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北京环境交易所:新能源电力企业和新能源汽车 如何参与碳市场
    区域碳交易试点与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有序推进。碳交易是一种碳排放的定价方式,目标在于碳排放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通过交易形成碳价格,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全社会减排成本最小化。

    运用碳交易手段减少交通业碳排放势在必行,但仍存在诸多难点。伴随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及全球多地将交通纳入碳交易体系,在“双碳”背景下,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运用碳交易手段减少碳排放已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尚未将交通行业全面纳入碳交易体系,主要因为交通行业碳排放的核算边界难以明确、缺乏有效的排放监测手段、配额分配标准难以选定及排放主体分散等因素。比如,交通领域碳排放交易机制中承担减排义务责任主体难以确定,监测、报告和核查的标准也相对困难。

    交通领域CCER的探索仍面临一定问题。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两类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履约企业的排放指标(即配额),另外一类就是非履约企业参与减排行为形成的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

    配额市场企业可以通过购买CCER,部分的来抵消自己的排放,其理论需求量大概在2亿多吨左右,实际需求则与配额发放、控排政策力度相关。供给方面,从2014年至今,CCER项目共1300多个,签发CCER近8000万吨。截至2021年,全国的CCER累计成交规模比较大,达到4.43亿吨。按照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2030年后我国年减排需要达到8%~10%,减排力度远高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未来对CCER的需求和供给都会逐步增加。

    CCER交通领域碳排放的开发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交通领域尤其是燃油车置换为新能源车的CCER项目方法学还存在一些限制条件。二是CCER的最新的管理办法尚未公布,项目的申请处于暂停状态。此外,燃油车置换为新能源车是否被纳入最新的CCER减排项目范畴尚未明确。

    选编自岳鹏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第十八期沙龙研讨会的发言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