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科研管理 发挥技术优势 |
|  |
 东方物探高级技术专家为软件研发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孙勇 摄
|
□ 谭晔 胡鹏
——东方物探采集技术中心助力高效勘探侧记
截至8月18日,东方物探采集技术中心在科研经营机制改革中持续发力,坚持靠前服务,精准服务,选派技术专家、技术骨干累计靠前支持1763人次,依靠高新采集技术,优质高效保障东方物探57个重难点项目平稳高效运作,为推进高效勘探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出服务价值
推进采集项目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采集技术中心党委深入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以强管理为核心,瞄准提质增效,将强管理内化为“提升服务、创造价值”,全面落实东方物探高效勘探整体部署,持续创新技术支持模式,全力打赢勘探开发进攻战。
围绕“三标工程”实施 “蹲点式”支持。采集技术中心成立“重点盆地油气勘探现场技术支持与技术攻关组”,组建5个重点升级管理项目技术支持保障组,专家团队深入“三标工程”项目蹲点攻关,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勘探难点,现场解决了uDAS采集首尾道标定、光纤噪音等难题,发展完善了黄土塬地震勘探技术,提升了地震在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识别能力。
直击技术难题提供“融入式”保障。这个中心领导带领专家团队与12家物探处开展“一对一”技术交流,把脉探区技术难题,建立技术问题销号机制,提高技术服务成效。通过召开重点盆地采集技术交流会,与物探处签订技术服务、攻关等一揽子协议,充分发挥技术、平台、资源三大优势,开展针对性技术攻关;在海洋OBN、物探基础数据库建设、黄土塬采集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着力破解技术难题,提升技术服务价值。
紧盯项目急需开展“顶岗式”服务。这个中心选派8名“硬核”技术骨干奔赴有关重点项目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式”支持,担任地球物理师、解释组长、现场处理、静校正员等岗位,确保了项目顺利启动和运行,有力支撑了东方物探采集项目提质增效。
突出科技自强
打造自主研发勘探利器
采集技术中心紧密围绕勘探生产需求,积极探索技术研发新机制,将强管理内化为“自主研发、科技自强”,着力打造自有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持续强化采集技术支持力度。
软硬兼修“铸利器”。这个中心认真落实东方物探“eSeis升级版自主可控”部署,成立研发工作专班、组建项目党员突击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封闭式攻关研发,快速突破瓶颈技术,全力打造管用、好用的eSeis配套软件和硬件。截至目前,这个中心已经开发了节点QC回收、数据下载、数据切分合成、节点工作状态质控等4大配套软件,为地震采集项目的提速增效和采集流程的再造奠定了基础。
揭榜挂帅“破瓶颈”。加强科研机制创新,这个中心对初至智能拾取、表层巨厚区建模等3项重点攻关技术研发进行张榜,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快速有效破解关键瓶颈技术难题。其中,攻关形成的Timer人工智能初至拾取软件具备6大特色技术,有效解决了低信噪比海量数据的初至拾取问题。在国际国内100余个生产项目中处理地震数据超过900万炮,拾取精度达到95%以上,最高可提高效率37.5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场攻关“保生产”。为满足东方物探OBN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要,这个中心调配精干研发力量,历时半年集智攻关,初步开发完成了适用于OBN项目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具备震源激发、节点收放等14项生产数据的管理,打破了被国外公司长期垄断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了东方物探海洋高端市场的技术竞争力。
突出人才培养
锻造一流技术人才队伍
采集技术中心紧密围绕打造一流采集人才高地发展目标,将“强管理”内化为“技术强企、人才先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东方物探采集业务高质量发展赋能人才动力。
一线挂职“砺人才”。这个中心党委注重从生产一线培养、历练人才,选派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到物探处“挂职锻炼”,担任物探方法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解决了南方山地小药量激发、黄土塬震源质控、节点数据质控等技术难题,技术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专家团队“练人才”。这个中心成立持续高质量建设海洋采集技术、可控震源采集技术、地震采集工程前沿储备技术3支专家技术团队和“王井富可控震源采集技术创新工作室”,发挥高级技术专家“头雁效应”,10名技术骨干成为专家助手,着力培养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后备军。
精准滴灌“育人才”。出台加强青年技术骨干培养方案,选拔14名40岁以下的青年技术骨干开展“订单式”培养,明确指导专家和考核目标,着力培养专业技术领域与区域的中坚力量;深入开展中心本部及与物探处互结双向“师带徒”活动,坚持举办青年技术骨干交流会、青年科技报告会,全面推进青年技术人员快速成才。
采集技术中心坚持将主题教育活动贯穿科研生产全过程,扎实做好技术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篇文章”,为推进高效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