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准噶尔盆地的“吐哈快递”

应急抢险中心通勤保障部员工积极配合油田项目开发。

    □ 张斌 王晓华 丁皓

    4月7日,吐哈油田应急抢险中心通勤保障部收到吐哈油田准东项目部送来的“服务优质 保障有力”锦旗。这是对应急抢险中心3年多来积极配合油田准东项目开发,全力助推油田上产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2019年3月以来,应急抢险中心每天有5辆车穿梭在准东和鄯善千里油区,被称为“吐哈快递”。油田开发上产到哪里,通勤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并在那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5名驾驶员1000多天

    安全行驶70余万公里

    4月13日一早,应急抢险中心通勤保障部负责人余洋正组织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经验分享。余洋说:“作为关系到油田生产建设和员工群众安全出行的通勤业务,几十辆通勤车穿行于油田的各个角落,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3年来,该中心5辆车每天穿梭在准东区域和油田之间,驾驶员们紧握方向盘,镇守方寸之地,他们专注的身影,是油田夺油上产途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为确保准东区域通勤服务安全、快捷,该中心制订通勤车辆保障规范,以安全、正点、优质、高效为原则,通过日常培训演练固化各环节工作规范,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强化通勤服务安全管理,逐级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制订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安全环保履职考评达到100%。

    该中心严把通勤服务资质审核、人员思想、关心关爱三道安全关,建立《驾驶员动态分析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逐一绘制出100多条通勤线路的风险隐患和分段限速值,筑牢了通勤安全屏障,为吐哈油田广大员工创造了安全的出行环境。在3年时间里,该中心驾驶员在准东区域安全行驶了70余万公里。

    握紧方向盘

    乘客是他们的“全世界”

    吉木萨尔位于天山脚下,冬天气温经常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道路时常结冰,低温环境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挑战。

    “每次出车都要平安把所有人送到目的地,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等着他们回家。”这是今年56岁的驾驶员、汽车技师李勇常说的一句话。

    为了开安全车,李勇和大家付出了很多努力。一有时间,李勇就和大家翻看交通法规方面的书籍,收集各类交通事故案例,对照自身驾车习惯不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多年来,他们对车辆勤保养、勤检查、勤维修,做到小病不过时,大病不过夜。

    李勇有个习惯,只要握住方向盘,就会立即全神贯注,心无杂念。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雪后的路面很滑。李勇驾车行至一个路口时,发现一名骑自行车的人由东向西从路口出来。该路口是个角度大的斜坡,他立即减速收油,将右脚放到刹车踏板上。骑车人骑行的速度很快,加上路滑,自行车直直地冲到了行车道上,摔倒在他的车前,这一幕让全车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车上乘客说:“好在李师傅提前预判,采取紧急制动,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24小时待命

    他们是戈壁荒漠的夜归人

    已近凌晨2时,热闹的城市已经沉睡,中心驾驶员王小平还没有回到驻地。

    那天,王小平一早去执行配合井下现场压裂任务,原定的是当天去当天回,可由于工程有变,需要在井场上至少待10天。队长对王小平说:“王师傅,要不您先回去吧,看情况我们可能至少要在这里奋战10多天,到时候您再来接我们!”王小平知道,井打到哪里,通勤车就应该服务到哪里。于是,他留在了井场上,和队员们一待就是15天,帮助井队工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已不是王小平第一次陪着工人们坚守在井场,像这种井队需要加班无法按时回驻地的情况,对为井队服务多年的王小平和同事们来说,已经是常事了,他们的车上常年准备着被褥、工具等驻井用品。有时半夜熟睡中,他们会接到应急抢修现场的出车电话,有时他们陪同抢修人员整夜奋战在作业现场……他们都毫无怨言。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