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火焰山下染新绿



    □ 张斌

    ——吐哈油田创建“生态油田”纪实

    4月10日,吐哈油田牛圈湖油区。红隼在空中盘旋,十几峰骆驼在吃草,来往的车辆和起起伏伏的抽油机似乎没有影响到它们。吐哈油田地处戈壁荒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广袤的探区内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万余亩胡杨林,有被称为“中国地下长城”的坎儿井。天山南北,雪山、草原、森林星罗棋布;火焰山下,农庄、良田、牧场散落其间;更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帕孜克里克千佛洞等世界著名文化遗址存留于世。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在这里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从1991年正式开发以来,吐哈油田呵护生态环境,全力保护油区绿水青山。连续16年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先进企业,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石油集团节能节水型先进企业。

    地下:清洁油井

    在干旱少雨的新疆地区,水贵如油。吐哈油田在开发中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细化油田注水工作,努力减少无效注水,降低工业水耗。在绿化、生活用水上推广滴灌、喷灌、保水剂等绿化节水措施,提高节水效果。

    油田优化注采井网,加强污水处理装置运行管理,推行污水回注,实现“零排放”,减少工业用水,相当于一年节省一个颐和园昆明湖的水量。

    油田全面应用钢板平台、软体平台、杆管密闭清洗、井口积液平台等清洁作业技术,实现了修井现场清洁作业全覆盖,2021年清洁作业技术应用2191井次,减排危险废物5000余立方米。

    油田研发和规模应用绿色环保型钻井液体系,逐步开展钻井液去黄化工作。“十三五”期间,油田去黄化工作共实施186口井,减少危废排放4.2万立方米。

    油田选定胜南油田作为试点,创建首个无泄漏示范区。油田识别出泄漏后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区域,将人员密集区、环境敏感区及第三方施工频繁区确定为重点监控区域,安装5台400万像素星光级红外网络高清高速智能球机,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控。通过无泄漏示范区建设,目前胜南油田和高昌区呈现出“城中有井、井在城中”的和谐共处画面。

    地上:绿化地面

    胡杨是一种神奇物种,也是物质文化遗产,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像极了石油人的性格。在三塘湖周围,有上万亩胡杨林,很多石油人累了、烦了,就会跑到胡杨林边,欣赏它的美,再次重拾信心。

    三塘湖盆地勘探开发初期,为保护好万余亩胡杨林,吐哈油田多措并举让油井挪窝、油路绕道、油站“瘦身”,保证胡杨林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挪井位、改道路、钻大斜度井等,尽力保护地表和地层,仅挪井位就增加成本2000多万元。原计划建立9座集输站,通过科学规划,将集输站压缩到6座,减少土地占用3万平方米。

    火焰山下,吐哈油田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穿越坎儿井区域的油水管线进行修缮和维护,保障千年“地下长城”——坎儿井,为地方百姓的饮水和农业灌溉扎起“篱笆墙”。

    油田推进环境敏感区钻井泥浆不落地技术应用,减少危废排放,在准东区域全面应用钻井泥浆不落地技术,实现了绿色钻井、清洁生产。

    油田建一座站,绿化一片矿区,采用现代节水灌溉系统种树种草,每年4月,温米、鄯善、红连、哈密石油基地千亩杏花、桃花、梨花争妍斗奇,吸引很多游人拍照。葡北油区建设葡萄长廊,挖塘种荷,形成了独特的休闲文化。目前,吐哈油田生活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1.98%,超过国家标准。

    天空:减排净化

    过去,石油勘探开发的钻机主要用柴油作为动力,很多人看油田开发程度主要看钻机。冒烟多、冒烟浓,就说明石油勘探开发欣欣向荣。

    但是这种开发方式也产生了一定问题,使用柴油的钻机很容易造成环保问题,柴油动力钻机声音大,给百姓造成一定的噪音困扰。

    21世纪初,吐哈油田全力研究作业动力电驱化技术,力图让这一技术实现油区全覆盖,真正实现绿色钻探、绿色生产。

    近几年,吐哈油田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创建绿色矿山。油田根据地域特点,连续22年研发推广作业动力电驱化.近6年供电量3.14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

    油田优化装置系统,将鄯善区域3套轻烃装置的运行方式由“开二备一”调整为“开一备一停一”,装置能耗降低20%。挖掘机采、集输和注水系统节电潜力,大幅节约用电。

    油田实施“节电工程”“节气工程”“调整工程”,关停葡北、鄯勒、红胡、温西六等接转站输油泵和加热炉,整合丘陵和丘东天然气处理装置,关停顺酐装置、溶剂油装置、哈密基地供热锅炉等,能耗持续下降,“十三五”时期与“十二五”时期相比降低能耗1.04万吨标准煤,天然气自用下降6000万立方米。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