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 李昀霏 石洪宇 霍丽君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

    6月美联储大幅加息75个基点,引发各国“跟风”加息,经济衰退担忧持续笼罩市场,利空油价。7月5日,布伦特期货单日下跌10.73美元/桶(-9.45%),WTI期货单日下跌8.93美元/桶(-8.24%),跌幅均创3月10日以来最高。7月6日,布伦特和WTI继续下跌2.08美元/桶(-2.02%)和0.97美元/桶(-0.97%),至100.69美元/桶和98.53美元/桶,均为4月12日以来最低。随后,市场担忧情绪缓解,关注焦点重回,国际油价有所反弹。

    当前世界石油市场风云变幻,多空因素交织发力,油价回调风险增大,但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趋紧、地缘政治事件多发的基本形态没有发生逆转,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将在较高价位上宽幅震荡。

    金融侧

    美联储强势加息拖累全球经济减速,推升全球金融风险

    美联储强势加息引领全球货币政策快速转向,各国经济均面临利率抬升、经济放缓压力。6月15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1.5%~1.75%,为1994年11月以来最高加息幅度。同时,鲍威尔表示,7月议息会将在“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之间做出选择。7月5日,美元指数升至106.535,再创20年新高。美联储强势加息引发资本快速回流美国,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总体跟进。截至目前,英国央行连续第五次加息25基点;瑞士央行7年来首次加息50基点;巴西央行连续第11次加息50个基点;欧央行即将进行11年来首次加息25基点;澳大利亚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50个基点。中东国家中,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分别加息25~75个基点不等。

    美联储强势加息加大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意大利和德国国债收益率重新走阔,加之欧洲饱受能源供应不足及高通胀预期的困扰,机构做空动力较强。7月5日,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近20年低点,欧洲股市普遍下跌。此外,新兴经济体中资本市场开放度较高、美元债务较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承受巨大风险,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南美、中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目前,斯里兰卡已发生严重债务危机。

    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今年以来,机构不断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欧洲评级机构、IMF、摩根大通相对乐观,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仍能维持3.5%以上增速;联合国、OECD、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瑞银集团预计全球经济增长3.1%左右;世界银行、富国集团预计全球经济增长2.7%~2.9%,机构预测均值为3.2%。综合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2.9%,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美国一季度GDP萎缩,年化季率终值下降1.6%,标普500指数或为50多年来最糟糕的上半年表现,投资者担心美联储鹰派立场和通胀飙升等因素将造成经济萎缩。此外,6月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均降至近两年低点、消费者信心均显著下降,给油价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

    供需基本面

    世界石油市场维持偏紧状态,但不确定因素增加

    高油价、经济走弱、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对需求抑制作用与日俱增。EIA数据显示,作为美国石油需求旺季的6月,其需求未达2000万桶/日,仅为2015~2019年同期均值的98%。其中,汽油需求为893万桶/日,仅为2015~2019年5年同期均值的93%。中国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进一步引发市场对需求的担忧。

    新冠肺炎疫情变种不断升级,重燃封锁重启忧虑。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株正在全球肆虐,又出现了新变种BA.2.75。研究显示,BA.2.75变种由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拥有众多“不寻常”突变,或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且传染速度较快,印度、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已出现病例,专家担忧该变种可能在全球掀起新的疫情高峰。

    “欧佩克+”减产协议即将到期、欧佩克秘书长过世,后续政策充满变数。在6月30日的产量政策会议上,“欧佩克+”决定8月维持上期决定的64.8万桶/日增产步伐,但未就9月政策进行讨论。当地时间7月5日晚间,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离世。新秘书长海萨姆·阿尔盖斯为科威特资深石油官员,因其对“欧佩克+”增产立场不明,叠加拜登将于7月13~16日开启中东之行,全球石油供应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多重因素共同扰动,“欧佩克+”短期难有实质性增产。由于“欧佩克+”面临闲置产能有限、西方制裁不断、内部政局动荡等诸多困难及风险因素,其原油产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实质性增加。剩余产能方面,根据IEA数据,5月“欧佩克+”剩余产能为445万桶/日(不含伊朗、俄罗斯),仅沙特和阿联酋具有较大增产能力。根据EIA近期发布报告,5月全球剩余原油产能为328万桶/日,不及2021年平均水平的一半,相比1970~2021年平均水平低116万桶/日。若沙特等国增产导致剩余产能进一步下降,石油供应弹性降至极低水平将导致油价供应风险溢价上升。

