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天然气发展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
| |
段兆芳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过去10年,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天然气以其清洁、高效、低碳的明显优势,快速进入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最为现实的大规模接替能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天然气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
天然气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过去10年,随着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出台系列环保、利用和产业政策推动天然气快速发展,开展居民、商业、公共服务以及工业领域大规模天然气置换煤炭工程,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实现爆发式增长。
2012~202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235亿立方米,年均增速10.6%,2021年全国消费量达3654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为9.3%,较2012年上升4.5个百分点。同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从68.5%下降至56%。尤其是近5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和采暖煤改气工程,工业小锅炉和窑炉进行关停和置换、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南方地区采暖用气需求也稳步上升,工业和民用散煤用量大幅下降,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329亿立方米,年均增速12.7%。
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近5年加速增长。202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由2012年的1077亿立方米快速增长至2086亿立方米。2018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2018年,国家开始实施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2019~2025)”。2019~2021年,天然气年增量均超过160亿立方米,发挥了重要的供应保障作用。
多措并举构建多元进口格局。过去10年,我国加快天然气资源引进步伐,建成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天然气进口总量由424亿立方米增至1681亿立方米,增长近3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则由29%上升至46%。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和第一大LNG进口国。管道气进口稳步增长,进口量由220亿立方米增至585亿立方米;LNG接收能力由1880万吨增至9130万吨,进口量由1468万吨增至7893万吨。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过去10年,西气东输三线东段、西二线西段、陕京四线、青宁天然气管道、新粤浙管道潜江至郴州段等相继投产,截至2021年底,我国建成长输管道8.4万千米,我国储气库(群)调峰能力增至171亿立方米,占总消费量的4.7%,产业链稳定运行基础进一步夯实。
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我国天然气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并建立起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批发环节天然气价格逐步放开,先后出台政策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实现居民和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接轨;出台中央定价目录,加快推进具备竞争条件省份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市场形成。加快交易中心建设,建成上海和重庆两个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对天然气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日益显现。国家管网公司挂牌成立,“X+1+X”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已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市场竞争主体多元的目标,对实现油气资源的灵活、高效配置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天然气的规模利用和煤改气工程深入实施,我国散煤治理成效显著,很多烧煤的工厂已改成烧气,很多小型燃煤锅炉已经停掉,很多农村地区开始改用天然气做饭取暖,全国和北京市雾霾天气大大减少。据权威机构统计,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优良天数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浓度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改善。这是国家在过去10年加强环境监管、实施环保攻坚战的重要成果,煤改气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将碳中和目标转化为国家战略,设立了净零排放或者碳中和的目标。能源转型是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重要举措。
我国积极推进能源转型进程,实施一系列碳达峰碳中和措施,发挥有条件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三大主体率先达峰的带动作用,推动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四大革命突破。天然气具有规模替代煤炭的现实基础,也是配合可再生能源调峰、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灵活性资源,是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天然气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抓手。
居民和采暖用气、工业领域用气、天然气发电均是未来天然气的主要利用领域。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支持有条件的平板玻璃企业实施天然气、电气化改造提升,推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源消费结构逐步转向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将推动工业领域用气快速增长。
预计203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6000亿立方米,届时天然气可以在发电、工业燃料、取暖等领域替代煤炭,大量减少污染排放,每年替代散煤达到8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8.5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316万吨。
供应侧,中长期我国将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国产天然气量仍有较大发展潜力,2035年国产气量将达到3000亿立方米,但为满足较快增长的天然气需求,我国仍需要进口较大规模的天然气。另一方面,居民和采暖用气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加大用气峰谷差,对我国储气调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思考与建议
为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作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需要进一步夯实供应保障能力,保障供气安全。
一是坚定资源自信,增强自主供应能力。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和LNG进口国,中长期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还将上升。建议继续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支持力度,支持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对非常规、超深层、深海等资源给予持续性的财政补贴;建立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企业、高校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加大在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装备等领域的技术攻关。
二是推动储气调峰能力快速提升。储气调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短板。我国应夯实储气调峰“硬实力”,压实供气商的储气调峰主体责任;完善应急调峰体系的“软实力”,尽快解决储气设施的商业性问题。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鼓励调峰产品的市场化交易,形成明确的价格信号以调动多方建设储气库积极性,加快储气能力建设;政府支持企业将部分气田直接转为储气库,并给予财税方面的支持。
三是营造公平有序、保障清洁低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市场机制促进气电等灵活性电源建设,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加快构建和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污标准、加大排污收费力度,实现高污染高碳燃料的有序退出。加大对重型燃机科技攻关的支持力度,尽快突破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完整的重型燃气轮机产业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