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中期选举对能源政策影响几何 |
|  |

|
梁栋 丛威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
当地时间11月8日,4年一度的美国中期选举开始。从目前开票结果来看,本次选举并未出现共和党大胜的“红潮”。未来两年,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由共和党和民主党控制,“两院之争”将导致拜登政府“跛脚”施政。
由于美国采用联邦制政体,各位议员、州长更多代表的是州乃至更低一级选区单位的利益,呈现极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因此,对于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要一分为二,分别从美国国内和全球两个视角观察判断。从美国内视角来看,控制众议院和油气生产州的共和党将使美国内能源转型遭受一定挫折,但是转型大方向不会改变。从全球视角来看,美全球能源政策主要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或在当前环境下扩大化石能源出口。
美国政治格局以及能源政策的重大变化都会对我国乃至全球能源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美国能源转型进程或将减缓并出现区域分化特征
众议院和参议院层面的影响。从目前开票结果来看,本次选举并未出现共和党大胜的“红潮”。预计共和党将依靠选区重新划分艰难拿下众议院多数。而民主党通过宾夕法尼亚州的“翻蓝”和内华达州最后时刻的反超,成功保住参议院多数。未来两年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由共和党和民主党控制,“两院之争”将导致拜登政府“跛脚”施政。
一方面,由于共和党已与化石能源势力利益深度绑定,在共和党重新掌控众议院已成定局情况下,未来两年拜登政府任期中将难以推行以《降低通胀法案》为代表的对清洁低碳行业进行大量财政扶持法案。而《基础设施建设法案》《降低通胀法案》等法案,其涉及款项已经脱离议会控制进入执行阶段,但共和党可以众议院权力调查、审计相关机构利用款项情况的方式,以达到阻碍法案落实落地的目的。不过,中期选举已经结束,共和党全党更大的目标是2024年总统选举,预计不太可能浪费精力在这类“琐碎”事务上。
另一方面,共和党也会利用其掌控众议院话语权的优势,加大化石能源发展力度。例如,减少对能源项目的环境审查、加快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项目的审批、在美国西部开辟更多联邦土地,用于石油和天然气钻探、加快北极地区油气勘探进程等。
总体来看,共和党对众议院的掌控将在至少两年内减缓美国能源转型进程,加大化石能源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前期民主党对绿色低碳清洁领域的巨额财政支持仍将在中长期产生效果。
州层面的影响。从地理分布上看,美国产油州多分布于中部,炼油州分布于东部,西部以高新产业为主。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地域与政党绑定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能源角度看,产油州基本支持共和党,炼油州和非产油州大多支持民主党。
在美国前10产油州中 ,共和党在6个州实现了州长、州参议院、州众议院的完全控制(Trifectas),而民主党控制了3个州。两党在路易斯安那州平分秋色。在美国前5产气州中,共和党完全控制3个州,两党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分庭抗争。预计本次中期选举之后,民主党将在科罗拉多州失去完全控制,共和党在宾夕法尼亚州实现完全控制。共和党与美国内油气上游行业的利益绑定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将进一步拉大产油州和非产油州之间的割裂,美国能源转型或出现区域分化特征。
利用自身能源资源优势达到政治目的
从美国石油公司在一战后开拓中东、拉美等地区开始,美国的能源政策始终是立足全球的。在中期选举结束后,拜登政府面对的全球能源形势是: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使用化石能源作为外交中的重要筹码;全球范围内的气候议题将成为长期过程,在拜登第一个任期内、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始前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和效果;对低碳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的影响有滞后性,在全球能源供需紧平衡的现在,化石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从上述3点看,在短期内,美国扩大化石能源出口,有助于降低油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让美国在面对能源进口国时,拥有更多的谈判筹码,进一步深化美欧同盟,防止欧洲因能源危机而向俄罗斯妥协。
此外,在扩大化石能源出口议题上,拜登政府和共和党的利益保持一致。因此,拜登政府在相关议题上不会受到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阻挠。
需要注意的是,渲染中美对抗是美国政治的一条主旋律。当前,美国政界几乎只有一种声音,即以鲁比欧、克鲁兹等为代表的政治家通过宣扬对抗、极力反华来争取选民支持。如果拜登政府不采取反对中国的策略,将会成为共和党攻击的弱点,并将影响其2024年连任。随着乌克兰局势陷入僵持,美国政客或难以继续从乌克兰战场汲取政治资本,中国将成为新的攻击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政府势必将对抗、遏制中国的手段延伸到能源领域。
9月,俄罗斯宣布切断北溪1号供应,不仅是对欧美的反制裁,也有着自身无法生产合格涡轮机的隐忧。欧美石油公司退出俄罗斯油气市场、停止提供相关技术装备,导致俄罗斯在北极地带油气开发运输受阻。
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仍受制于人,特别是在低渗、边际、稠油、高温高压资源开发等领域。若美国政客出于政治目的,推动在油气领域对我国实施技术制裁或封锁,将影响中国的油气增储上产。
应对美国能源政策变化需在三方面下功夫
在中美博弈不可避免、中美能源合作仍十分重要的大背景下,宜持续跟踪美国能源政策及其变动趋势。建议在中长期采取以下3个方面应对策略。
积极在气候议题上与美国对话。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天然气生产国,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负有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在预计美国或将进一步扩大化石能源出口背景下,应积极在气候议题上与美国对话,为我国立足资源禀赋,实现平稳发展赢得舆论主动权。
成为全球能源金融体系变革倡议者和推动者。当今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核心之一是石油美元体系。而美国不断扩大石油出口,事实上已经严重削弱石油美元的输出规模,减少了石油美元环流。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供给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宜积极探索人民币结算甚至人民币与可再生能源锚定,以形成新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可能性,在多边合作场合成为全球金融体系变革议题的倡议者和推动者。
对化石能源相关技术保持适当的研发投入强度。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利、投资、装机等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化石能源对我国能源安全仍有重要的作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能源安全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先立后破,保持对化石能源相关技术的适当研发投入强度。重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保障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油气领域装备设备国产化率,适度保留、备用一批进口设备,确保在向国产化过渡时期油气生产的稳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