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六个关键词把脉2022年全球油气市场




4月12日,我国唯一的能源业暨企业界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经研院),在线上以中英文形式同步发布2021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创下观看流量280万人次的新纪录。这是经研院连续第14年发布行业报告。 此次发布会的时机堪称“敏感”: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地缘冲突、能源转型相互交织叠加,油气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笔者受发布会启发,提出了把脉2022年全球油气市场的6个关键词——失衡、谨慎、回归、干预、嵌入和解禁。在全球化和重商主义彻底让位于国家安全和价值观的艰难时期,“安全”才是第一位,以上6个关键词的背后,实际上都是“安全”的直接或间接反应。


手机阅读请扫二维码

    关键词一:失衡

    失衡已成为2022年全球油气市场最显著的特征。俄乌冲突爆发后,油价因美西方对俄制裁、俄乌谈判开启、伊核协议快速达成、CPC管线关闭、欧盟可能禁运俄罗斯石油、美国联合IEA大规模释储等原因而涨跌震荡。目前,布伦特油价在100美元/桶上下晃荡。

    一季度的天然气市场更是跌宕起伏,LNG欧洲TTF价格和东北亚现货价格分别达到72.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MMBtu)和69.9美元/MMBtu,均创历史新高,石油与天然气单价出现了明显反转。

    从需求侧看,俄乌冲突阻碍石油需求复苏进程。全球经济尚未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完全修复,俄乌冲突又加剧了能源供应冲击等问题,全球经济面临增速回落、通胀上行的局面。此外,俄乌冲突导致油价进入高位区间,石油需求受到抑制。

    从供应侧看,俄乌冲突将增加石油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首先是市场最为担心俄罗斯的供应。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金融等方面制裁,石油的结算和运输都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俄罗斯原油和油品出口量均是全球第二,其中有60%的出口量流向欧洲。对于世界市场来说,尤其对于欧洲,短期内俄罗斯石油难以被替代。

    关键词二:谨慎

    谨慎是2022年全球油气行业又一大关键词。面对如此高的油价、气价,全球大小石油公司没有加大投资力度,生产出售更多的石油和油品以提升盈利能力。截至目前,有些石油公司甚至削减了今年的化石能源投资,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新能源业务上。

    全球石油公司如此的原因,一是全球能源转型与非化石能源大发展的势头已不可扭转,各行各业对此的认识高度一致。二是资本,无论是以华尔街风投为代表的资本大鳄,还是以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超级银团,似乎都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项目上。三是对下一步油气价格的走势仍把握不准,对价格长期维持高位信心不足。在疫情持续蔓延,叠加大国博弈与冲突情况下,市场对需求保持旺盛、供不应求的情景并不乐观。

    高油价没有动摇国际大石油公司低碳转型决心,特别是近期欧盟推出了“重新赋能欧洲”计划,提出将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能源来实现能源安全,为石油公司的转型创造了机遇。石油公司低碳投资将更加重视优势领域,也将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此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特定区域的产量可能将会增加,但总体来看,随着各大公司持续降低投资、缩减上游业务规模,以及作出的净零排放承诺,总产量将不会明显提升。

    关键词三:回归

    回归本土和较为安全的市场,成为2022年全球油气行业又一大特点。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资产优化组合管理,出售或“撤离”在海外高风险资源国的项目资产,重回北美、欧洲、非洲等地区,既满足了欧美政府提出的加大本土油气开发的号召,保障欧美能源安全,也能够加强自身资产安全性。

    总体看来,随着全球动荡加剧和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外部阻断风险加大,石油公司明智的做法就是回归到更为安全的国家和地区。此前30年左右的“超级全球化”已经被“有限全球化”所取代。对中国石油公司而言,特别是那些国际化程度较高、海外业务占比分量大的企业,除了中国市场之外,围绕“一带一路”等周边沿线国家市场深耕,或许是不二选择。

    关键词四:干预

    本次干预力度“世所罕见”,美西方国家将释放总计2.4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干预的另一面是保供,如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关键词。

    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SPR)释放计划——6个月释储1.8亿桶。同时,敦促美国国内石油生产商增产。随后,国际能源署(IEA)宣布将释放1.2亿桶石油以为油价降温(其中一半的释放规模来自美国)。

    美西方国家政府近期的干预主要有两手:一是释储,高达2.4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将在未来6个月内逐步释放市场,带动市场供应量平均增加120万桶/日左右;另一是增产,在政府下大力敦促之下,预计2022年下半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将有所提速,相比当前水平提高100万桶/日左右。

    自从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保供一直是能源行业的“关键词”。如今,保供已经成为当下全球石油市场和政府部门共同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五:嵌入

    嵌入式能源转型方式得到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业界人士眼中的务实之举。将非化石能源项目“嵌入”到现有大型化石能源项目中,通过“综合能源利用”方式进行有效降碳与埋碳,将成为2022年能源转型的现实之举,也是一大战略动向。

    另一个“嵌入式”能源转型的代表就是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嵌入式”发展的新能源业务包括4种模式。

    一是华北地区的“冀东模式”,冀东油田依托传统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优势,打造地热资源商业利用新模式。

    二是西北地区的“玉门模式”,玉门油田作为我国第一个油田,在油田推动光能与风能双利用,实现常规能源高水平替代新突破。

    三是东北地区的“吉林模式”,炼化转型与绿色发展共推进,迈向低碳、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四是川渝地区的“西南模式”,探索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4个“天然气+”(天然气+压差发电、天然气+风光电、天然气+氢、天然气+伴生资源)的新路径。

    关键词六:解禁

    解禁——美国解除或部分解除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将成为2022年全球油气行业的另一大关键词。2022年,在美西方国家阻止俄罗斯油气进入全球市场的情况下,确保中东和拉美地区油气生产出口国的稳定供应,是美欧国家领导人的共识。

    俄罗斯—中亚、中东和美洲是全球油气三大生产和供应中心。如今,缺了俄罗斯—中亚这一部分,美西方国家必然要将中东和拉美地区油气生产国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美国或将有意让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再次大规模回到全球市场,以平抑不断高企的油价和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

    综合各方面面数据和相关专家预测,若解除对伊朗制裁,则2022年伊朗原油产量、出口量增长潜力分别在120万桶/日、150万桶/日;若解除对委内瑞拉的制裁,预计短期内委内瑞拉原油产量仅能有限提升,最快在3个月内提高约30万桶/日。

    如果解禁能实现,按照乐观估计,伊朗、委内瑞拉两国返回全球市场的原油量将达到180万桶/日。当然,“解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来看,伊朗似乎并不急于与美国恢复并重新达成伊核协议,如果美国不作出实质性让步的话。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