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果喜人 |
□ 陆家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
近年来,油气工业战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加强勘探开发,积极推进我国天然气勘探大发现和开发快上产。天然气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最佳伙伴”,将为我国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大力发展天然气将有力促进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立足国产气和地下储气库这两个保供的关键,分析总结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以及地下储气库建设进展与成效,结合前三季度天然气供需状况,研判今冬明春保供形势,提出保供重点。
国内勘探发现和新增储量明显增加
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天然气勘探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重,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发现了8个万亿立方米级别的气区。它们分别是塔里木博孜—大北、鄂尔多斯奥陶系盐下、四川高磨北斜坡太和、准噶尔准南4个常规气区,四川五峰龙马溪组长宁—威远、泸州深层、涪陵3个页岩气区,以及鄂尔多斯上古世界1个致密气区。
从2018年到2021年,我国天然气累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44万立方米,年均高达1.36万亿立方米。今年,除在上述八大气区继续有所斩获外,天然气勘探再获新突破。
中国石油在准噶尔南缘中段白垩系天湾1井测试日产气75.8万立方米、油127.2立方米,实现隐伏背斜新类型重大突破,证实南缘8000米以深具备高产富集条件,坚定了南缘寻找大油气田信心;在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深层(埋深超1500米)煤层气勘探开发获得重大突破,先导试验区已投产5口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气超过10万立方米。
中国石化在四川部署的金石103HF探井获日产25.86万立方米高产稳产工业气流,评价落实地质资源量3878亿立方米,这是我国页岩气勘探首次在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取得的重大突破,开辟了页岩气规模增储新阵地,对推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琼东南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这不仅证实了宝岛凹陷的勘探潜力,也表明我国在深水深层勘探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对类似层系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国海上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然气产能建设加快 产量大幅提高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作为我国天然气保供的“压舱石”,天然气产能建设规模持续加大,建成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四川盆地安岳、塔里木盆地克深3个年产规模超过百亿立方米的大气田,特别是苏里格气田年产规模达到300亿立方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气田。国内天然气产量从2018年的1602亿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176亿立方米,连续5年年均增长超过100亿立方米,增速达到9%。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天然气产量16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从目前新建产能进展和主力气田开发生产动态分析,具备接近2200亿立方米/年的产量潜力,年均增长保持在100亿立方米以上。
地下储气库调峰保供能力不断提升
地下储气库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供气、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身的能源基础性设施,对天然气安全保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储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储气能力大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短板。特别是2017年冬季,随着“煤改气”加快推进,以及燃气发电、化工等领域对天然气的依赖,导致我国局部地区天然气消费需求急剧增长,进而出现大面积的供气紧张,对居民生活以及企业正常运营造成影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作了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储气能力建设的责任和目标要求,储气库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进程。从此,我国储气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地下储气库步入大规模建设新阶段。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部分地方燃气企业都在大力推进储气库建设,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役地下储气库34座,有效工作气量171亿立方米,实现了在2017年基础上的翻番。
去冬今春用气高峰期,地下储气库最大日供气超过2亿立方米,为保障安全平稳供气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全国储气设施建设进展良好,储气能力不断增强,有能力保障各地用气需求。如中国石油通过在役储气库扩容和新建储气库增储,新增储气调峰能力18亿立方米,日最大调峰能力新增2600万立方米。中国石化累计向文96、金坛、卫11、文23等9座储气库注入天然气近28亿立方米,日调峰能力达到1500万立方米以上。
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形势
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供需以及天然气保供准备情况来看,今冬明春天然气供需总体宽松,各项保供措施准备充分,能够保障按计划安全平稳供气。
我国天然气年度消费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今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走弱、高气价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 9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79.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3%。1~9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694.8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截至9月底,除了1~2月采暖季天然气消费回升,7月全国疫情可控驱动消费回弹外,其余时间段内全国天然气消费同比均呈下降趋势,5月降幅甚至高达5.2%。
考虑四季度进入用气高峰,天然气需求量将有所增长,预计我国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3640亿立方米左右,降幅约1.4%。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年度消费量首次呈现负增长。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量预计1800亿立方米,与去冬今春基本持平或略降。而如上所述,国内天然气产量和储气库调峰能力均比去年有较大增长,除出现极端情况导致部分时段或现紧平衡外,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供需大概率呈整体偏宽松的态势。
天然气保供措施提早部署层层落实。天然气保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2018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天然气保供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在之后经历的3个采暖季都实现了安全平稳供气。特别是在202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3690亿立方米、年增量41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也实现了去冬今春的安全平稳供气。
今年10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2~2023年采暖季天然气保供稳价专题会议,对今冬明春采暖季天然气供需保障提出具体要求和部署。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国家管网等天然气保供主力军都已召开专题会议,提高政治站位,扛起责任担当,对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做了精心部署,下属各相关单位正在抓紧落实,全力做好天然气保供各项工作。可以说,保供已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链上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各有关部门、相关企业都提早部署,层层落实,制订演练应急预案,全力备战冬供,坚决打赢天然气保供“进攻战”。
综上所述,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保供资源总体较好,但进口气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因此,保供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确保各类生产设施安全运行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上。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确定性因素,建议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团结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共同落实保供责任,方能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