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借力大数据 解锁新“甜点”
    □ 张敬潇 杜然 徐思远

    ——大港油田采油一厂油藏开发攻关纪实

    “截至2021年,像港10-12-1井27号层这样的低阻油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出6个,效率比传统人工方式提高了3~5倍,准确率达90%以上。”大港油田采油一厂一级工程师、项目组负责人孙琦兴奋地说。

    孙琦所说的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是由大港油田采油一厂组建技术团队研发而成的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方法预测低阻油层潜力技术。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技术在开发50多年的港东油田应用半年以来,已累计增油2700吨。

    大数据驱动业务模式转型

    低阻油层是剩余油油藏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油田稳产的资源潜力之一。在北大港复杂断块,低阻油层是测井解释时电阻率低于5的层位,电阻率为6或7解释为含油层,而低于5的多为油水同层、水层或干层。在多年的开发历程中,采油一厂技术人员发现,不少低阻油层因受钻井泥浆或构造幅度影响导致电阻低于5,而实际蕴藏潜力大,但由于人工识别难度大、耗时多,实施占比非常少,难以高效动用。

    精准识别低阻油层发现新“甜点”,是技术人员亟须攻克的一道难关。抓住大港油田作为中国石油集团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的契机,采油一厂主导产学研多方共建技术攻关团队,制订了应用大数据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法研究目标。

    经过近3年的自主创新攻关,项目组完成了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方法预测低阻油层潜力模型研究及软件开发,开启了低阻油层开发由传统业务模型驱动向数据驱动+模型驱动的转换之路。

    新技术高效解锁新“甜点”

    海量的有效数据是提高准确率的先决条件。项目组挑选了低阻油层成功经验最多、数据资源最丰富的港东油田作为试验区,收集了1965~2019年测井、生产、录井等在内的海量数据。

    为从海量数据中精准找出潜力油层,提供核心算法的技术思路是“硬核”武器。项目组在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界力量补齐短板,邀请智能大数据应用团队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大港油田公司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一同攻坚。通过多种人工智能算法,提取出已生产的低阻油层数据特征规律并应用于预测油藏潜力,经过与传统方法的5轮比对、评价、反馈,最终确定了构成模型的5种核心算法。

    在潜力层识别模型构建、算法优选、模型运用的过程中,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势一方面提高了参考数据量,另一方面明确量化了低阻油层特征,使低阻油层的识别由人工经验向智能化转变,预测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工作效率提升了3~5倍。

    新模式打通找油新路径

    2021年8月,项目配套平台软件正式上线运行。低阻油层智能识别技术在港东油田的实践,不但大大提高了低阻油层挖潜效率,而且打开了油田开发的智能模式。

    在智能模型识别出的港东油田低阻潜力油层中,与传统油藏分析结果相吻合的潜力层共有61个。随后,技术人员综合考虑井况、生产情况等因素,论证可行性与经济性。项目组选取14个小层进行现场验证,初期日增油81吨,自项目实施以来阶段累计增油1.2万吨,实现了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采油一厂开展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低阻油层潜力预测研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行业落地及场景应用提供了典型范例,也为油气行业内同类智能化应用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打开了智能油藏及更多领域研究创新的发展思路。”石油行业人工智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袁江如评价说。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