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端谁掀科技潮 院士专家点迷津 |
|  |

|
□ 杨青 陈新彬 张绍波
——中国石油集团专业技术大讲堂写真
12万人次聆听、2万条评论,1个月来,2022年“集团公司专业技术大讲堂”线上直播课程引爆各个油田。院士、专家分别从工程科技创新、水力压裂技术、元宇宙科技及中国页岩气开发等方面,为油田广大干部员工做了4期报告,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报告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赢得好评如潮,课程直播间互动留言区最多的感言是“思想盛宴、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收获满满……”,点赞报告内容契合油田生产实际需求,真正帮助油田科技人员解疑释惑。
“集团公司专业技术大讲堂”是中国石油集团人力资源部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企行动方案》的创新举措,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远程培训学院共同推出的技术普惠人才培养计划,也是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石油集团A类培训项目。自2021年首次启动以来,受到油田科技人员的欢迎,平均每场观众达4万多人,大讲堂已经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员工培训的新阵地。
科技创新是油田开发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关键
4月27日,“集团公司专业技术大讲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王欣,通过线上直播,为中国石油所属油气田的广大干部员工作了《关于工程科技创新的哲学思考》《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他们认为科技创新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从不同的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苏义脑院士是我国井下控制工程领域的奠基人。他创造性地把工程控制论和航天制导技术引入钻井工程,开创了井下控制工程新领域,并作了开拓性的基础研究,在钻井力学、轨道控制、井下控制工程等领域创建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体系,主持研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CGDS地质导向钻井系统,为推动我国钻井技术进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义脑院士在报告中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哲学思考对工程科技创新的指导意义。在讲到“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时,他强调了人类需要加强和突破创新认识。在谈到“不满足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时,他指出进步的起点在于追求,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就是对现状的否定,实现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何在?简言之就是“不满足”。可以说,一切创新都是从不满足开始的。目前,国家强调“市场需求,创新驱动”,也是对这一规律的一种表述,因为需求本身就是不满足现状。
主要从事储层改造理论、技术研究与现场工程实践的首席技术专家王欣与苏义脑院士的观点不谋而合。她在报告中认为,储层改造往往是在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中寻求最佳方案。报告中,她结合当前非常规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战略接接替领域的实际,从需求的角度阐述了水力压裂技术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她指出,从单井压裂到整体压裂,从开发压裂到体积改造再到体积压裂2.0,我国储层改造技术已从机械照搬逐步转变为适应本土需求的科技创新,推动了我国非常规储层改造指标创新高,各项施工指标包括改造段长、页岩气最大压裂井深、最高施工温度、施工压力、立体开发平台数均达到与国际水平持平或国内领先水平。工程技术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施工成本的降低和施工效率的提高,符合集团公司降本增效的理念。
科技创新是元宇宙项目和页岩气高效开发的最大推手
5月26日,“集团公司专业技术大讲堂”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蔡维德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部署首席技术专家李熙喆做客直播间。他们分别以《元宇宙的科技及产业布局》和《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为题,阐述了科技创新对元宇宙项目和页岩气开发的贡献。
蔡维德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区块链系统工程、数字货币、新型监管科技、合规智能合约、服务计算、软件工程、云计算、软件测试、网络协议、群智等。蔡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元宇宙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蔡教授认为,元宇宙并非概念炒作,而是下一代互联网新形态。他从元宇宙经济、元宇宙商业、元宇宙科技及元宇宙竞争4个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元宇宙的科技是多元的,其发展需要大量科技加持,例如物联网、区块链、NFR、交互、电子游戏、人工智能以及自带监管系统的互链网。同时,科技发展是元宇宙项目的最大推手,将带动世界数字经济前进。蔡教授还指出,中国需要发展富含中华文化特色的华夏元宇宙。我们正经历一次新型也是数字化的“文艺复兴”。同时,蔡教授强调,元宇宙不是法外之地,华夏元宇宙更是需发展治理科技。
首席技术专家李熙喆多年来一直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负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以及油气田横向项目等40余项,在低渗致密气、超深层大气田和页岩气等开发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实践经验和科研管理经验。他在《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是页岩气高效开发的最大推手的观点。针对我国页岩气发展现状,李熙喆介绍,我国页岩气资源基础雄厚,勘探潜力巨大,海相页岩气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2021年产量达230亿立方米,且在部分新层系、新领域显现出好的苗头。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难度远超北美,仍处于勘探初期。他从源储一体、强非均质性、超低渗3个方面剖析页岩气的典型特征。他总结了页岩气富集高产规律:优越深水滞留环境控储、优质储量动用程度控产、优化地下流体场控产。对于四川盆地筇竹寺组、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等新区新层系所取得好苗头,李熙喆指出应进一步加强系统评价,开拓勘探新领域。
李熙喆认为,我国页岩气效益开发面临长期稳产难、深层页岩气规模上产难、单井成本控制难3个方面的挑战。他提出4项具体应对策略:以优质储量发现、规模效益建产为驱力,扎实推进精细勘探评价;持续开展工程和开发技术政策实验,推进提产、降本、增效;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有效降低单井成本;加快页岩气上产节奏,争取更多页岩气补贴配额。
科技创新再次唱响油田勘探开发主旋律
“2021年‘专业技术大讲堂’开播以来相继邀请了贾承造院士、刘合院士及油气行业知名专家等行业大咖进行专题授课,受到总部机关、油气田企业、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的热烈欢迎,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员工培训新阵地。”勘探院技术培训中心职工培训室主任陈新彬介绍,“通过承办专业技术大讲堂,勘探开发研究院精准梳理上游重点业务技术人员共性培训需求,在多场景融合在线培训新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广大基层一线员工与两院院士、行业知名专家间的沟通互动。”
2022年举办的4场报告,中国石油各个油田已有12万多名干部员工聆听,并在互动留言区留下2万多条感言。他们写道:“赞!苏院士讲的通俗易懂,为技术人员做好创新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方法。”“饱含智慧,从更高的哲学层面指导了科技创新。”“了解了国内油田压裂和国际水准存在的差距。”“在新疆荣幸听到老师讲授,感受很nice!”“在大山里的沟峁上看着老师讲课,感觉页岩油气就在我脚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吉林油田公司在不能集中收看的情况下,安排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脱产在家收看直播。高端前沿的技术专题及院士专家的精彩授课,让他们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参培范围涵盖了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及所属科研单位、采油采气、工程技术单位技术院长、总师、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参培达4200人次,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培覆盖面达 90%。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大讲堂培训,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担当意识,提升了工作质量。吉林油田将借助集团公司技术大讲堂的平台和资源,把大讲堂延伸到基层,有针对性解决制约吉林油田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推动吉林油田实现稳定松南、快上川南、加快发展新能源“三分天下”战略布局提供智力支撑。
据了解,2022年,“专业技术大讲堂”将继续在广泛征集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传统油气领域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创新需求,组织开展工程技术创新、油气行业发展趋势、勘探开发领域热点难点、“双碳”“三新”等课题进行10期相关专题讲座,继续进行勘探院培训数字化转型和学习生态体系建设有益尝试,实现培训成本低投入和培训效益高产出的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