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挺进“深水区”啃下“硬骨头”



    □ 张敬潇

    ——大港油田深化国企改革工作纪实

    国企改革进入向纵深推进的攻坚期,船到中流浪更急,大港油田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截至目前,37项深化改革任务全部完成,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顶层设计 扛责担当促落实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大港油田扛责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抓好顶层设计,绘制“施工图”和“路线图”,为改革三年行动顺利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

    大港油田成立了由主管副总经理牵头,企管、人事、计划、财务等部门参加的方案制订小组,确保行动方案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并报油田党委会审议,明确了改革三年行动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形成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和三项制度改革等内容的深化改革行动方案,涉及7个方面、23项重点举措、37项改革任务。

    聚焦改革方案落地,大港油田建立了日常协调、信息沟通和督查督办机制,每月收集汇总上报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方案实施过程中,大港油田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在单项工作上采取“销项法”,在重点任务上采取“节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确保了整体工作的有序推进和重点任务的圆满完成。

    刀刃向内 机构“瘦身”提效能

    传统的直线型管理架构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不及时,与现代企业高效管理的要求难以适应。大港油田“刀刃”向内拉开了一场“刮骨疗毒”“瘦身健体”的组织机构革命。

    为了实现采油生产单位机构精干高效运行,大港油田全面推进新型采油作业区建设,印发并组织推动《新型采油管理区作业区建设方案》落地。2021年,大港油田指导第五采油厂、对外合作项目部等试点单位进行“四部四中心”扁平化组织架构改革,完善岗位设置和定员配置,迈出了向新型采油作业区转型的第一步。第五采油厂实施新型采油作业区体制调整后,归核化发展采注输、地质工艺研究与支持等油气生产核心业务,优化整合生产保障业务,市场化运行后勤服务,实现由“油气生产中心”向“生产销售型利润中心”转变。截至目前,已建成新型采油管理区1个,新型采油作业区19个。

    大港油田持续规范采油生产单位基层机构设置,撤并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企业和低效无效机构,油气生产单位全部实现了“采油厂—采油作业区”两级管理。与此同时,大港油田大刀阔斧精简两级机关。通过实施业务归核化、组织机构扁平化等措施,大港油田基本建成适应生产经营需要、职能系统完备、机构设置合理、运行协调高效的组织机构体系。

    打破壁垒 创新机制增活力

    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痛点和难点。大港油田迎难而上,创新用工、分配、考核等方面机制,目前已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

    大港油田创新实施“一挂两定”分配机制,增设超百分业绩薪酬兑现系数,建立超额贡献薪酬激励政策,多维度加强工资总额与单位效益挂钩力度,树立“业绩优收入涨,业绩差收入降”的分配导向。

    在进行提质增效、反攻上产等重点专项奖励时,大港油田推行差异化分配改革,强化绩效考核,加大正向激励,精准及时的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创新创效主动性。

    受历史招工、业务改革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大港油田人力资源队伍存在总量大、年龄老化等情况。为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大港油田打破企业间人员流动壁垒,推动人力资源配置平台运行,共享中国石油集团及油田公司两个层面供求信息,对内拓宽分流安置渠道,对外扩展人员盘活空间。

    为适应“油公司”模式改革和数智油田建设需要,大港油田加快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用工新模式,制订出台《推进用工方式转型实施方案》,率先组织勘探开发核心业务关键岗位探索开展“三分一定”目标定员,并选取第一采油厂试点推行油水井化验业务第三方直接用工模式,实现了用工模式的新转型。

    大港油田发布“生聚理用”5项人才机制,构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序列通道,搭建了专家发挥作用平台。目前,建立了一支以5名首席技术专家、21名技术专家、58名一级工程师为引领,规模适中、层级递进的技术专家队伍,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重组改制 集体企业获新生

    在油田发展建设历史上,形成了一批厂办集体企业,存在着诸多问题。抓住国企改革契机,大港油田大刀阔斧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

    历时两年半时间,大港油田完成了股权重组、法律确权、审计评估、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相关工作,引入国联基金优势资本,共同组建同欣集团。2021年4月30日,同欣集团正式揭牌运营,成为中国石油集团第一批实质运行的集体混改企业。

    大港油田在国企改革中引入混合所有制,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将国有资本的资本优势与非国有资本的灵活市场机制优势合二为一,收到了“1+1>2”的治理效果。

    除重组改制的45家集体企业外,大港油田还有110家不同类型的其他集体企业,存在各种不同问题,给企业清算注销带来了极大困难。为此,大港油田专门成立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推进组,建立“日碰头、日推动,周小结、周点评”机制。通过与地方有关政府部门充分沟通、与相关企业人员充分协调,大港油田全力以赴加快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今年5月底,完成所有剩余企业的关闭注销工作。

    加强党建 把牢方向管大局

    在深化改革工作中,大港油田突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坚决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全力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制订“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双十二”举措。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均由党委会研究决策,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编制、页岩油效益开发方案、提质增效价值创造行动方案、厂办大集体改革等重大生产经营决策方面,有效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

    公司党委矢志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高质量筹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高水平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岗位实践、“百年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印发规范主题党日实施细则,深入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程,为油田发展持久注入红色动能。

    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大港油田党委深化落实改革任务,提升政治巡察高度,细化完善了“四个落实”巡察方案,创新“机关基层联动巡察、同一领域条块结合”的巡察方式,组建3个巡察组圆满完成了三轮20个党组织的常规巡察和2020年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专项督查,震慑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转型升级 构建发展新格局

    大港油田把提质增效和亏损治理作为改革三年行动的重中之重,实施以十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提质增效价值创造行动,加快从生产型向经营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效率型转变,从注重短期业绩向注重长期价值转变。针对亏损企业打响治理攻坚战,公司成立精准帮扶小组,使6家亏损单位走上了逐年减亏、三年扭亏的良性发展轨道。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油田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大港油田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征程。作为中国石油集团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首批试点建设示范单位,大港油田锚定国内一流数智油田建设目标,初步建成了羊三木智能油藏、港西智能井丛场示范模板,井场数字化覆盖率达100%,站场数字化覆盖率达80%以上。数智决策中心建成投运后,实现了油田生产指挥可视化、一体化集成和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域协同决策。

    大港油田把科技创新作为助力油田发展的新引擎,建成中国石油首家、天津市规模最大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了“两站五院十六所两中心”科研创新体系,并先后与15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署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极大地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近两年,大港油田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1项,申报发明专利376件。

    大港油田形成了主营业务突出、辅助业务高效、资源集中共享、管理架构扁平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