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山脚下播撒希望的“种子” |
|  |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装置夜景。 李海涛 摄
|
□ 吴海燕 邓芸
——乌鲁木齐石化以创新为引擎推动绿色发展侧记
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有“亚心之都”的美称。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简称乌石化)紧跟国家“双碳”战略,以绿色为底,以新能源发展为要,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站上“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打造企业绿色发展的强力引擎, 掀开能源企业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在天山脚下奏响气壮山河的高质量发展之歌。
2022年,乌石化100号道路沥青填补了中国石油在西部地区改性基质沥青料的市场空白,生产出高品质低硫石油焦,新型低变催化剂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乌石化培育“看家本领”“独门绝技”,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创新高地,刷新企业创效能力“天花板”,传统石油工业与新能源并驾齐驱,全力打造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创新提速 为发展赋能
8月初,乌石化成功实现高品质低硫石油焦的生产。
乌石化炼油厂所加工的原油来源多、重质化严重,用复杂的原料生产出优质的石油焦产品,倾注了乌石化技术工作者大量心血。
炼油厂焦沥车间副主任徐先财介绍:“石油焦视品质不同可用于制石墨、冶炼和化工等工业领域。低硫、优质的1A级石油焦要求挥发分不大于12%、灰分不大于0.3%、硫含量不大于0.5%,主要用于制造石墨电极和特种碳素制品。”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发展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疆内高品质低硫石油焦需求量稳步增加。
“当好赶考人,交出新答卷。”徐先财和炼油厂技术科技术员孔樊韬组成攻关搭档,一支由技术部门引领、生产车间为主的专业协作攻关小组迅速组建起来。
徐先财编制了《渣油分储分炼提高石油焦品质方案》。攻关组将生产低硫石油焦的原料锁定为250万常减压装置的渣油,通过产品分析数据与标准指标的对比,不断优化调整反应温度、吹汽量等参数。为达到低硫石油焦产品要求的各项指标,装置操作的苛刻度在不断提升,易产生波动。徐先财回忆道,在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操作的过程中,工艺技术员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寸步不离装置,遇到生产波动,第一时间在现场指导班组解决问题。7月31日,焦化车间成功生产出1A级低硫石油焦(协议)。得到产品检验合格的消息后,孔樊韬立刻联合公司质量、销售部门,马不停蹄地为新品石油焦申请相关牌号,全力推进新产品面世进程。
一路风雨,一路高歌。乌石化遵循“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出“昆仑”系列F80重交道路沥青、100号道路石油沥青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巩固创新创效成果。其中,2022年面世的100号道路沥青产品以蜡含量低、软化点高等特点,作为生产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广泛应用于道路施工,是当前国内积极推广的新产品,填补了中国石油在西部地区改性基质沥青料的市场空白。
科技引领 助力绿色发展
“根据市场订单需求,二化肥装置已成功实现常规小颗粒尿素、含海藻酸尿素、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AUS32专用尿素产品的在线切换生产。”“技术创新要把握市场效益周期,让不同品种尿素产品切换精准到每一吨尿素上,让每一份投入都有产出。”二化联合车间副主任陶社强对新产品生产充满信心。
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AUS32专用尿素(简称车用尿素)是化肥生产部去年成功生产的专用尿素新产品,也是继含海藻酸功能尿素产品研发量产之后,乌石化推出的又一款低碳、节能、环保、安全的全新绿色产品,使乌石化成为新疆首家生产环保产品车用尿素的大型炼化企业。
车用尿素属于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新型清洁类产品,主要用于柴油车尾气的SCR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处理过程,把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减少柴油车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使柴油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固体车用尿素生产工艺与常规小颗粒尿素主要生产流程基本相同,对装置流程稍加改造就可以实现产品的切换生产,投入少、见效快。为加快公司尿素产品多元化、功能化和绿色发展步伐,化肥生产部按照相关国家及企业标准中对缩二脲含量、水含量及杂质的要求,通过反复实验和模拟试生产,确定装置的工艺参数控制方案。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用时6个月打通了研发、生产、销售、发运流程。
2022年,乌石化营销原料部持续关注车用尿素供应链的变化情况,走近消费者,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为今后的产品质量提升和更好地服务客户,做好资料收集及准备工作。
“一年来,乌石化实现车用尿素销售万余吨。由乌石化车用尿素固体产品配置的柴油车尾气净化液,在新疆各加油站的月销量达30万桶。”乌石化营销原料部化工销售科业务员刘洪介绍。
近年来,乌石化“昆仑”牌尿素家族不断壮大,产品享誉天山南北。含海藻酸尿素,因其低碳、肥效长、肥力强、绿色环保的环境友好特性受到农户的广泛好评;车用固体尿素配制的柴油车尾气净化液,有效降低重型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守卫一片蓝天。
抢建创新平台 开辟成果转化“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成品油的质量升级要求不断提高,汽、煤、柴组分的加氢过程对于氢气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化肥生产部补充供应部分高纯度氢气。常规甲烷化精制系统前端通常与低温变换供应相配套,与第一合成氨装置高温高压高水气比的变换工艺配套生产氢气在国内没有先例。
“前期使用的进口催化剂9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无法满足低成本长周期的运行要求。”化肥生产部一合成车间主任马炜回忆。化肥生产部针对这个问题成立攻关组,与催化剂生产厂合作,历经4年研究和中试实验,研发出高活性、耐高温、高水气比、高强度的国产新型变换催化剂,成功实现天然气部分氧化工艺与合成气变换、脱碳及净化制氢工艺无缝衔接。
2021年,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据显示,这款催化剂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用周期是进口催化剂的3倍,成本约为进口催化剂的2/3,整个工艺流程更加绿色高效。
充分挖掘装置节能潜力,打造能效标杆。近年来,化肥生产部二化装置发挥创新驱动功能,大力推进流程模拟技术的应用,持续提升合成氨装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吨氨综合能耗逐年下降。2021年,吨氨能耗首次下降到1000千克标准煤以下,为997.8千克标准煤。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名单中,乌石化获评合成氨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位列榜单亚军。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乌石化科技研发项目紧贴实际。2021年,乌石化共有研究院、专业处室、二级单位等数十个专业团队成功“揭榜挂帅”,开展83个公司级攻关课题。喜人数字的背后,是乌石化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真切脉动,映衬的是乌石化优化创新布局、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氛围的坚实基础。
通过激光雷达,乌石化质量安全环保处环保监督科张建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全景监控实现罐区AR智能自动巡检,再通过VOCs在线检测预警平台信息返回数据,对罐区进行VOCs的预警监控。张建江说:“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有利于一线员工减轻负担,也提升了罐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乌石化信息管理部副经理李永祥介绍:“乌石化大力开展智能化工厂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智能化管控力度,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的深度融合。”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乌石化将继续加快构筑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创新成果泉涌、创新动能澎湃的生动局面,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创新之种已播撒,创新激情已迸发,乌石化正用科技创新的“金钥匙”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