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油争气” 高质量端好能源的饭碗 |
|  |
|
□ 田昌炳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着战略支撑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稳油增气,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应依托科技创新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加大效益开发力度 筑牢能源安全底线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要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经济安全底线,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确保“十四五”末原油产量达到且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切实维护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70%以上,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超过40%,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风险。虽然“十四五”末的油气产量目标并没有实质性减少我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但通过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对端稳油气能源的饭碗意义重大。
首先,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不是意味着我国已经不再需要进口油气,而是看我国是否具有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项目建设和工程管理能力、设备的制造能力,以及所涉及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石油企业应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国基本拥有全产业链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勘探开发领域,我国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在深水超深水勘探开发领域,以及天然气水合物这种“未来能源”的开发和试采技术也已取得突破;在新能源领域,我国拥有规模实力最为庞大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配套设备技术和生产能力约占全球的“半壁江山”。这些都说明,我国已牢牢将能源的饭碗端住。
其次,石油企业必须落实好油气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资源基础,保持合理储备水平,增强供应体系的稳定性和弹性。持续推进国际合作,扩大和稳定资源渠道,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更好地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
未来,需求侧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大幅提升石油等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化石能源依赖;供给侧要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以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资源规模化利用,高质量端好能源的饭碗。
进军非常规领域 夯实国内资源基础
要攻关非常规油田效益开发关键技术,提升产建质量水平。首先,致密油/页岩油资源潜力较大,是上产稳产的重要支撑。其次,中高熟致密油页岩油开发存在采收率低、效益差的问题。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准备陆相页岩油革命意义十分重大。
进军“深海、深层”等领域,发现优质资源。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球年度勘探新增储量海域占比平均超过70%,2018年甚至超过90%。大中型油气田深水超深水成为主体。我国深层油气田也有所发现,塔里木油田主攻沙漠腹地超深层油气勘探,埋深接近8000米,成功发现了富满油田。深水、超深水、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未来在此领域油气产量有望持续增长。
一体化、数字化及智能化可建立覆盖整个油田勘探开发阶段的知识数据库和分析决策模型,达到全面感知、自动操控和预测趋势的生产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强信息管理与服务,减少人工干预与主观偏见,在数字化系统中增加智慧经验,从而减少人工重复性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数据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助力低碳转型
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研究预测,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石油需求将在2025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约为7.5亿吨/年,之后将较快下降。预计到2060年,我国石油需求约为2亿~3亿吨。目前,我国原油产量勉强恢复到2亿吨的水平。只有长期维持2亿吨原油产量才能筑牢我国能源安全的底线。
创新驱动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石油企业低碳化、清洁化、高效化转型发展的核心要靠科技创新。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节能和低碳技术,加强油气资源的低碳、高附加值转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率,积极打造低碳甚至是零碳的油气产业链。
如稠油火驱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但同时又排放大量的尾气,如果能很好地利用稠油火驱产生的尾气驱替附近的轻质油藏提高采收率,需加大其化学作用、驱替效率、埋存效果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另外,虽然化石能源是当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占50%以上。但油气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作为驱油介质,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层提高采收率,并在油气藏、油水过渡带、盐水层等封存二氧化碳,可实现驱油与碳埋存双赢。因此大力创新发展CCUS技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是全球气候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能源行业的主要参与者,石油企业一方面要由高碳业务向低碳业务甚至无碳业务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 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国内油气行业的发展,一头连着物质文明建设,一头连着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应本着积极稳健的原则。统筹协调好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与新能源规模化利用“两条腿”走路,逐步探索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做强主业,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当前我国油气消费占比仍偏小,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石油天然气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主力能源,保证国家油气供给安全仍是石油企业的重要任务。
从国内油气资源开发潜力看,陆上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要进一步加大规模化开发;当前我国海洋油气仍处于储量增长高峰前期,勘探开发潜力较大;从全球趋势看,深水、深层也是未来油气储量、产量的增长主体。因此,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仍是重中之重。
发力新能源助推石油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促进企业转型。如具有丰富风、光和土地资源的油气田,应加强光热转换技术在油气田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地热资源的油气田需发展中高温地热水在油田联合站、计量站和转油站工业化利用配套技术;各油田公司可发展基于地下氧化生热的尾矿制氢技术产生高效清洁的氢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需要同时配套高效储能技术,包括蓄能技术、储氢技术、储热技术等。
国际合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彰显中国智慧。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石油企业要积极参与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多边能源合作,着力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
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我国能源安全。近年来,我国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相继建成了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为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