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大庆石化加大聚乙烯新产品攻关力度提质增效。 杨志明 摄

    □ 谢文艳

    ——大庆石化抓住“窗口期”攻坚克难深化企业改革纪实

    5月30日,记者获悉,大庆五龙实业有限公司首个化工产业链项目——大庆汉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7.5万吨/年新材料产业链项目,完成了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奠基开工工作,成为大庆石化深化改革创新的新亮点。

    大庆石化不断加大对经营性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助力改制企业增强内生“造血”功能,一方面为五龙实业提供原料、土地、公辅、人才等要素支持,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协调,积极加快新项目引进落地。

    按照国资委、中国石油集团工作要求,大庆石化扎实推进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转观念、强攻坚、激活力,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牢固树立“改则生,不改则亡”意识,不断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改革措施稳准落地。

    加强顶层设计

    大庆石化编制的《大庆石化公司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共分为6个部分、20个方面、45条改革措施,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与路线图。成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专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尤其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公司每月听取专项汇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建立月度督导机制,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

    坚持“养人不养亏损企业”原则,树立“奖金是挣出来的”理念,大庆石化制订“一企一策”方案,建立以“两利三率”为主要内容的业绩指标体系,对于外部市场低于50%的业务坚决逐步退出,对于市场成长性强的业务,以奖金激励为主,将薪酬收入、干部考核与治亏效果刚性挂钩,重奖创效骨干,降低亏损管理团队的薪酬收入,在9家经营性企业中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健全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有机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

    行之有效的措施,带来的是上下联动、专业协同的管理合力,形成了干部员工理解拥护投身改革的氛围,企业发展动能进一步激活。

    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

    确定形成了“搭建资产管理平台、无偿移交股权”的改革方式,改制成立区属国有企业持股51%、公司未上市母公司持股49%的有限责任公司,厂办大集体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完成大庆石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清理注销,提前完成中国石油集团“两非”剥离工作任务。

    有序推进专业化重组、同质化整合。完成维修、电气、仪表和物资仓储、食堂餐饮、公务车辆等业务专业化重组、同质化整合,实施车间级核算和办事业务集中管理等扁平化措施,“三修”资源和人员优势充分发挥。

    拓宽地企合作、转岗盘活等人员安置“六条渠道”,向地方政府输送工作人员560人。

    持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向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和苦脏险累岗位倾斜,三级单位按业绩贡献分配奖金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大庆石化把亏损治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未上市业务“依附式”经营方式,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对于规模小、人员结构复杂的业务,以机构改革为突破口,2021年,机械厂、信息技术中心和检测业务分别实现盈利,创近十年来最佳业绩。2020年3月,经营性企业当月盈利353万元,其中机械厂当月盈利686万元。

    深化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

    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以及医疗机构、“三供一业”业务的资产和管理职能分离移交,其中供电、燃气、物业已完成维修改造,供热、供水移交后的维修改造由接收单位组织实施。

    以“大优化、整体优化”为方向,大庆石化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和亏损企业治理力度,研究制订了《2022年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明确盈利能力、发展质量、亏损治理、节能降耗等7个方向增效目标,统筹开展“全员、全要素、全产业链”成本核算,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成本管控积极性。一季度,大庆石化实现量效双增,20种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年计划进度,13种好于2021年同期,原油加工量、化工轻油、炼油丙烯等8项创历史最好水平。乙烯收率(E3)、燃料气+损失率、乙烯能耗(E3)等14项指标创历史最佳。截至5月底,全年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