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红葱书记”洪瑞祥




分拣红葱。

    □ 文苑瑾

    ——记宁夏销售扶贫干部、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套塘村第一书记

    “去年冬天气温高,地里过冬的红葱长势不错,今年抢先上市能有个好收成!”一位肤色黝黑,穿着朴素的西北汉子从地里拔出一把红葱,像望着自己儿子一般喜笑颜开。看到这一幕,谁能想到眼前这位面带沧桑的汉子年仅29岁,他就是宁夏销售派往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套塘村的第一书记——洪瑞祥。

    “我不是一时冲动”

    洪瑞祥出生于1993年,201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宁夏销售吴忠分公司工作,由于踏实肯干、表现优异,很快成为一名加油站班组长。

    2019年,国家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作为中央企业,宁夏销售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毅然承担起自治区多个贫困村的定点扶贫任务,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套塘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村地处宁夏最为贫瘠的“西海固”地区,山峦纵横、气候恶劣、降雨稀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村户籍人口虽有2599人,但“空心化”明显,常住人口只有253人,几乎全是老弱病幼,人均年收入仅有3000元,耕地撂荒情况极为严重。

    因套塘村的条件过于艰苦,吴忠分公司在驻村干部人选的问题上进行了慎重考虑,这位驻村干部必须能沉得下身子、吃得了苦,还得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理想对象是一位拥有丰富社会阅历、没有过多家庭负担的中年机关干部,可用人选并不多。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时年26岁的洪瑞祥主动提交了申请书。

    由于洪瑞祥太年轻,结婚不到一年,又毛遂自荐,吴忠分公司内部有许多不同意见,认为他阅历尚浅,只不过是一时冲动。但是,领导数次找他谈心,他都坚持己见。最终经过认真讨论,吴忠分公司决定尊重他的个人意见,派他担任套塘村第一书记。

    宣布任命的第二天,洪瑞祥就收拾好行李,乘车前往远离城市喧嚣的大山深处赴任。这位宁夏销售史上最年轻的扶贫干部正式开启了他人生中新的一页。

    “扶贫还得先扶志”

    就任不久的洪瑞祥便在贫困户家中上了难忘的一“课”。

    他带领村干部到最贫困的23户人家上门调查,起初两户还算顺利,第三户人家听说是新任的第一书记来访,年过六旬的户主二话不说,抄起一柄锄头就向洪瑞祥砸来,幸亏闪躲及时没有受伤。户主破口大骂:“想让老子退低保,门都没有,再来就打死你!”

    碰了“硬钉子”的洪瑞祥回到村委会,72岁的老村干部劝他:“你一个小娃娃不在城里享福,来农村受这罪干啥?”洪瑞祥表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来了就一定要留下。”同时感慨道,“思想不脱贫,经济上不可能脱贫啊!”

    套塘村因为地理气候原因长期贫困,不少村民滋生出比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宁肯等政府发扶贫款和低保救济,也不愿自己劳动。不少村民把扶贫工作和取消低保、取消政府救济混为一谈,完全不配合。有的贫困户家中壮劳力也不搞生产,只靠救济金过日子。洪瑞祥组织村干部们集中学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要求给老百姓讲的东西自己必须先弄懂学透,同时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能粗暴简单。这一切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对扶贫工作不再抵触。洪瑞祥制定了“三步走”思想工作目标:即让老百姓对扶贫工作先是不骂,后是接受,最后支持。

    洪瑞祥带头啃“硬骨头”,再一次独自去了对他挥锄相向的贫困户家中。面对户主的谩骂质疑,洪瑞祥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坚持交流,经过先后6次走访后,这户人家最终愿意坐下来谈一谈。

    通过月均15次的不断上门走访,洪瑞祥基本摸清了套塘村每一户人家的情况,也多次在村民大会上表达了自己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村民们逐渐认清了这个“娃娃书记”不是来做做样子的,而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干点实事。有的村民开始问洪瑞祥:“说是要带我们脱贫,可怎么脱贫呢?”

