycle)。在1971~1980年(石油危机期间)、1999~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都发生过。然后是这次,从2020年负油价之后至今。
2021年市场普遍看多油价,有预测布伦特在60美元/桶以上,甚至看到80美元/桶,2021年有望进入大宗商品的牛市。但油价下行风险仍较大。
新冠肺炎疫情重击上游生产端,拖累市场信心,全球油气投资较峰值削减过半,国内仍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能源行业由供应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2021年12月31日,布伦特价格收盘77.78美元/桶,年均价70.95美元/桶,最高价86.40美元/桶。
大宗商品价格超级周期特征明显。能源价格引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在2011~2012年的水平。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已经有两年,不论是大宗商品的投资回报,还是石油公司的股票表现,都相对不错。2023年预计还将持续。2023~2033年的10年,有些机构不看好大宗商品,很大原因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争。
世界能源开支占GDP比例与经济增速
从全球主要资产投资回报来看,过去两年油气价格高涨,石油公司盈利创纪录,投资能源期货、股票和产业的都成了赢家。尽管各国股市表现欠佳,但是国际国内石油公司股票表现不错,单分红就很可观。
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依赖于高效低成本的能源。如世界能源开支占GDP比例在7%以上,表明能源消费相对于经济发展过快,能源成本过高,推高通货膨胀,进而推高终端用能成本(成品油价格更高)。如社会承受不了过高的用能成本,就会导致经济衰退,价格暴跌。
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竞跑。美国通货膨胀高企,如果要让CPI降至2%目标,或引发经济衰退(期望是短期较温和的衰退)。
特别是2023年,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大主题交错竞争,很多机构已经跳过2023年,指望2024年恢复。如果欧美经济衰退,那么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也将提前结束。
油价季节性短周期特征显著
如果能够抓住大宗商品大周期的机会,那么油价季节性短周期的机会也不容错过。
油气价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3~5月,油价上涨。6~8月,油价震荡;9~10月,油价有跌有涨,寻找方向;11~12月,油价下跌。
油价超过100美元,又回落到80美元左右,也同样不用恐慌。2023年,在春天要提防“倒春寒”,在秋天要提防“秋老虎”,秋后炎热而干旱。
在忽视季节性短周期的同时,市场执着地等候2023年冷冬的到来。过去几年,不论是分析师还是政治家,都热衷于谈论甚至期盼极冷天气,这种心态干扰了对市场供需的客观判断。
2022年冷冬未出现,反而是过去50年来最暖的冬季之一,让市场不可置信。2023年西北欧是否冷冬尚未可知,而目前相对的暖冬超预期地减少了石油需求。
一个有趣的问题:油价预测为什么很难?
对大宗商品价格长周期和油价季节性短周期的认知不够,也是2022年市场预测油价偏差很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过于迷信机构的观点,导致投资者白白浪费了两年的赚钱机会。由此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油价预测为什么很难。
离谱的预测都是怎么发生的?一是误读。尽管你很认真,也以清醒的态度,去试图了解事物的本质,并得出了所谓的合理结论,但是,结果不尽人意,因为你忽视了一些关键因素或出发点有问题。例如,依据美国高通胀率、选民不满和中期选举历史性趋势等因素,认为民主党在2022年11月选举中会惨败。
二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预测不是基于对可能发生的情形的解读,而是基于个人希望发生的结果。个人炒股票或玩期货的例子比比皆是。2022年1月1日,有专家预测,比特币将在2022年达到10万美元。同样,这位加密货币的布道者预测两个国家将采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2022年,比特币开盘价为47733美元,结果跌到6472美元,下跌了65%。
三是知道真相,但需要表现出信心,给下属打气。南希·佩洛西在2022年10月预测,民主党不仅会控制众议院,还会扩大他们的多数席位。而当时,即使是最乐观的看法也认为民主党会丢掉多数席位。事实上,民主党也确实输了多数派。这是对领导的期望,即使领导知道更多的真相,也常会做出这样的荒谬预测。
四是预测过于自信。做预测的人完全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不管出于何种考虑,不但不实事求是,而且还显得偏执自信,满是“我毫不怀疑或者我不会接受,你也不应该相信”的味道。
油价预测是一个不可为而为之的重要工作,是国际机构分析师一直追求尽善尽美的事业。而油价预测总是出现较大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分析师的从众心理,预测者之间很容易抱团取暖,达成过度一致。
其次,分析师的预测是非结构化的。分析师原则上是知情交易者,掌握大量的石油数据,从众多来源收集信息,包括期货市场及其同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数据的不同质性,分析师希望让市场相信他们消息灵通,更倾向于依赖非公开信息而不是公共信息做预测。
三是分析师也和其他人一样。为了自身利益和获得额外奖励,在客户和市场面前,分析师要显得自信并充满自我归因偏见。这一大胆的举动降低了获胜的可能性,但如果做对了,知名度、奖励都会增加。
有些分析师在预测结果与市场大相径庭时,可能会将他们的预测强行推广为市场共识,作为减轻声誉损害的防御性举措。分析师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技能,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有时候预测过于极端,甚至缺乏必要的严谨和理性。
地缘格局变化与去全球化能否预测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否结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长周期因素。2023年,除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风险,还要关注地缘政治、去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乌克兰危机是2014年以来去全球化的一部分,危机加快了产业去全球化、区域化、本地化进程。这一进程预计还将持续10~20年。同时,也要谨防各种黑天鹅事件和肥尾效应频发的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