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优先 筑梦绿色家园 |
|  |

|
□ 张峰
——长庆油田千里油气区绿色发展侧记
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涉及区域广、环境复杂多样,作业区域达25万平方千米,与数万口油气井、数千座井站和近10万平方千米油气长输管道共存,油区地处盆地腹地,身处黄河流域的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覆盖区,守护好主产区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到绿色清洁文明生产,是长庆石油人矢志不移的责任和义务。
陇东油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工业画卷
陇东油区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加上水源保护区、农林区、河流等遍布整个油气主产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责任重大。
长庆采油二厂在绿色矿山建设中,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科技助力为主线,分批实施场站、公益林绿化,对所有井场进行清洁文明井场建设,使伴生气利用率达到95%以上,打造了一幅“天蓝草青花更艳”的生态环境。
自2019年起,长庆油田在陇东油区打造了南梁林缘区、华池水缘区等5种生态保护模式,建成陇东生态文明示范区。近年来,在陇东油区重点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长庆油田与庆阳市携手打造陇东百万亩碳汇林建设,每年新增绿地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截至目前,已建成周祖陵“中国石油长庆林”“教子川流域长庆碳汇林”“长庆马岭碳汇林”等生态环保林达7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生产体系与生态系统和谐共融,形成“景中有井,井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工业画卷。
陕北油区:建设和谐共生的优美生态环境
陕北油区地形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植被生长周期较长,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在开发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环境,成为推进长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陕北油区各单位开展隐患综合治理、推进清洁文明生产、实施绿色作业、攻关应用高效开发新技术;构筑从严监管体系、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回收利用伴生气资源、有效节约土地资源等多项生态工程建设。
安塞油区对延安市饮用水源地王窑水库的库区,以及主河道区400余口套损井进行连片治理,投资9000余万元在水库库区上游建成了“六闸六坝”惠民工程。同时,长庆采油五厂不断提升绿色站点建设标准,建成了塞130、杏子河流域等5个环保示范区,95%以上的井站被政府部门授予清洁文明井场;复耕率和绿化率达100%;建成“中国石油林”“长庆石油林”“采一生态林”等标志性工程,成为石油企业首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长庆采油五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紧紧围绕中国石油集团“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定位,以CCUS项目为核心,集节能降耗、光电、地热、伴生气回收、碳汇林建设等为一体的“绿色零碳”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在姬塬油区建起了绿色低碳先导示范区。
苏里格气区:大漠中不断筑起的绿洲家园
地处内蒙古沙漠腹地的苏里格气田,探索形成了以气田环境保护为主的“沙漠生态保护模式”,即在单井周边大面积建造绿草方格,在集气站和气田伴行道路旁栽植各种耐寒和抗旱的绿化林带及草坪,使苏里格气田成为绿色开发天然气产业的典范。
在内蒙古乌审旗草原生态保护区,各采气单位从钻井到天然气产出的一系列过程中,突出绿色矿山建设,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恢复同步,开展井站植被恢复、道路防风固沙、等工作,已在沙漠腹地种草种树达6.5万平方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由最初的25只增加到200多只。
参与苏里格气田开发的最大采气厂——长庆采气三厂,注重从源头保护植被,在气田布井、厂站选址、管线和道路选线等规划设计中尽量避开湿地或植被生长较好的地带,减少工程占地,缩小影响范围。在榆林气区,长庆采气二厂在积极开展植被恢复、沙区治理的同时,主动投身榆林“三年植绿大行动”“塞上森林城”等建设,为当地固沙治沙、建设西北防风林带作出了突出贡献。
10多年来,长庆油田节约用地,既开采资源又减少植被破坏,不但在苏里格建成年产天然气2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而且为荒漠新增绿色逾12万平方米,绘制出牧民与采气人的绿洲家园。目前,长庆油田在实施“油气并举”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同时,积极践行“绿色开发”理念,以有效保护油区生态环境为己任,逐步探索出“开发—环保—减排”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每年新增绿地4500平方米以上,油区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使高效发展的建设步伐更加稳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