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为长庆油田打造智能引擎

专家“会诊”,当好守护井场的“千里眼”。


技术人员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可视化工作交流。

    □ 孟洁 侯全磊

    ——长城钻探录井公司大力推广信息化服务侧记

    “这个录井信息化远程平台集成了勘探生产数据逻辑性、正确性自动校验功能,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关注生产关键环节,不用花大量时间进行数据统计,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长庆油田勘探事业部矿权储量管理科杨清宇说道。

    近年来,长城钻探录井公司大力推广信息化服务,紧紧围绕长庆油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需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向钻井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不断提升油田生产指挥和智能决策能力,为长庆油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添加“智能引擎”。

    强化精准管控

    当好守护井场的“千里眼”

    2018年,录井公司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成立长庆远程支持决策指挥中心技术团队。针对长庆市场甲方不同的需求,开发了《油气勘探可视化远程决策平台》,建立勘探生产信息系统,集视频监控、实时数据、水平井轨迹实时跟踪及勘探生产报表系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整合集成钻井、录井、试油气、业务审批、车辆监控、地图选井等14个类别的3亿多条基础数据。

    5年来,录井公司分别为长庆油田陇东石油预探项目组、陕北石油预探项目组、天然气勘探项目组等13个甲方部门搭建远程信息化指挥中心,在线用户达360余人。今年6月,在长庆油田“井筒作业可视化视频监控运行情况”考核排名中,录井公司以优质的技术服务,获得两个项目视频监控在线率和覆盖率综合排名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得到长庆油田勘探事业部领导的肯定。

    录井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就像在井场上多了一双眼睛,24小时实时监测将长庆千里油气区3000余口油气水井的开发管理变得“一目了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石油勘探生产管理模式,驱动长庆油田向新型工业化转型。

    深化技术赋能

    打造生产管理的“智囊团”

    面对长庆油田油气生产进程中的“两化”融合,录井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推进信息化与油气生产深度融合,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录井、钻井有机融合,实现钻井、压裂、试油、试气多个专业区域共享开展“在线诊断”,有效提高管理决策的时效性。

    在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井筒可视化服务项目中,技术人员先后增加了录井参数、随钻数据实时传输等5个方面功能。通过采集高频脉冲计数器计数,技术人员攻克了抽汲数据高频采集、高频传输、高频入库的难题,实现抽汲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回放,满足了长庆油田对试油抽汲数据的实时监测需求,加强了试油数据实时监测力度。

    截至目前,油气勘探可视化远程决策平台累计为2200余口井提供远程传输服务,工程异常提示3800余次,预报准确率98.3%,有力保障了多个重点风险探井和重点区块钻探施工,生产组织模式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享升级。

    优化生产组织

    按下提质增效的“快进键”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监督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生产一线的安全生产如何有效监管?录井公司通过远程支持决策系统,利用生产实时数据、视频监控,让后方决策者和专家团队实时掌控生产现场动态,及时下达指令和会议精神,有效解决了地质分析、工程风险评价、专家支持决策及井场全流程管理等技术难题,助力长庆油田现场作业动态监管,确保钻井安全。

    延伸信息化管理“手臂”,在远程检查指导的基础上,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同步上线运行,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员工少跑腿”的目的。实施信息化检查以来,录井公司每年减少现场监督巡井500余次,节约跑井车辆300台次,助力长庆油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