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二十大代表热议能源发展

戴厚良:党的二十大代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辛保安:党的二十大代表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钱智民:党的二十大代表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翟青:党的二十大代表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 副部长


任京东:党的二十大代表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武钢:党的二十大代表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何江川:党的二十大代表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刘丽:党的二十大代表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班长


李忠兴:党的二十大代表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


谢利萍:党的二十大代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梁平采输气作业区第一党支部书记


牛栓文:党的二十大代表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尤立红:党的二十大代表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一采油作业区采注运维三组组长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连日来,党的二十大代表紧扣二十大报告开展深入的学习讨论。本报梳理了部分二十大代表发言中有关能源发展的内容,与读者分享。

    为实现报告擘画的

    宏伟蓝图贡献石油力量

    报告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行业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力保障国内油气市场安全稳定供应,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实现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贡献石油力量。

    选自代表在党的二十大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团分组会议上的发言

    居安思危,坚决保障能源

    电力安全供应

    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统筹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推进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坚决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供应,为确保能源安全、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节选自代表在党的二十大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团分组会议上的发言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

    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发展

    国家电投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的决策部署,推动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新能源、清洁能源装机规模世界第一,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奋进新征程,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央企,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自代表在党的二十大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团分组会议上的发言

    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2021年,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此外,中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中国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并发布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和实施。积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节选自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文字实录

    坚决保障人民群众

    生产生活的用能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不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有力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动荡对我国发展的传导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二是扎实抓好有序替代。紧密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

    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继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大力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等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应急保障电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升区域互济、多能互补水平,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能力。

    节选自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记者招待会文字实录

    让零碳更经济

    目前,风电是碳排放最低,也是最具经济性的发电技术。同时,风电还兼具能量密度高,实际占地面积小的优点。规模化使用风电,能够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绿色转型。截至2021年底,金风科技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86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932亿度,相对于火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1亿吨。

    在把绿色能源送往全球的同时,金风科技坚持打造绿色风机,实现绿色生产,构建绿色供应链。针对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养殖行业、医药行业、商业地产行业、石油石化行业、港行物流行业等典型场景制定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助力社会各界低碳转型。

    报告中指出,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这背后是我国现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国情。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尚未结束,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增加,强调控能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才能实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行业要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要全面推进风电的规模化与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基地。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积极建设海上风电基地。

    要让零碳更经济。要加速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协同互补融合,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着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和产业加快转型,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节选自《中国能源报》

    加快绿色转型 贡献长庆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庆油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油田得以快速发展,年产油气当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创造了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世界奇迹,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顶梁柱”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长庆油田更要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加大勘探开发力度、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着手,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为国家找更多的油和气, “十四五”时期,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预期目标是6800万吨。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长庆油田必须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科技人才的培养,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打造国家低渗透油气田科技创新高地,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国家贡献更多油气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0年来,长庆油田致力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企业,始终用绿色的方式开采油气资源、生产清洁能源,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用绿色长庆装点着美丽中国。不仅如此,在发展传统油气产业的同时,长庆油田还加大了新能源的开发力度。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有方向、有责任、有信心、有干劲!

    节选自《中国能源报》

    把能源的饭碗牢牢握在

    自己手里

    今天的大庆已经从过去的“一油独大”变成“油气并举”,同时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领域迈进,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目前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正满怀信心朝着建设百年油田的目标前进。

    作为新一代石油工人,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把能源的饭碗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石油力量。

    选自央视新闻

    推进新能源与油气业务

    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辽河油田将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加大创新实践力度,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具有石油特色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坚守“牺牲环境的原油一滴也不采”原则。将生态环保重大事项纳入公司党委议事程序,实施绿色油田建设行动计划。二是坚守“保护生态的投入一分也不省”原则。找准生产工艺短板,落实“关停并转减”等举措,下大力气淘汰一批耗能高的项目;围绕29个优化降耗项目,不断推动高能耗生产工艺向低能耗转变;聚焦重大科技专项,以科技突破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坚守“绿色转型的行动一刻也不停”原则。全面实施“绿色低碳613工程”,着力做好减耗提量、清洁替代等工作的融合衔接,明确产量结构优化等10项重点任务,统筹实施风光发电、地热利用等项目建设,努力推进新能源与油气业务全面融合发展。

    选自《经济日报》

    化精神为动力,为碳达峰

    碳中和作出基层贡献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又一次听到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安排部署,深感使命在肩。

    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天然气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中。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我们迎风雪、冒酷暑进行开采工作,还必须清楚工艺和设备原理、拥有发现和处理异常的能力、掌握挖潜稳产措施。

    这些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已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100亿立方米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天然气年产气量迈上350亿立方米新台阶,靠的就是高质量发展。

    从北京回去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当好大会精神的传播者,将会议精神带给每一位川油人。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利用工作室的技能培训资源优势,对广大采气工进行新工艺、新技术培训,将大家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为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作出基层贡献。

    节选自《新京报》

    既要绿色发展

    又要能源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要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能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胜利油田嘱托胜利油田必须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和减碳水平的重要指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一年来,胜利油田油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2021年已上报预测储量4.58亿吨,2022年预计上报新增预测+控制储量11.5亿吨,将成为油田增储建产的现实战略接替新领域,展示了良好勘探光明前景。胜利油田深化认识“四个10亿吨”资源潜力,谋划推进“七个产量增长点”(海上、西部、低渗透、稠油、页岩油、化学驱、CCUS),新区规模效益建产持续提升,单井产能同比提高10%,老区提能稳产全面展开,稳产基础持续夯实,页岩油示范规模开发高效推进,初步具备效益开发条件,确保高效完成年度保供任务,支撑“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规模效益稳产,坚定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推动者。

    胜利油田以助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己任,以“净零”排放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关系,实施节能、减污、降碳、发展协同增效,大力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能效提升计划”,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2年的1158万吨降低到2021年的654万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坚决回答好总书记赋予胜利油田的“既要绿色发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时代考题。

    节选自《中国能源报》

    在油气增产上下功夫

    在技改革新中求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为一名基层石油工人感触很深。在鼓励企业创新的大环境下,也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在新征程上,我会继续发挥工作室平台优势,带领大家苦练硬功、增强本领,围绕提质增效核心工作,在油气增产上下功夫,在技改革新中求突破,以实战、实效助推油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节选自《人民政协报》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