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锋力量 |
|  |

|
□ 张野 刘红林
“安全第一,不能蛮干,牢记踩实、抓稳;该修路就修路,莫怕耽误时间;井位去不到的地方就按操作规程多找找适合的位置定井,保证激发点不丢道;山上的测量标记必须做牢靠。”
一分钟的简单动员后,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四队的严伟和他带领的4C02班队员们,拉开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二维项目测量工序收官之战的帷幕。
按原计划,该项目的测量工序本应该在3月28日全面结束,但连续两天的降雨降温让西部山体区变得滑石不断、岩层酥松不堪,25日天气放晴,需待阳光暴晒3天,岩层变坚硬后才能小心翼翼地去施工。
严伟将小组分成两路,一路由山地作业经验丰富的刘兴强带领,主攻“夹背沟”,一路自己带领,主攻酥松岩层。
A22-470K线,车辆只能到达山脚,由此向上1500~2300多米高的山顶,唯有靠双脚徒步前行……
山脚下冲沟内,洪水冲刷、落石滚动的痕迹随处可见,看不见一丁点可以落脚的地方,队员们按早先制定的方案四散分开,寻找各自的登顶之路。
跟随着严伟他们组,一路上我们得手脚并用呈约45度的仰角爬行,每个人间隔在5米左右的距离,酥松的岩层抓上去“噗噗”直往下掉碎石。很快,汗水就时不时流淌过眼角,用沾满泥土和细小砾石的手一擦拭,刮得人脸颊一阵刺痛。
攀爬至约1300米的位置时,山坳间一个10余米的断崖阻隔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原路返回重新找路太耽误时间,严伟决定从断崖处往上修路,采取迂回的方式避开这个“拦路虎”。
规划好行进路线,大家轮流上阵,酥松的岩层挖掘起来比硬质岩层更加费时费力。边挖边刨的过程中,需时时观察好周围是否有松动,落脚的位置比平时修路挖的坑要大上一倍有余,刨好后还得压平整,方便后续人员行走。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耗费了近2个小时才完成。
刘兴强那边也在艰难地跋涉……
所谓的“夹背沟”,是指两处山壁间凹陷的一层层狭窄陡崖,宽度通常2~5米不等,高度10~30米不等。
“测线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刘兴强淡淡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坚毅的味道。
从未有人到过这些地方,每一次索降的过程都被他们笑称为“踏着云烟而来”。
凹凸不平的陡崖下什么都看不清楚,谁也不知道荡下去后有没有一块可供踩踏的岩石;不知道踩着的那块岩石会不会突然松动;不知道借力登跃那一跳后有没有落石突然掉下。
有一处检波点位置土层较为酥松,连续打了5根钢钎后刘兴强还是有点不放心,在队员索降的过程中,他把副保险绳紧紧缠绕在自己身上,双手紧紧抓住一块凸出的岩石,腰部都快勒破皮了也没有哼一声。
等队员们逐次下去后,他最后检查了一遍拴在钢钎上的保险绳才慢慢滑了下去,同行的人都说他太过小心谨慎了,他黑着脸说:“‘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质检’你们觉得只是说说而已吗?干事,就必须认真!”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东方山地物探铁军贡献测量先锋力量”的倡议是四测党支部2022年度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面对这群对工作执著、充满热情的人,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