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博弈下的曲折转型与艰难创新 |
|  |
 手机阅读请扫二维码
|
第40届剑桥能源周:
3月7日至11日,第40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在美国休斯敦以线下方式隆重举行。本届能源周的主题是“变革的步伐:能源、气候和创新”。
本届能源周举办的更大背景是,全球能源行业正处于关键拐点,需要新的思维、创新和为90万亿美元(GDP)的世界经济提供系统的转型。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民族主义盛行、贸易摩擦加剧、供应链阻滞、经济下挫和新冠大流行使情况进一步复杂化。全球能源市场面临史无前例的动荡和不确定。而更重要的是——变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耶金与大佬们的“巅峰对话”
本届能源周,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道达尔等全球能源巨头和沙特阿美、马来西亚石油等国家石油公司的掌门人悉数到场。
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CEO达伦·伍兹(Darren Woods)表示,埃克森美孚一直致力于提供可靠的、可负担得起的能源,特别是在美国二叠纪的产量增长迅猛,2022年的产量预计可提升25%左右,其中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是关键;在严控甲烷排放方面将发挥示范作用;未来在能源供应和能源转型上发挥领先作用;对于能源市场的复杂性,需要有应急预案。目前,围绕气候变化、太阳能、CCUS、氢能、生物质能源等都是埃克森美孚创新的重点;公司将平衡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为世界提供最优的产品组合。
道达尔能源掌门人潘彦磊(Pouyanne)表示,在转型过程中,道达尔将继续投资天然气及LNG领域;秉承“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经营哲学;道达尔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商,非洲的安哥拉、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地都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区。
雪佛龙公司董事长兼CEO迈克·沃兹(Mike Wirth)认为,储能、CCUS、电动汽车和氢能都非常重要;航空和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需要重点减排;雪佛龙公司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很好的CCUS项目;资本市场目前不看好传统能源行业,面临着“资本枯竭”的挑战,即便在零利率政策的刺激下,有些机构仍不愿意投资传统能源行业;目前油价上升和供应链的紧张,是突发事件和投资收缩导致供需平衡太紧所致;公司在东地中海的业务势头不错,以色列、约旦、埃及等都是具有前景的区域;在二叠纪盆地的表现也不错,预计今年的产量将提升10%左右。
沙特阿美总裁阿敏·纳瑟尔(Amin Nasser)表示,一是对能源转型表示谨慎乐观;二是现行能源体系面临“破碎”的危险;三是能源转型需要依赖技术的突破;四是为了确保能源转型成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需要合作;五是呼吁秉承开放的理念,打造“全球能源转型论坛”的平台;六是关于当前的剩余产能,全球石油市场目前的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紧平衡状态。
气候变化:如何在确保稳定供给的同时实现高效
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一直是过去几届剑桥能源周的重点议题之一,今年同样也是核心议题。
能源周开幕式首个重量级活动便邀请美国前国务卿、现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和耶金博士进行对话。克里指出,乌克兰危机已严重影响全球尤其欧洲的能源供应和转型,美国可能在数年内被迫适应高油气价格。天然气与核能是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关键。目前,世界朝向本世纪平均升温2.7摄氏度趋势发展,而不是《巴黎协议》期望的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哥伦比亚总统伊万·杜克(Ivan Duque)是唯一出席本届能源周的国家元首。他表示,哥伦比亚正在推动能源公司从化石燃料转向非常规可再生能源,因为这个南美国家追求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1%的目标。2018年,可再生能源对哥伦比亚能源结构的贡献仅为0.2%,装机容量仅为35兆瓦。杜克总统预计到明年年底,这一数据将达到2500兆瓦。
创新:本届能源周最突出的亮点
本届能源周“创新集市”(Agora)主要涵盖三大领域:氢、核、电池。具体包括电动车的可持续性、电解水制氢的工厂设计与建造、帮助实现清洁技术规模化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大规模制备液态低碳合成燃料的模块化平台、核热替代火电厂热源、氢的长期储能可行性和价值、卫星检测甲烷排放等。涉及上述主题的活动和论坛几乎场场爆满,吸引了最多的参会代表。
氢,堪称本届能源周最热门的话题。作为无碳载能物质,氢是油气资源行业最熟悉、最易延伸覆盖的领域。当可再生能源推进电力低碳转型达到一定比例,系统稳定性和供需匹配问题开始突显,且大量工业和交通动力与热力需求缺乏低碳替代供应时,氢可能是最具有产业基础和普适性的解决方案之一。
另外,氨作为氢的储运载体或直接燃烧应用的可能性被多次提及。沙特阿美、Equinor、三菱等大型油气和能源装备企业都有布局,日本在应用方面尤为领先。
核能在净零碳排中的作用也比较吸睛。先进技术,尤其是小微型模块堆在基荷电力以外的应用,包括制氢或合成燃料、工艺热、与间歇波动可再生能源互补形成稳定可调动电力系统等,也是一个重要主题,创新私企最为活跃。
另一大热门话题是电池。相关的论坛和展示包括创新者对话、长周期储能体系、未来技术(固态、金属空气型)等。
此外,有两项创新技术具备改变世界的潜力。一是在富氧环境中燃烧天然气形成高温高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闭环发电并直接回收管道二氧化碳,是NETPower开发的技术,测试装置已经在2021年11月成功并网送电,几个商业化项目预计在2026年完成。
另一项则是期待已久的聚变技术,论坛名是“聚变:比你想象的更近”,来自普林斯顿聚变实验室、MIT的CFS初创企业、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TAE公司,分享了各自技术的进步,以及在2030早中期实现可持续发电的预计。
中东、中亚、非洲、拉美地区的能源形势均不乐观
由于中国代表没有参加本届能源周,东亚地区的能源话题不是会议讨论的重点,而关于中东、非洲、中亚、拉美,这些地区的能源形势得到了重视。
中东地区。随着美国继续调整其中东战略,该地区正在通过新的联盟、地区外交倡议、经济一体化以及冲突和代理人战争来确保自己的利益。专家们一致认为,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在今年将进一步缓和,中东诸产油国将在石油出口和能源转型之间谋求平衡。
非洲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和能源转型将继续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上游项目开发带来挑战。而且,随着国际格局变化和外国投资者挑战策略,非洲上游竞争格局的演变正在加速,资源国政府积极获取外国投资的趋势没有变。非洲在2022年将延续2021年的动荡态势。
拉美地区。即使能源转型快速推进,拉丁美洲仍处于世界上一些最热门的勘探领域和最佳勘探开发机会的中心,使得该地区的政府、国家石油公司和外国投资者寻找新的方法来保持上游项目的盈利。但是,政局不稳及一些国家“左翼”政府上台,打击了一些外国投资者在本地运营的信心。
中亚地区。新开发项目和新技术正将该地区油气生产推向新的高度。哈萨克斯坦“一月事件”给地区的油气生产和能源转型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如何应对低碳世界的挑战?如何与OPEC进行协调以调节自身产量?新老问题将持续共存。
|
|
|