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井焕发“青春” |
——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垫江作业区老井挖潜侧记 |  |
 员工在设备区观察输气压力变化情况。
|
李传富 杨宇为 胡建
历经50年开采,如今已迈入开采末期的卧龙河构造带,是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垫江作业区的“老城区”。为安全“精采”每方气,重庆气矿对潜力泡排井生产制度摸索调整、合理实施柱塞气举法等工艺举措,让82口老井“青春”再现。截至12月12日,累计增气4571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755万立方米。
低效变高效托起责任
“前期做的大量工作,为准确掌握气井的产水量、压力变化、井口温度等数据提供了支持,为低效井的管理制度、挖潜措施落实到位奠定了基础。”在11月作业区月度生产会上,卧北中心站站长温睦豪作为挖潜先进班组与各中心站分享经验。
今年,卧北中心站将作业区制订的老井挖潜奖励机制落地,提高了员工的主动性。开展“头脑风暴”,每日通过驻站蹲点,采用后台数据气量环形对比图分析,将每口生产井分为必开井、高效井、控制井、中效井、低效井五大类,按“以销定产、以效排产”的思路,员工积极献策,采取给特殊井上泡排、柱塞气举等举措。卧65、卧69、卧70井是低效井,卧北中心站自制移动式化排加注装置,为老井注入新活力。“三口井原来日总产量不足0.5万立方米,经移动式化排加注装置的投运,日产量已达2.5万立方米。”
停产井转变“新战位”
“地下没有盘活利用的气,就是损失;剩余气开采不出来,就是失职。”技术信息室主任黄威通过详细摸排有潜力的停产井后,按“过程管控、一井一策”的思路,将辖区各井效益大小分级分类制订措施及实施序列。
“草10井终于能正常出气啦!”4月13日,驻守在黄草峡直管站的班长冷建国高兴地把消息分享到工作群。
黄草峡气田草10井1988年11月23日投产,因地层产水原因,导致2002年停产。“复产草10井是今年挖潜增效的重点,更是打好挖潜战的关键。”垫江作业区经理阳梓杰通过查阅草10井原始生产资料后,在年初工作会上掷地有声地说道。精心现场勘查,严谨方案论证,复工复产紧锣密鼓。经过改造现有工艺流程,完善安全设备,完成流程恢复、旧管线试压、气质检测等大量的前期工作,4月13日,停产20年的草10井以日产2.5万立方米复产。
随卧13井等3口井压力的下降,从停产井“再升值”入手,作业区与鼎发公司联手,在卧龙河嘉陵江气藏低压停产井、低效气井合作开发,努力提高气藏采收率,为解决卧龙河气田低压停产井的产能发挥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截至目前,卧13井等3口井累产气超120万立方米。
作业区还引入橇装式井口压缩机在苟西4井及苟西003-H1井现场实验,通过压缩机降低了两口井天然气从井底到井口的流速,减少了井底积液。4月19日投运以来,累计处理气210万立方米,增产气120万立方米,增产率达56.8%。
无人井“升级”智能化
“以前,无人值守井的开关需要作业区派人到现场,还要考虑夜间等因素,现在坐在值班室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实现。”11月15日10时,卧龙河集气总站当班员工管为根据调度指令,一键点开卧83井的智能开关,将阀门的开合指度调至60%,全程用时仅2分钟。
作业区在信息化建设初期,通过井口安全截断阀只能实现一键远程关井。2020年以来,作业区多次探索、整改、应用,安装的智能针阀,不仅实现远程开关井,还可远程调节气量。依托物联网信息化手段,中控系统还能根据各气井历史数据,实时生成环比图,为技术员总结气井参数的变化、“一井一策”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作业区推广应用的9口气井,减少人工到现场开关井348次,措施增产气211万立方米。
“大量的信息化工程及地质勘探让我们搞清楚哪里还有剩余气、剩多少,细分开发单元、精细调整开采制度,把气藏吃干榨尽。”信息化技术员黎明柳颖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老气田的运用及地质勘探手段的日趋完善,利用新技术手段摸清气藏情况,差异化实施加密调整井,确保气井采收率的最大化。
“老井的挖潜在于精细,只有摸透它们的‘脾气’,才能对症下药,把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转变为增产的动力,实现增气的功效。”垫江作业区副经理任茂平信心十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