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当“技术立企”先锋 |
|  |
 赵景林:吉林石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 王茂玉 梁妍
赵景林,连续3年获得公司“五星级操作员”称号,3次获得公司技能竞赛冠军,先后获得中国石油集团技能竞赛铜牌及合成氨装置技能专家、吉林省首席技师及技术能手。
赵景林扎根一线31年,班长、值班长干了16年,他破解技术难题、刷新运行纪录,保障装置连续18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他成长为吉林石化首席技师、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带出了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中国石油集团质量信得过班组和公司标杆班组,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他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向着“第一方阵”“领军企业”新征程的奋进路,也是一条勇当“技术立企、追求卓越”先锋的励志路。
从零开始点滴积累,和装置一起成长。1991年,赵景林被分配到了化肥厂合成车间。当时,正值全国“学吉化”的高潮,刚入厂的赵景林感到非常光荣,这也激发了他的志气——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必须得干出个样来。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2年,合成氨装置建成投产,赵景林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新装置团队。面对新工艺、新设备,赵景林一心想摸透它的“脾气秉性”,他天天查资料、跑现场、学流程,一个岗位学完再学下一个,积累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其中有6项成果入选公司“重大合理化建议成果”。赵景林很快从新手成为骨干,又从骨干当上班长,担负起了保证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的重大责任。
加强技术把控、源头破解难题,为驾驭化工“无机之王”攻坚克难。化肥厂合成氨装置深度嵌入吉林石化公司生产链,担负着吉林石化全区氢气平衡,保障丙烯腈、丁辛醇等高效装置平稳运行的关键作用。要想平稳运行,就必须劲儿往实处用,关键是用技术把控托住这个“实”。赵景林利用大数据分析历次波动情况,找出50多个薄弱环节,先后攻克了冰机长周期运行、合成氨产量提升等26个瓶颈问题。
到2021年大检修时,装置连续平稳运行530天,创造了新纪录。这几年,他带领班组开展了30多个技术攻关项目,提出20多条合理化建议,累计创效2000多万元。
发扬吉化优良传统,处处当先锋做表率。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突袭吉林。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果断实行封闭管理,疫情防控攻坚战持久战和安全生产经营攻坚战保卫战打响了。赵景林把公司党委“班班见领导、干部跟班倒”的号召落实到自己的岗位——进夜班班组倒班,既是值班长,又当操作工。封闭驻厂期间,赵景林跟班进组,先后3次准确处置生产异常,保证了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安全环保是发展之基。赵景林深植“安全压倒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的安全管理思想,围绕“一分钟”应急管理要求,把岗位责任制具体化、规范化,实施“526”工作法——重点关注转机、阀门、法兰、导淋、仪表“五类关键设备”,巡检做到时间、空间“两个无死角”,做好看曲线、听声音、摸温度、闻气味、查症状、找原因“六个关键动作”。
他还组建了“技师团”,生产骨干采取“大课+小灶”“视频+实操”“订单式+个性化”等方法精心培养人才,打造了一支拥有18名技师、高级技师,“全岗通”从42%提高到48%的过硬团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