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动真格”到“见真绩” |
|  |
 员工在新型采油管理区录取资料。
|
□ 刘晓娣
——吉林油田改革三年行动高效推进综述
截至4月末,吉林油田共完成改革任务80项,完成率100%。这是改革三年行动“动真格”后见到的“真绩”。
改革三年行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重要论述的战略举措,是落实中国石油集团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更是完成扭亏脱困、实现转型升级战略任务的重要保障。改革三年行动启动后,吉林油田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咬定目标不放松,聚焦重点不发散,一仗接着一仗打,一步紧跟一步行,蹄疾步稳,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改革新气象。2021年度,吉林油田油气总产量超计划运行,并实现连续4年超产增产,经营业绩指标全面向好。
改思想:谋篇布局激活力
思想有多远,步子就能迈多远。一年多来,吉林油田进一步解放全员思想,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激出改革全盘新活力。
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聚合力。科学制定《吉林油田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6大方面、22个重点领域、80项改革任务并层层动员和发动,确保全员知晓,全员行动。为确保方案落到实处,吉林油田以“一张清单、一次解读、一套机制、一个通报”的“四个一”模式对改革推进情况进行督战和调度。
明确奖惩,人事改革激活力。吉林油田从“人”这个最关键因素入手,最大限度调动全员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全方位开展干部双向多维度考核,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构建注重基层、崇尚实践导向,拓宽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绿色通道,实施“百人计划”强化后备干部选拔管理,85后、90后后备干部占比分别达到41.4%、14.1%。深化工编挂钩、工效挂钩,倒逼基层单位凭业绩效益挣奖金,大大提升了薪酬激励约束水平。完善绩效考核政策,坚持优绩优酬,建立挂挡升级政策,从而使员工在改革受益中,不断激发投身改革、锐意进取的热情。
改机制:打破框框增动力
敢破敢立,才能冲出藩篱迎新天。吉林油田改革三年行动始终立足生产经营现状,打破老套路、轻装上阵,创新体制机制,走效益发展之路。
打破固有模式,完善市场机制提效益。吉林油田积极推进工程服务价格市场化,黑页平4井、黑页平5井套内测井及长深47钻井较关联交易节约成本588万元。重新建立钻探工程全新定价机制,形成“固定+变动”的综合定价模式,即在固定拦标价基础上,随松原市中国石油0号柴油每日零售价格波动情况设定浮动比例,实现公平合理。制定下发内部市场化机制促进外委转自营实施方案,自主研发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完善内部外部交易规则、工作量分配、价格机制等,建立内部市场竞争秩序,全年外委转自营创效1.3亿元。搞活物资供应市场竞争,通过线上寻源采购、扩大代储代销等手段创效收入4万多元。
归核化发展,推进“油公司”改革强“肌体”。吉林油田加快构建以油气生产和新能源为核心的“4+9”业务新格局,退出后勤辅助业务12项,持续推动公司“瘦身健体”;压减机关部门内设机构、所属单位科室、附属站队等三级机构47个。对标作业区建设大纲,扩大油气生产管理幅度,提升油气生产管理效能,建成新型采油管理区1个,采油(气)作业区22个。“三供一业”、市政、社区和医疗卫生、托幼、离退休人员管理等业务全部完成实质性移交。成立工作专班,倒排工作计划,加速排查、清欠、评估及资产整合步伐,“两非”剥离按计划稳妥推进。
改模式:动真碰硬强实力
立足问题导向,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一年多来,吉林油田全面落实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精准施策抓落实,层层把关抓管控,确保改革三年行动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点过程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加快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化业务管控提效率。吉林油田全面梳理和评估机关审查审批事项,涉及方案审批、物资采购、薪酬分配等方面权力,能下放的全部下放。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持续开展流程再造、体系融合和授权管理,精简优化流程,产能项目运行效率总体提高25%。研发并全面推广流程监督评价系统,将1062个项目全部纳入信息化监控,自动检视合同、招标、市场、物资等环节运行,各项业务规范化水平提升15%以上。
精益管理快升级。吉林油田坚持“四精”要求,对亏损企业实行管理层成员包保机制,深入交流调研、集体研讨措施,打好方案提质、技术降本、管理增效“组合拳”,确定10个专项行动、111条措施。坚持低成本投资战略,通过优化生产组织运行、修旧利废、数字化管理、加大市场化招投标等,全年实现控降投资1.25亿元。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建立实物量、工作量指标180个,单耗及价格指标160个,实现基本运行费、单井运行费双降。
强化科技创新增实力。吉林油田下放科技项目管理权限,赋予项目长在技术路线选择、团队组建、经费使用、考核分配等方面自主权,简化外协科技项目招标程序,立项开展成果转化项目26项。坚持“四自”低成本物联网建设模式,超前完成井间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初步实现采注输管理由区域分散向统一监控转变,场站由多岗值守向集中巡检转变,井组由分区值守向无人值守转变,采油时率提高1.5个百分点。同时,以“新技术推动变革”为驱动,加大生产数据采集、分析、对标、提标管理,能耗较同期减少0.57千克标煤/吨,降幅0.42%,科技“撑”出发展硬实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