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精益管理带来“质效双增”



    □ 冯作文

    ——兰州石化深化主题教育推进提质增效工作透视

    今年1~5月,兰州石化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6.06亿元,上市业务和未上市业务均实现盈利。尤其是上市业务,累计利润排名炼化板块第三,比上年同期上升4位。

    “质效双增”的背后固然有市场变化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兰州石化深入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引导干部员工转变观念,向精益管理要效益,以创新思维和革命性举措推进提质增效工作,让老企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压实责任 优化生产“掘金”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多地反弹,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兰州石化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公司组织广大干部员工结合企业现状,分析讨论,明确了围绕“质效双增”和“价值创造”两条主线,实施资源质量、资产质量、运营质量、营销质量、服务质量“五提质”和创新增效、降本增效、治亏增效、管理增效、风控增效“五增效”为核心的10大类101项措施,力争实现增效5.49亿元的目标。

    兰州石化压实责任,层层分解指标,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在炼油系统优化中,公司组织人力紧盯高性价比原油资源,积极争取高性价比原油配置计划,在原油及成品油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实施“增油控化”,全力组织成品油增产及发运,降低半成品库存,重点优化汽油调合方案,增产高标号汽油。

    炼油装置区技术和操作人员合理调整两套常减压、300万柴油加氢装置油品馏程切割温度,减产石脑油、航煤,增产柴油组分,保持连续重整装置满负荷生产,增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优化调整两套重催装置掺炼比及一二次加工装置负荷,使两套重催装置连续并行,实现了增产增效目标。

    在化工系统生产组织中,兰州石化组织乙苯装置停工开展脱瓶颈改造,炼油系统的苯由苯乙烯装置加工,以此置换545苯出厂,利用纯苯价格上涨的市场机遇增产增效。为了充分发挥“两地三厂”乙烯生产优势,兰州石化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及春节期间甘肃、陕西地区降雪天气影响,组织车辆运输,全力拉运优质乙烯原料资源,降低兰州两套乙烯装置生产成本。同时,进一步推进大乙烯拔头油单储单裂试验,“双烯”收率同比增加0.2个百分比。公司全力落实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转产RP260、20万吨/年高压聚乙烯装置转产2426H、榆林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转产23050等牌号切换工作,增加了可观的效益。特别是榆林乙烯装置保持了高负荷运行,兰州本地两套乙烯装置控制产量,实现了整体效益最大化。

    为了提升加热炉热效率,兰州石化强化加热炉节能监测,深入分析加热炉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优化加热炉操作,将空气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出现不完全燃烧和空气预热器泄漏、堵塞等不良现象,提升加热炉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1至6月,公司加热炉热效率达93.08%,同比提升0.95个百分比。

    全员发力 精准控本降费

    一切成本皆可降、节约就是增效;紧盯物耗、能耗、损耗“三降”和收率、优质品率、合格率“三升”,降低燃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在主题教育中,这些观念引发了兰州石化干部员工的共鸣,落实到提质增效的具体实践中。

    “1~3月我们通过落实停用3号6000空分装置和电厂供低压蒸汽等降本措施,节省电量4869.35千瓦时,节约乙烯循环水1300吨,外购电厂蒸汽较同期减少4.4万吨,可增效600余万元。”兰州石化生产技术处能源管理主管宋振华算着实施降成本举措后获得的“红利”。

    兰州石化深入优化氮气运行系统,将3号6000空分装置进行停用,由8000制氮和4号6000空分两套装置保供全公司氮气使用;同时在两套制氮装置运行期间,完成全密度聚乙烯脱CO精制床低流量再生操作试验,为今后两套制氮装置运行期间氮气平衡提供操作数据支撑。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套制氮装置运行期间异常应急保供能力,公司计划在炼油区增加液氮储存及蒸发设施,并增配炼化氮气互供管线,以此促进氮气高效利用,降低用氮成本。

    为了高效利用蒸汽,兰州石化对炼油区蒸汽运行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天气气温变化,对炼油区蒸汽运行进行优化。各单位调减蒸汽用量,两套重催装置和动力厂锅炉多产蒸汽,于3月21日炼油区停接电厂低压蒸汽,有效降低外接蒸汽成本。

    兰州石化强化定额管理、过程管控,降低“三剂”单耗,以近3年“三剂”消耗数据为基准,制定“三剂”的具体定额指标,引导生产单位按照定额控制装置“三剂”消耗,将三剂消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6月,兰州石化300余种工艺、环保和防腐“三剂”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三剂”单耗实现了同比下降。

    精益管理 管出更大效益

    “坚持向从严管理要效益、向精细管理要大效益、向精益管理要更大效益,以创新思维和革命性举措推进提质增效工作,实现质效双增、争创一流目标。”这是兰州石化全体干部员工在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共识。

    兰州石化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把传统管理经验与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强化各项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在通用料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产品销售人员积极上推专用料价格,每吨薄膜料、拉丝、管材料分别上推100元,每吨中空、注塑料上推200元,合计增效679万元。

    兰州石化组织相关单位对异十二烷处理方式及定价测算进行论证和评估,将原来按照危废免费处置的异十二烷提供给下游产业企业,改变拉运方式,每吨异十二烷出厂减少了280元废桶处理费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等多因素影响,1~3月,丙烯酸及丁酯市场下游需求不稳定,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兰州石化市场营销部加强与客户沟通,紧盯市场变化,以低库存下的产销平衡为原则,适时推价挺价销售,丙烯酸销量达到9316吨、丁酯销量为19357吨,实现增效215万元。

    年初至今,石油焦市场出现可喜变化,尤其是春节过后市场需求走旺,价格持续上扬。兰州石化优化生产延迟装置检修,加强与客户的信息沟通,克服疫情对石油焦公路运输的影响,适时调整销售计划,利用公司在西北地区的优势适时挺价销售。年初至今,兰州石化石油焦销量同比实现增收。

    兰州石化降低共享托盘租赁费用降本增效,通过拓展托盘客户,降低托盘租赁费用,共享托盘租赁费用招标价较去年每块降低15元,同时合理安排共享托盘进出流程,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超期费用。

    春风又绿黄河岸,无限风光在眼前。主题教育活动释放出强劲动能,激发着广大员工推进质效双增和价值创造工作的激情,让兰州石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立足新发展阶段,兰州石化奋力向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目标迈进。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