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擒油龙缚气虎 国际市场显身手 |
|  |

|
□ 张斌 贺天云
——吐哈油田气举服务“一带一路”十年侧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和国家能源供需格局,提出了能源安全新战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代中国石油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国家队,吐哈油田气举团队以重大油气项目为抓手,深耕“一带一路”重点市场,擒油龙缚气虎,让吐哈气举技术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成为中外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中重要的技术支持团队。
中亚
成就中哈合作典范
哈萨克斯坦在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中位居前十,被誉为“能源和原材料基地”。2001年是吐哈气举发展的第二个十年,哈萨克斯坦是吐哈气举走出国门,开展技术服务的第一个国外油田。
由于让那若尔油田地层压力降低,酸化压裂已成为油田增产的主要措施。
2015年,吐哈气举人敏锐地发现,从压裂到返排再到恢复气举生产,不仅周期长、费用高,而且更换管柱需要压井,会影响油井产能。
能不能压裂气举一体化作业?
当时,投捞式气举工作筒承压没有超过35兆帕的,而压裂时压力翻了一番。为此,吐哈气举团队确立了研发70兆帕投捞工作筒和高压气举阀的课题。从气举论文、机械手册、热处理工艺到气举阀结构认识、密封件材料甄选,大家翻阅了数十万字的技术资料,反复设计、修改和优化,一步步提升性能参数、设计专用模具,配套成型工艺,解决了管材径向缩比的问题,并反复优化调整多次热处理工艺,成功化解应力集中的潜在危害。
经过4次大的方案修改调整,数十次室内试验,一年后,新型高压气举工具试制出炉,性能检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个工具投入哈萨克斯坦现场应用大获成功,初期平均单井日增产15吨,且缩短排液周期6天,为增产原油赢得了时间。
截至目前,新型气举工具累计现场应用424井次,压裂酸化气举一体化作业205井次,管柱成功率100%,为气举低压井的措施增产改造,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路径。
让那若尔已建成全球陆上单油藏规模最大的气举油田,累计增油572万吨,气举已成为阿克纠宾公司上产1000万吨当量并保持稳产的关键技术。21年间,吐哈气举优化技术累计应用上万井次,举升效率平均提高8%。
目前,吐哈气举服务国内15个油气田、2个海上油田,服务国外3个国家的7个油气田。
中东
助力油田6年连续硬稳产
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压力下降、产量下降,都需要辅以人工举升的方式提高产量。众多的人工举升采油方式中,气举最能发挥油藏自身能量。在具备气源的条件下,气举采油是油田首选的、最经济有效的人工举升方式。
吐哈气举发展31年,是中国石油名牌技术。
中东某油田油气资源丰富,希望应用气举采油实现快速建产、高速开采。当时,掌握此项技术的多是西方公司,受制于技术封锁,他们想到了中国石油。甲方技术专家数次奔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场考察吐哈气举技术中心,最终敲定由吐哈油田负责技术服务。
因油田原油“四高”(高硫化氢、高蜡、高二氧化碳、高沥青质)对井下工具防腐蚀要求高。特别是油井尺寸大、产量高,要求气举阀工作筒直径168毫米,而吐哈气举以往最大尺寸只有127毫米。
“直径增大41毫米,看上去只增加了1/3,但工艺难度是几何级增长。”一年之内完成工具研发制造试验并投入现场应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硫化氢是金属的克星,一般的金属遇到硫化氢都会产生“氢脆”现象,而焊缝处是最容易“氢脆”断脱。气举阀工作筒上下两端连接油管,直径相对较小,而本体部分直径较大,整体上两头细中间粗。以往的气举阀工作筒,大都采用焊接工艺,三段组合,两道焊缝。“焊接不行改锻造!”锻造难度也不小。单是解决缩径比和抗压问题,就反反复复优化结构不知道多少次,最终才不得已选定了类似椭圆的异形工作筒。
异形结构带来了锻造加工难度的极大增加,技术人员集思广益,先后解决难题10多个,大部分都是国内原创性的解决方案。
2017年7月18日9时,随着注气阀门开启,天然气源源注入井筒。现场,甲方对中国石油真诚合作表示感谢,对吐哈气举的成功表示祝贺!
截至2022年7月,甲方的55口井撑起了400万吨年产量,实现连续6年硬稳产,展现出吐哈气举的超值服务实力。
气田
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青海油田是中国四大气田之一,是涩宁兰管道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主要战略接替气源地,保障着青藏高原百姓用气需求。这里也是吐哈气举走出吐哈服务市场的第一个气田。
涩北气田是国内外罕见的第四系生物成因的气藏,具有储层岩性疏松、气层多而薄、含气井段长、气水关系复杂等地质特点。这里气井压力低、出砂多、产水高,都是气井生产的致命难题,严重制约稳产高产。
2018年,吐哈气举中心和青海油田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出橇装气举工艺,一井一策、随到随举,转移腾挪、灵活方便。此举和集中气举互为补充,帮助涩北气田年均增产天然气2.5亿立方米。
解决了老问题,又出现新难题。涩北气田排水采气需要向井筒注入天然气,托举井下地层产出水排出地面。每口井的压力、液量、气量等参数实时变化,同时又受压缩机规模限制,如何调整注入气量,用有限的压缩天然气服务更多的气井,实现动态平衡,这可难坏了技术人员。对此,大家形象地称之为在鸡蛋壳上雕花,劲儿小了雕不出花,劲儿用过了又会碎了鸡蛋。
气举团队几经试验,最终找出了规律:应用数字模型优化气举注入参数,改变了凭经验人工调整的老办法,实现了排水、防砂、增产天然气的三重良好效果。
2018年起,吐哈气举紧跟国家物联网技术新潮流,整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技术人员,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推动气举工艺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21年,他们在青海油田建成国内首个气举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532口气举生产井的参数自动采集、工况自动分析、远程自动调控。
这10年,吐哈气举从单一举油转向油气并举,在四大气田增产中崭露头角,在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施工112井次,措施产气2.5亿立方米,气举已成为这里的主体排水采气工艺。
这10年,吐哈气举服务从陆上转向海上,登陆中国海油市场,开始服务秦皇岛29-2油田,从传统技术服务向输出“吐哈技术解决方案”跨越。
这10年,吐哈气举服务从浅层转向深层、超深层,2021年吐哈盆地在5000多米的地层深处找到了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气举团队提出不定产量的气举设计思路,投入现场应用11井次。最近,塔里木富满等一批超深油气藏投入规模开发,吐哈气举人开始为这些超深井气举接替开展技术攻关,问鼎“地下珠峰”。
这10年,从人工操作转向智能气举智慧采油,气举采油物联网平台及配套技术在国内外现场应用1281井次,举升效率提高10%、节约人工30%。
2022年,吐哈气举按照吐哈油田公司规划,加快产业化转型升级,气举采油采气技术被确定为中国石油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示范项目》三个项目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