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共进 推动中非绿色发展 |
|  |

|
□ 本报记者 孟莹
9月15日,由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经济技术研究院)与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22中非智库能源论坛”,在中国首都北京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两地连线举行。本次论坛是中非智库间就能源话题进行的第三次研讨交流活动,吸引了包括中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南非、尼日利亚、尼日尔7国超过60位代表在两地参会。论坛聚焦“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这一中非国家,乃至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围绕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延续下气候变化对中非合作的影响、中国在非洲能源转型进程中的角色等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合作机遇。
中非合作基础牢固 正处于深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当前,世纪疫情与世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经济减速与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难民危机并存,迫切需要加强合作。“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基础牢靠,能源合作处于优势互补和深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张华林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成熟的能源技术、装备、制造和工程体系,愿意也能够与非洲各国一道,共同开创能源高质量合作新局面,共同谱写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魏晓威在致辞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当前,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要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服务中非人民的共同命运。”
自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企业在非洲大陆建设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项目,遍布非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传统化石能源、光伏、风能、水电、沼气等多个领域,实现新增装机1.2亿千瓦,输变电线路累计6.6万公里。中国能源企业参与建设的几内亚水电站、乌干达电站等工程均成为所在国的明星项目。
魏晓威介绍道,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非洲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非洲能源可及性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显著改善了非洲大陆的能源基础设施状况,有力推动了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戈万加也表示:“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非洲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非洲自然资源丰富,风、光、水及地热能资源都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希望继续加强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促进非洲发展,消除能源贫困。”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问题或将成为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
非洲大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非洲对于全球碳排放在3%以下,但面临着很多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问题。”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努沙·奈度如是说。
2021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首次发布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新时代中非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中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在致辞中强调,中非之间在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非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能源领域的多方努力,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模式,从而找到新的合作路径。
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在致辞中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减少经济影响和经济成本。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团结一致,通过交流经验来解决需要面临的问题,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存在资金与技术的短板,中国的经验可供非洲借鉴。正如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所说:“应利用中国在转型中发展、发展中转型的经验,制定中非发展的长期合作战略,推动实现非洲走低排放发展之路。”
但我们也要看到,非洲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承担的义务也应该体现公平的历史责任以及非洲的发展实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执行所长黎文涛指出:“气候变化问题不能搞双重标准,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成为地缘博弈的工具。”
针对中非如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黎文涛提出3点建议:一是中国和非洲在国际场合要坚持发展中国家立场,把气候变化作为新时期南南合作的重要内容;二是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要加大对非洲在资金、技术和经验上的支持;三是中非气候变化合作也需因地制宜,一国一策。“总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与大多数非洲国家有相近的立场和利益诉求。气候变化问题可以成为中非合作的新增长点。”
助力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 中非互为绿色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
能源转型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现代低碳”,但“现代低碳”要求实现能源系统的现代化与低碳化。面对工业化起步与低碳化转型的双重挑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非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石油西非公司原总经理王俊仁表示,能源转型是在能源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非洲在能源供应不足的形势下,各国仍需把油气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共同发展。
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中提出,推动建设全球清洁能源伙伴关系,为中非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清洁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为发展、升级清洁能源技术,全球对于铜、锂、镍、钴、稀土等关键矿物资源的需求却与日俱增。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目前,铜、铝等关键矿产资源的利用率远远不能满足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储能的需要。“非洲相关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种资源禀赋可为非洲实现自身清洁能源转型升级提供良好条件,也令其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竞争中占得先机。”黎文涛如是说。
此外,位于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的肯尼亚,地热资源储备丰富,境内分布有14个地热区块。中国地热总装机容量逾20吉瓦,替代标煤2800万吨,占能源总消耗的0.6%。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执行委员、中国石油QSHE首席专家周爱国指出:“中肯双方应利用各自的经验,加强开展地热能在应对气候中的贡献研究、地热高效利用场景研究及配套技术应用示范,提升地热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力。”
中国是非洲绿色转型的坚定支持者和重要合作伙伴,“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今天的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互利共赢为非洲清洁能源发展强基础、补短板,助力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