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重温殷切嘱托 共话能源安全
    □ 张绍波

    ——勘探院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端稳能源饭碗重要指示发表一周年大家谈

    “总书记高瞻远瞩,为了国家能源安全,对石油人寄予厚望。”10月2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士、专家共聚一堂,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重温总书记嘱托,各抒己见,鞭辟入里,锚定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院目标,决心积极作为,不负重托,为全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勘探院科技力量。

    窦立荣

    勘探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讲话,是从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出发,深刻阐明了能源行业特别是石油战线的使命是什么、履行使命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擘画了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新蓝图,对新时代我国石油工业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我们始终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筑牢勘探院的“根”和“魂”,为端牢能源饭碗再立新功;始终突出研发为主定位,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攻坚,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中国石油集团高质量科技供给;始终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支撑业务稳定增长,以有效思路举措推动海外规模增储与效益勘探。

    赵文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的能源安全说到底是油气安全。现阶段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和40%。在中美博弈加剧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当下和今后,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更加严峻挑战,要充分认识到国家能源安全存在的重大风险。石油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指示精神,就要以更加忘我的努力,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力度,把储量发现的蛋糕做大,千方百计把国内原油产量重上2亿吨,并努力在2亿吨以上稳产更长时间,发挥好国内原油生产在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作用。

    2亿吨或2亿吨以上怎么保?需要分近期5年、中期10年和远期30年来分阶段谋划,并努力让目标和措施落地。近期5年国内原油生产力保2亿吨以上、天然气上产能搞多快搞多快。需要重点在3个方面发力:一是传统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要通过继续设立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多搞油气新发现、依靠新技术和新机制做大低品位油气储量大规模动用的文章,以及积极依靠AI和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和注气、注新型化学剂等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文章,努力让原油稳产2亿吨及以上的基础更扎实;二是积极发展陆相中高熟页岩油规模开发利用,把陆相页岩油产量尽快达到年产1000万吨,成为2亿吨稳产和上产的重要支撑;三是做好探明未动用储量规模动用的文章。中期10年发展需要在两个层次部署推进:一要坚持“海陆并举、常非并重”,把传统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稳油增气”的目标做实做稳;二要把储量和产量接替的新领域准备好。对于30年的远期谋划,可以紧紧依靠党的二十大构建新能源体系的宏伟蓝图,积极布局新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等。当建国100年时,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而且形势会比现在更安全、更美好。

    刘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作为石油科技工作者,就要勇于担当,担负起国家能源安全使命。为此,我们要多找多采,把自己的事做好,把油气做好。勘探院要做好3件事:一是补短板。老油田贡献最大,但是稳产难度大,所以要不断创新提高采收率;在新领域例如页岩油等不断突破自己,提高效益产量。二是强化节能减排。要在节能减排上,在节约效果上下功夫,深度研究行业规律。三是有责任、有义务培养新人,完善产学研体系,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铺路搭桥,让石油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要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突破。

    李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想端牢能源饭碗,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大能源创新的步伐,把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部分。要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实现能源技术从引进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推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务必抢占深地、深海、深蓝、深空4个学科高地。我国深层超深层有机资源量具有资源丰富、规模大的特点,但存在许多世界性的工程技术难题。所以我们要开展新理论、新方法、新装备和新软件的研究,突破重大技术,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李煕喆

    开发部署首席技术专家

    一年来,四川盆地研究中心在勘探方面开辟增储上产新领域,构建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和集群式次生河道砂岩致密气规模成藏新模式,支撑天府沙溪庙组致密气获重大突破,提交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在开发方面,编制川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开发整体规划方案,300亿立方米年产规模大气田跃然纸上;编制磨溪区块等4个多层系开发方案,设计年产能规模90亿立方米,推动川中古隆起天然气快速规模效益上产。页岩气方面,实现了渝西深层高产井和高产平台的双突破。

    贾爱林

    开发地质首席技术专家

    近年来,天然气的快速发展,成就不斐。一是天然气继续保持长期发展,实现天然气产量的持续攀升;二是能源安全的问题,即实现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没有出现大幅上升;三是建成了西南、塔里木两个300亿立方米的大气区和长庆一个500亿立方米的超级气区,建成了国内首个300亿立方米的单个大气田——苏里格气田,并且进入世界十大气田行列;四是勘探院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在中国石油集团天然气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天然气成为中国石油产量的主体,效益的主体,利润的主体。未来工作首先要根据中国石油或者我国天然气类型特点,做好天然气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投资的稳定性,不要出现行业政策或行业发展速度的大起大落。其次,要对不同类型的气藏,推进落实相关开发技术进步。

    王红岩

    勘探院院长助理

    作为勘探院科研管理部门,要统筹做好两方面重要工作。一方面要聚焦油气增储上产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实施好五大重大战略工程:一是实施战略规划引领工程,积极构建与世界一流研究院建设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构建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司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组成的三级实验室体系。三是实施核心技术产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四是实施增储上产关键支撑工程,布局一批战略性基础研究项目。五是实施战略接替与超前储备工程,开展超前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聚焦实现双碳目标布局,在支撑中国石油油气增储上产中部署好“双碳”理论技术攻关。

    赵喆

    石油地质研究所所长

    地质所未来将从3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牢记文化传承,扛起发展重任。二是锚定目标任务,再创新业绩。地质所作为中国石油集团风险勘探主要的技术支撑单位和重大领域培育基地,必须要时刻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把机遇和挑战讲明,传递责任压力。三是建强人才队伍,提升团队战斗力。探索人才培养办法,突出需求导向、搭建专班攻关平台、强化岗位差异、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团队从基本功培训、地质理论技术到勘探实践等多方面发展,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和团队战斗力。

    李保柱

    油田开发研究所所长

    实施“压舱石工程”是端稳能源饭碗的具体体现。已开发油田整体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后期,油田效益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采取全新的开发理念和革命性的措施,标本兼治。作为牵头单位,我们务必以精准油藏描述研究为基础,以精准方案设计为前提,以精准措施工艺为支撑,以精准开发管理为保障,打造样板示范引领工程,进一步强化油田开发文化建设,构建先进的油田开发管理体系,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老油田高效开发调整新模式,推动中国石油油田开发水平再上新台阶。

    王晓琦

    新能源中心

    先进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端好能源饭碗的底层关键支撑之一。对一些能源难题,我认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是先进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无论是储层孔喉结构精细表征,还是化学剂研制,或是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开发,其底层关键支撑之一为先进纳米技术。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多学科交叉,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团队携手奉献能源。立足纳米材料技术基础研究,强化创新技术落地应用。

    张平

    西北分院盆地实验研究中心

    柴达木盆地是青甘藏地区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一年来,我们依托“碳酸盐岩+蒸发岩”学科建设,以关键理论技术创新带动区带领域再评价,在阿尔金山前提出了盆缘断坡扇岩性勘探新领域,拉开了山前带岩性勘探序幕。同时,在柴西页岩油勘探潜力再认识的紧迫科研任务中,主导重点风险井通过中国石油集团审批,带动柴西古—新近系页岩油勘探步入新阶段。

    乔占峰

    杭州地质研究所

    一年来,我们重点开展了两个方面的攻关:一是深入西部高原腹地开展野外科考,加强基础研究,创新古老深层白云岩形成路径理论认识,为油气勘探贡献力量。二是强化创新,为海外油藏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哈法亚Mishrif油藏内部结构复杂性和注水受效复杂的特点,创新形成了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构型表征技术系列,油田尺度和井组尺度的储层构型表征,为哈法亚油田开发策略调整和注水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提高油藏采收率意义重大。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