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加“数”前行 “智”造未来

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物联网中心。


员工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调试。


员工组装物联网配件。

    □ 王珊珊

    ——吉林油田依托物联网实现智慧化发展的调查

    “通过深化物联网应用,我们厂不正常井发现率已达到100%,生产效率大幅提升。”8月17日,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物联网运维中心主任姜平自豪地说。

    吉林油田低成本物联网是吉林石油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吉林油田以贴近实际、低成本见实效为前提,将创新驱动作为低成本物联网的动力源泉,全员参与低成本物联网建设,坚持用数字思维实施管理变革。从2015年开始,吉林油田用6年时间实现了物联网技术从引进吸收、研发创新、推广复制到集成应用的转变,并向智能化迈进,开创了数字油田建设新模式,成为中国石油低成本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应用的成功典范。

    “四自”创新 形成“建管用维”一体化

    吉林油田打破传统物联网建设路线的束缚,总结形成了“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核心、维是保障”的物联网建设思路,建立了涵盖“建管用维”4个方面的管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物联网吉林模式。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完全依托内部力量,吉林油田去年仅用6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1.4万口单井、928座计量间的物联网建设,开创了石油行业低成本物联网建设的先河。

    技术创新,打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吉林油田采用分布式结构研发单井物联网产品,改变传统的多设备、长链式结构,造价仅为同类设备的1/3,同等物联网建设规模条件下节约2.1亿元以上;采用集中式云平台部署、4G网络传输技术,优化物联网架构,有效降低设备费用;突破传统电参应用模式限制,应用“扭矩分析法”构建了一整套电参数据自动解释技术,确定15类地面故障和12类井下故障模板,替代传统示功图诊断方法,实现井况综合判断,有效提高工况诊断及效率。

    管理创新,有效推动了“油公司”模式改革。在大老爷府油田实践中,吉林油田通过建立三级运维体系和四级保障机制,形成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生产管理模式,改变以往井、间、站相互独立的多级操作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24小时连续监控管理、统一指挥调度。“物联网+”创新,催生产建新模式。通过探索物联网与新技术相融合的“物联网+”建产模式,促进了吉林油田生产组织优化、管控能力提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低品位资源效益开发。以木17区块新产能提质提效示范区为例,木17区块现有油水井252口,部署新井207口,新建产能5.9万吨,与传统建产模式相比,百万吨建产投资降低22%,用工总量减少30%,操作成本降低68.2%,集输能耗下降60%。

    云端发力 数字化手段助力高效复工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吉林油田依托物联网技术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有准备的硬仗。各生产单位通过远端的物联网排查,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护生产线,即便无人值守,也能高效复工。

    吉林油田多年来致力于低成本物联网开发技术。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该系统在万余口单井的建设;今年初,又完成全部油气场站建设。至此,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吉林油田生产一线已实现全覆盖。所有采油单位告别传统的倒班生产、人工巡井等生产方式,转而进入数字化生产模式。安装物联网后,只要管理者打开手机、平板电脑或轻点鼠标,各个生产井位的实时数据便可快速精准显现。

    乾安采油厂是吉林油田上产的主力军,所辖生产区域广,井间距离远。这个厂利用物联网厂队两级监控中心,通过远程下达指令进行调度指挥,在人员上岗少的情况下,依靠物联网的远程监管功能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新民采油厂采油三队和采油四队井组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夜班实现无人值守。新木采油厂每天通过物联网运维中心监控屏幕关注每个区块、每口油井的动态变化,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了产能建设有效推进,同时也避免了员工集中上岗。

    吉林油田还针对防疫时期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物联网维护系统功能,对重点井加密抓拍,增加电参采集次数,既有效减少了人员流动,又为高效复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松原采气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这个厂将单井每日巡检2次调整为每2日巡检一次,重点由监控中心负责日常监查,每4小时批量回传一次井场图片和单井电参曲线,及时发现漏失、工况异常等情况,从而满足油井管理需求。利用停井报警功能实时上报异常停井信息,根据随时抓拍的电参信息判断停井原因,并及时上报处理,有效提高了采油时率。红岗采油厂采油三队、采油九队加密抓拍防控,对重点井实施有效监管,保证了高效上产。

    今年初,吉林油田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势,自主研究生产加工远程遥控自动激光人体温度检测传感器,并开发配套软件,既可测量体温,又可减少人员接触。目前,吉林油田围绕生产单位的需求,持续开发升级系统平台,进一步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让云端技术为智慧油田高效发展助力。

    储备人才 打造高水平物联网工作团队

    深化物联网应用,推进油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是吉林油田缓解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这套独立且完整的物联网工作体系,在提高基层基础管理水平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推动数字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吉林油田着力建立“物联网人才储备库”,及时做好物联网人才储备和培养工作,为油田未来持续提高物联网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为了避免“纸上谈兵”,吉林油田创新管理人才实践锻炼机制,全面实施物联网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组织物联网科研与油气生产单位开展院内、厂院、院院以及与外部科研团队4个层级的联合攻关,使生产型员工主动融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大势。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科研攻关上的难题,又加速了高端人才培养。在日常工作中,针对物联网工作人员储备、培养和培训需求,吉林油田从年龄结构、技能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储备高水平的物联网人才队伍养。

    为了使物联网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更好地服务油田。吉林油田针对各个岗位员工进行物联网和采油方面知识的培训,使物联网工作在青年员工中得到普及和推广,做到员工培训覆盖率100%。为了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吉林油田对技师及高级技师进行专门培训。对于专业技师来说,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而且对地质构造、井下工作状况比较了解,进行物联网深化学习更有利于生产经营工作。在此基础上,吉林油田鼓励各级技师对年轻员工进行厂内培训,制定内部培训计划,增加青年员工学习的机会,以提高物联网专业知识整体水平。针对毕业院校的大学生,吉林油田采用公司培训和厂级技师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重点培训,在一定时间内,打造出一支高精尖的物联网专业队伍。

    在技能等级认证方面,吉林油田把物联网相关知识纳入技能等级认证内容。根据各工种初、中、高级别的不同,不同程度加入物联网的相关题目,让员工认识到物联网工作的重要性,普及推广物联网相关知识。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