    怎么脱贫,这个问题留在了洪瑞祥的心坎上。

    “老天爷给的礼物”

    套塘村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条件,地处深山、干旱少雨、地下无水,也无法修建水利工程,全村17205亩耕地均为旱地。就连自来水也是2018年才接通,如果用自来水灌溉,花费远非农民可以承受。常年来,套塘村的村民以种植小麦为生,平均亩产只有不到300斤,不足国内小麦主产区亩产的三分之一,一旦遇到干旱年份,经常颗粒无收。

    洪瑞祥在入户过程中发现,部分村民还会种植一些红葱补贴家用,这些村民的人均年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但因为没有科学指导、销路不畅等问题,红葱产业并没有太大发展。

    红葱,是西北地区优势葱类作物。相比常见的大葱,红葱更为耐寒、耐旱,可露地越冬,仅凭少量雨水便可生长。由于红葱味道浓郁,尤其适合烹饪牛羊肉,在西北地区广受欢迎,售价远超普通大葱。

    带着这个发现,洪瑞祥上网认真查阅了大量资料,再通过与村民交流,得出一个结论:套塘村非常适合红葱种植产业!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洪瑞祥请求上级乡政府派来农业科技人员驻村调研,调研结果令洪瑞祥喜笑颜开,所有科学结论都证明,无论是水土条件还是气候条件,套塘村都具备发展红葱种植产业的条件。

    怎么脱贫,洪瑞祥心中有了答案。

    “一路向前不回头”

    为了鼓励村民种植红葱,洪瑞祥请农科专家指导现有红葱种植户科学种植,并申请吴忠分公司出资13万元购买挖葱机和拖拉机,不断扩大红葱种植规模,还帮销上万元的红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销路问题。套塘村红葱种植户当年人均收入全部超过5000元实现脱贫,还涌现了好几位“土专家”“葱博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多村民都跟着洪瑞祥一起种红葱。套塘村红葱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不足3000亩发展到2022年初超过6000亩,亩均收入从不足1500元上升到3500元。洪瑞祥还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帮助村里建起一座300平米红葱储藏窖和一台大吨位红葱地磅,通过反季销售红葱进一步增加收益。吴忠分公司在辖区内多座加油站设置红葱代销点,通过中国石油品牌优势和网络优势扩大套塘村红葱知名度。如今,套塘村的红葱已经远销宁夏所有城市,并能辐射到周边甘肃省市场。

    通过规模化种植红葱,套塘村村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但洪瑞祥仍不满足,他邀请农科专家再次给村民培训肉羊养殖技术和杂粮种植技术。有了红葱推广的成功经验,村民们对洪瑞祥非常信赖,新产业很快就有了起色,2022年初,套塘村已实现人均饲养肉羊40只以上,苦荞等杂粮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以红葱为主导,养殖和杂粮种植为辅助的“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贫困村”的名号已成为历史。随着红葱产业协会和合作社的成立,原先迫于生计外出打工的很多青壮年都回村从事农业生产,妇女几乎全部留村工作,每人每天150元左右的收入比外出务工所得更高。

    “我还要继续干下去”

    套塘村成功脱贫,洪瑞祥与村民们一同享受喜悦。但他也知道,脱贫并不意味着任务彻底完成,乡村振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2019年,套塘村“两委”班子隆重召开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移风易俗表彰大会,洪瑞祥亲手向“脱贫光荣户”“移风易俗光荣户”“种养殖致富带头人”等57名先进典型颁发了奖状,进一步破陋扬新,树新风,转民风,树牢穷而有志观念,激发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村委会还开展“六个先锋”示范引领行动,明确培育选树勤劳致富、美丽庭院、睦邻和谐、崇文重教、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六类“先锋示范户”。通过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套塘村村民不仅收入明显增长,精神面貌也有了较大改观,村庄风气焕然一新。

    村里有大病患者的23户人家是洪瑞祥的重点关注对象。为确保没有一户村民因病返贫,洪瑞祥经常奔波在前往田老庄乡和同心县的路上,为大病患者协调民政帮扶和大病救助事宜。通过对村集体6000余亩土地进行租赁经营、出租红葱种植机械等办法增加村集体收入,使村集体有能力帮扶出现暂时性困难的村民,结余资金还可用于年终分红,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洪瑞祥因为工作出色,被田老庄乡政府任命为挂职副乡长。这位年仅29岁却已有3年基层扶贫经历的第一书记,被套塘村村民亲切的称呼为“红葱书记”。村民们言谈之间满是赞许。“只要这片土地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对洪瑞祥来说,乡村的天地无比广阔,以一个石油人的身份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他无比自豪。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