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上合组织内部资源与市场的合作将成经贸合作的主力
    清泉能源

    举世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有“古丝路明珠”之称的撒马尔罕落下帷幕。上合组织除了发挥政治作用外,未来在“非政治性”的经贸及相关领域作用空间巨大。

    一是“资源与市场”的协同合作。上合组织内部的中印两国是资源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代表,而俄罗斯、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是资源出口的重点国家。仅以天然气为例,俄罗斯和伊朗分别拥有全球第一和第二的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达到37.4和32.1万亿立方米,这两国的天然气储量占全球的比例为37%。而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含LNG)进口国,印度的进口量也在快速上升。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合作。这里不能不说到引人关注的“中吉乌”铁路项目和中亚天然气D线管道项目。中吉乌铁路项目一波三折,历经25年反反复复,如今终于进入实质性动工阶段,希望早日建设;中亚天然气D线管道项目“十年磨一剑”,如今也进入“柳暗花明”的时期。再加上中欧班列等重大的基于基础设施互联的国际贸易。未来,没有理由不相信上合组织在基础设施联通上的合作进入“黄金时代”。

    三是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这是在大国博弈加剧、国际秩序和国际组织有瓦解风险的不利情况下,全人类为数不多甚至仅有的可以相互合作的领域。上合组织内部在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四是高科技和智能互联上的合作。在这方面,中国高科技企业具有较大优势。对于保持相对独立和中立,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的中亚诸国而言,在高科技和智能数字化引进方面,保持中国企业在本地市场的适当存在和一定的市场份额,是明智之举。因此,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在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中东等上合成员国市场上,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选编自陆如泉9月18日发布在清泉能源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