    伊核谈判前景为供应侧增添变量。作为重要增产潜力国,5月伊朗原油产量为255万桶/日,剩余产能为125万桶/日。6月28日,伊核谈判在卡塔尔重启,表明双方均有达成协议的意愿,但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7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对伊朗未能作出积极回应感到失望,伊朗提出超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范围的要求表明其缺乏严肃性,目前没有与伊朗举行新一轮会谈的时间表。

    世界石油市场基本面维持偏紧状态。基准情景下,若俄罗斯石油供应随欧盟禁运渐进下降、伊朗原油年内不会重返国际市场、委内瑞拉供应小幅增长, “欧佩克+”完全退出减产后沙特等国不进一步增产,那么下半年世界石油市场将小幅产大于需,全球石油库存有所提高。考虑美国联合IEA盟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下半年OECD商业石油库存将有所回升,但截至年底仍将低于5年均值水平。总体看,在全球石油库存低位背景下,美国和西方制裁导致的俄油减量加剧市场基本面压力,仍将给油价带来基本面支撑。

    地缘政治

    G7提议落地将导致俄“极限反扑”

    6月28日,七国集团(G7)宣布,他们正在考虑对来自俄罗斯的石油价格设定上限,以削减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同时,保证全球原油市场供应不会减少,并压低油价。G7成员国将会依据以上要求,对任何参与高于上限价格进行俄罗斯石油交易活动的单位展开严厉制裁,以确保措施有效。7月6日晚,有消息称美国及其盟国已讨论将俄罗斯石油价格限制在40~60美元/桶的措施。对此,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警告称,如果G7对俄油实施限价,只会进一步推高原油价格。分析认为,如果西方对俄极限施压,通过压减其石油出口收入来对俄进行经济打击,俄罗斯大概率采取报复性措施,最直接的手段便是减少甚至中断石油出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G7对俄实施石油限价,俄罗斯也可能对欧洲开展“断气”报复。欧洲通常会在每年夏季增加天然气库存,为冬季需求做好准备,而目前俄罗斯为了应对西方制裁,已经主动减少了对欧天然气供应。如果俄罗斯关闭输欧天然气管道,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在冬季取暖季引发新一轮欧洲能源危机。

    机构预测

    多数机构仍看好油价

    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表示,即使衰退也不可能令油价跌破每桶80~90美元。石油市场已经消化了全球经济轻微衰退的潜在影响,即使经济衰退,油价也不太可能跌破每桶80~90美元。多年来,供应方面的投资不足以及生产商对劳动力和设备成本上涨的担忧可能会使市场保持供应紧张。如果俄罗斯将日产量削减500万桶,“鉴于市场的紧张状况,油价可能达到380美元,甚至可冲到400美元。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Jeffrey Currie认为,金融市场正设法消化经济衰退风险。原油实物/现货市场(供需关系)的紧俏程度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库存普遍偏低。高盛的布伦特原油价格目标位为140美元/桶。

    花旗作为极少数看空油价的机构表示,在所有衰退情境中,油价会下跌到“边际成本”。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欧佩克的干预和短周期石油投资减少,年底油价可能跌至65美元/桶,到2023年底将降至45美元/桶。

    综合判断

    总体看,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从宏观和金融层面给油价带来的压力愈发凸显。7月5~6日油价连续深度下跌,反映了市场恐慌情绪的集中爆发。不排除短期内在其他利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际油价可能出现进一步惯性下跌,但鉴于石油市场基本面的偏紧状态并未改变,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不认为油价已迎来下行拐点。

    基准情景下,预计短期内国际油价将维持高位宽幅震荡走势,但运行中枢下移;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保持高位,回调风险加大,全年布伦特均价仍保持在100美元/桶以上。另外,若沙特引领“欧佩克+”大幅增产、伊朗原油重返国际市场、美联储强势加息引发系统性风险,国际油价将显著回调;如果美西方与俄罗斯对峙进一步升级,导致俄油供应大幅减少,国际油价可能再创新高。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