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长庆固井公司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
    □ 陈青 郭旭亮 杨军

    截至9月26日,川庆钻探长庆固井公司的作业量已突破8000井次大关,同比增长24.9%,固井质量合格率保持100%,创近3年同期最好施工纪录。

    作为川庆钻探保障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军,长庆固井公司自2008年重组以来,相继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关键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组织模式,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并在效益易受市场降价和原材料涨价挤压的情况下,连续14年保持盈利。

    找准突破口推动技术创新

    近年来,长庆油田基础市场进一步开放,油田开发模式不断调整,社会服务资源持续过剩。

    工程技术服务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没有“撒手锏”技术,处处受人掣肘。因此,要想有活干,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助力油田实现开发效益最大化。

    “业务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服务保障油气发展为使命,主动思考如何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长庆固井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袁卓强调,转变思想观念,锚定公司发展定位和目标,加快实施“市场领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数字赋能”四大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发展质效。

    近5年,这个公司立足生产实际,累计承担科技项目170多项,获得局级及以上科技奖项18项。

    随着长水平段水平井、盐下高含硫井、储气库井等固井新工艺及防倒浮浮箍等新工具的推广应用,目前长庆固井公司入井材料、流体质量合格率保持100%,固井质量一次合格率和水平段平均固井优质率分别达到99.8%和90%以上,非生产时效控制在1%以内,施工成本明显降低。

    2021年,长庆固井公司成功开发了高强韧性、低密高强水泥浆体系,攻克了低压易漏窄间隙、长水平段固井等超常规技术难题,在华H90-3井和靖51-29H1井,成功创造了5060米和5256米亚洲陆上最长油井和气井水平段固井纪录。

    “技术创新产生了良性循环,近两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并成功挺进海外固井和海峡能源外部市场。”市场与生产协调科副科长杨少锋说,“随着技术品牌含金量的提升,今年1~9月,二次固井工作量逆势上涨,同比增加54.9%。”

    找准发力点加快数智转型

    走进固井作业远程指导智能支持中心(EISC),沉浸式液晶屏上全景展示的声、像、图、数据曲线,让人仿佛置身油田施工现场。

    9月23日,长庆固井公司工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志刚告诉记者, EISC支持中心是公司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重点落地项目,今年5月投用后,重点井、疑难复杂井的固井质量稳步上升。

    固井成本高昂,工艺复杂,影响因素多。面对“深、低、海、非”勘探开发新形势,优化完善固井工艺,需要对施工作业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以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AnyCem自动化固井技术与装备软件为核心,运用北斗、射频识别、视频AI等技术,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体化固井平台。”信息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张建新说,“目前已完成生产运行、工程数据管理和装备管理3大业务模块的开发,形成了远程控制自动固井技术,实现了固井数据的全过程收集。”

    9月初,长庆固井公司第二工程项目部依托一体化固井平台,采用一键式自动化固井,安全顺利完成了陇东合H32-2井表层施工任务。期间,固井仪表车上的专用采集端,将施工数据实时传回总部数据库;自动化水泥车配备的视频设备,对施工动态进行了全方位监控。

    找准落脚点激活人才“引擎”

    目前,长庆固井公司每5个员工中,就有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出甘肃省“工人发明之星”梅明佳、局级劳模魏周胜、“草根发明家”杨天荣、固井“状元”刘文飞等一批技术技能人才。

    科研成果在市场创造了利润,研发团队就会得到真金白银的奖励。在创新创效激励方面,长庆固井公司同样下足了工夫:专门设置了技术创新奖、技术论文奖和技术人才奖,“技术突出贡献者”的奖金是公司级劳模的4倍。

    近5年,这个公司深井固井工艺技术、固井新材料及工作液、固井工具及智能化固井等4支科技创新团队,成功突破了一批制约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打造出天然气水平井段固井技术、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玻璃微珠水泥浆体系等66项具有自身特色的固井技术利器,获得了9项发明专利。

    2020年,长庆固井参与研发的“自动化固井技术装备提升固井质量与作业效率”项目,成功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在重点项目中,我们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这个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明力说。

    据悉,长庆固井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占公司产值的2%以上,并以科技项目为载体,搭建了开放的研发平台,先后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等7所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取得12项创新成果,解决了一批基础性、瓶颈技术难题,综合实力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